外卖小哥的一天:戴口罩人脸识别 配送箱不忘消
田伟把外卖放在“外卖放置点”的桌上并拍照记录
外卖骑手田伟送单中“滴滴”,红外测温枪扫过,36.4℃。2月5日上午,成都春熙路商圈配送站,外卖骑手田伟由站长测了体温并登记后,消毒、戴口罩上线,他跨上电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下午2点过,田伟等到了他的第一单任务。进超市取件时,在门口再测体温,36.8℃。田伟形容自己取餐的脚步“悠闲”,“以前要小跑”。现在到目的地后,他给对方打个电话,东西只需放在小区门口的桌上,“最近再也没有人因为送不到门口而投诉了。”田伟也学到了新词,这个操作叫做“无接触配送”。
晚上在站里再查一遍体温,田伟才能下班。这个春节假期,田伟和同事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外卖节奏,最近几天单子多了起来,写字楼里有人上班,几家奶茶店开了张,附近的火锅店、快餐店堂食没开张,但外卖生意做起来了。
接单前
戴口罩进行人脸识别
“36.4℃。”仪器在田伟额头前“滴滴”响后,显示出数字。5日上午9点半,春熙路配送站站长陶春红在表格里记下了田伟的体温。这是当天的第一次检测,最后一次是在晚上收工前。这中间,骑手们还有几次测体温,都来自于商家。
因为是骑电动车来上班,田伟告诉记者,一般测体温排在消毒程序后面。田伟从一个小瓶里挤出消毒水搓手,陶春红又拿起另一个瓶子,往他的黄色工装上喷酒精。当然,消毒不能忘了配送箱。这样以后,田伟就可以出发了。
田伟所在的配送站,服务的是著名的春熙路商圈。他说,在这里跑得多,月薪上万是有可能的。按照习惯,离开配送站后要“进商圈”。“熟练的骑手们知道哪有单子,就去附近等单。”陶春红介绍。
这天上午,田伟在太古里附近的东糠市街停了下来。接单前得登录系统,他对着手机开始人脸识别,没有摘下口罩,“现在要求我们戴着口罩识别。”东糠市街一侧的美食店面几乎都关着门。路上停了几辆电动车,是田伟的同事们。
学到新词:
“无接触配送”
“嘟——”下午2点过,红外线测温仪又在田伟的额头前响了,声音和配送站的不大一样,这是在太古里的一家超市。入口门帘里,工作人员戴了口罩和护目镜,“36.8℃。”没有异常,田伟转身走进超市,在一处柜台前停下,对着系统里的信息,拿起一袋包装好的零食。
上午进商圈后,这是田伟接到的第一单。目的地不太远,1.7公里以外的时代100小区,很快就到了。在楼下,田伟给对方打了个电话,接着按照门卫的要求,把零食放在了一个写着“外卖放置点”的桌上。“最近几乎所有的小区都这样,外卖、快递都不能进。”他告诉记者,自己学到了新词,这个操作叫做“无接触配送”。
“最近没有人因为送不到门口投诉骑手了。”田伟和记者开玩笑道。不过,温度确实成了大家都关心的事。餐厅取餐前都要测,“有一些餐厅还准备了小标签,写有骑手的名字和体温,贴上外包装。”陶春红说,在配送站,因为担心手持红外线测温仪出错,还准备了水银温度计,“仪器测不对的时候,就喊他们用那个”。
单量少
骑手心态有过波动
送完这一单,田伟又骑回商圈,继续等单。他的一个同事也刚回来,送了这天的第二单。又说起刚刚超市那一单,田伟笑着说:“以前下电梯哪会那么悠闲,去太古里负一楼超市取单,虽然有电梯,往常都要小跑着下去。”
坐下来的时候,田伟给记者数了下最近的单量:“前天5单,昨天因为值守系统,只有1单。”一天只跑个位数的单子,这不在田伟他们的预料中。春节前,他们根据公司的政策就计算好了,“补贴加上奖励,一个春节假期超过一万元”。因为奖励比去年还要多,所以站里一个安徽籍的骑手没走,原准备年后再回去。
“其实只要跑的话,每天也有补贴。考虑到单量少,公司的奖励标准也一直在调整。”田伟介绍。因为单量少,前几天骑手们的心态有过波动,不过现在也慢慢稳定下来。有同事的家人会担心他们的工作,但是田伟觉得还好,“其实一天我们也碰不到多少人,除了餐厅的人,现在连下单的客户都见不到,而且我们都戴了口罩,还有那么多消毒措施呢”。
有起色
奶茶店、火锅店开门做外卖
5日这天,因为小组不用值班,田伟晚上9点就下班了。红外线测温仪又靠近他的额头,这一次“滴滴”声后,田伟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还有两个小组的同事要继续值班到晚上12点,“他们下班前都必须过来测体温”。
6日中午,田伟翻看了5日配送站的送餐排名。60多个人里面,有4个人跑了20多单,“从早上开工到晚上12点,他们都在站上跑”。
记者了解到,2月2日,有24家企业的388个门店进入了成都市首批提供“点餐自取、团膳直送”服务餐饮企业的名单。田伟也注意到,商圈里几家火锅店、美蛙鱼头店、快餐店堂食虽然没有开张,但都开门做外卖了。他和同事的单子里,这两天多了几家奶茶店的送单任务,“应该是写字楼里有人上班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彭亮 摄影记者 张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