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期满 密接者们告别那台“幸运4号电梯”
“这是一扇幸运之门。”
穿过走廊,梅琴指着4号电梯介绍,隔离期满的密切接触者都是从这个电梯出去的;而走楼梯下去的密接者,则意味着他们出现了症状,需要转诊,严重者可能就确诊了。
梅琴所在的隔离点是一家“旅居养老”式酒店,坐落于武汉汉南区绿地城欧洲风情小镇上,距离市中心约一小时车程。
此前数日,它被征用为隔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隔离点)
梅琴工作的卫生院接管了密接隔离点酒店的第二、三、四层,每层19间房间,共57间房全部被征用,作为密接者的隔离房间。
“现在基本上是保持‘出一个进一个’的状态。”作为隔离点负责医护工作的陈桥告诉澎湃新闻(),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下,他们卫生院接管的两个隔离点,两三天就满员了。
自2月3日至2月13日,他们所在的密接观察点累计接待66名密接者。截至2月15日,己转诊7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而在他们接管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点的一周时间内,由于核酸检测加快以及加之临床诊断,已有十几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被转运至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而陈桥和梅琴所希望的,是有更多的密接者能走过那扇 “幸运之门”。
被征用的酒店
2月2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关于加强发热病人、发热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救治和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市、州、县立即征用位置相对独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具备水电气和清洁排污保障条件的宾馆、酒店、招待所等资源,迅速改造为集中隔离点。
2月13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驱车一小时,穿过二道关卡,实地探访一家被征用的酒店——绿地康养居酒店,用作于收治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
这家酒店的第二、三、四层,每层19间房间,共57间房被征用。
进入酒店之前,门口有两名安保人员,一个手中拿着红外测温仪,一个拿着装满酒精的喷壶。
“等等。”保安叫住准备进入酒店的一名男子,他拿着红外测温仪对着男子额头测了测,仪器报出男子的体温为“36.5℃”。另一名保安,拿着喷壶往男子身上、鞋底喷上酒精。随后,男子才被放行进入酒店。
马明是这家酒店的厨师长,他也临时担任起酒店的调度工作。马明和他的同事们会身穿防护服、N95口罩。由于缺少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他们有些同事并没有戴护目镜。
几名同事坐在前台,手中拿着对讲机,对话那头时不时传来在隔离区域医护人员的声音,将病人的需求告诉他们,然后再由他们送到缓冲区域。
马明介绍,1月30日,酒店征集员工报名自愿参与本次疫情服务。原本酒店有26名员工,由于封城,外省不少工作人员无法回岗,目前只有12名工作人员在岗。为了保证酒店的正常运营,工作人员没有轮班制,基本处于24小时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接到通知后,按照收治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要求,他们对酒店的门窗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通往步梯的门,均加了门闩,门只能由工作人员单向打开。“这是为了防止密接者到处乱走。”马明说。
2月3日,酒店开始接收与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马明说,酒店仅面向与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自2月3日起,酒店共接收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66名,3人因为隔离期满已离开酒店,另有3人因出现发热症状被送至武汉市人民医院,现已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截至2月13日,酒店现有48名密接者,晚上还要来3名。
谈及疫情期间物资采购是否有困难,马明表示,因为封城,物资采购确实有点困难,酒店每天要为100人供应餐食,需求量较大,但在努力克服物资不足的情况,尽可能保证菜品种类多样,保证每餐都是两荤两素、一汤。
酒店员工主要负责是密接者和医护工作人员餐饮和后勤工作。
酒店在接收密接者前就已经在房间中把相关的生活物品配齐,也配合政府做了相关预案。若病人出现发热状况会联系社区送至汉南区人民医院。
酒店员工肖梅说,2月6日,酒店里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有工作人员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感染。其中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处于哺乳期,孩子才6个月,想孩子时就只能通过视频看孩子,但为了抗击疫情,在努力调整状态,坚守岗位。“有些员工情绪上会些许波动,有些害怕,他们有时候会在深夜时找我聊一聊。”肖梅说。
正在送晚餐的工作人员一人一间房
进入隔离区域之前,需要穿行一段缓冲隔离区域。
酒店内部是一个U字结构,密接者与工作人员的区域是分开的,为防止医护人员被交叉感染。
每个隔离者房间门上均贴有一张信息表,上面会标注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隔离时间等信息,以方便医护人员查体温、沟通交流。
房间门口放置了一张两层式的桌子,第一层放置餐食,第二层放垃圾。早餐一般有馒头、稀饭、鸡蛋、牛奶等餐食,午餐、晚餐可保证两荤一素,还会搭配一些水果,比如橘子、苹果。
住在走廊尽头的蔡洁,是其中一名被隔离的密接者。她戴着玫红色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仍可看出她眉宇之间的清秀。
蔡洁的母亲被确诊患上新冠肺炎,她和父亲一同住进这家隔离酒店。
蔡洁介绍,她的母亲是汉南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医院上班时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母亲被确诊后,2月4日,社区通知她与父亲一同来到这里进行隔离,目前尚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母亲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有好转。
“当时我妈妈在家发烧五天,第一次拍肺部CT检测时,并未检查出异样。”蔡洁说,隔了一段时间,再次经过核酸检测以及ct检测,妈妈才被确诊。
“我现在挺担心妈妈,毕竟她一个人在医院。”蔡洁说。
蔡洁是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由于线上教学,她每天在酒店里还需要备课,准备一周一次的线上教学。
蔡洁住的是一间标准,两张床,床的对面就是窗户,父亲住在她的隔壁。“我待在房间不工作的时候,就会追剧。”蔡洁说,房间卫生都是自己来做清洁,她一般隔三天会把地板擦一下。她还介绍,楼道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做消毒处理,他们把垃圾放在门口,每天都有人过来清理。
最初,蔡洁对于新冠病毒肺炎还是很害怕的,不过现在她的情绪有所平缓。“我现在住在这里的环境挺好的,医护人员每天会给我量两次体温,酒店员工负责一日三餐。”蔡洁说,但她现在挺担心妈妈,毕竟她一个人在医院。
根据管理要求是一人一间房,进行单独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但实际情况,有年纪大的,有年幼的,这样就不能完全避免了,所以有时候就需要其他的人进行陪护。我们这里有一个85岁的老人,他在自理方面比较差一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允许他的孙子可以上去照顾老人。但我们也跟他们做了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即使在房间之内也要戴口罩,照顾时长不要过长以及次数不要过于频繁,以避免交叉感染。”陈桥说。
隔离房间门口的小桌子24小时在线的医护人员
“这里是污染区了吗?”
“不,我们叫做观察区。”护士梅琴解释说,他们只是密接者,如果叫做“污染区”,会对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影响。
与陈桥同一所医院的护士梅琴,她也已经连续工作半个月。
今天上中班的梅琴,两小时以前,她便已经进隔离区。梅琴穿着白色的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在昏暗的走廊,一眼便可看出她。此时,她的护目镜已经起雾,说话也有点喘,透过护目镜可以看见她额头上流着汗。
“(防护服)里面都是水了,在下雨。”梅琴喘着气说,她正准备给密接者测体温。
曾经抗击过非典的梅琴今年55岁,这是她当护士的第31个年头。她说:“这场疫情是一场持久战。”
梅琴介绍,她们每天会查房两次,4个小时换一次班,每班配备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实施24小时值班制。
梅琴说,她们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会为密接者量体温以及观察他们的情况变化,有出现异常的,他们会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安排密接者及时转到发热门诊。
药物方面,他们现在为密接者提供了连花清瘟胶囊。此外,根据密接者情况发放适量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号汤剂。等到14天隔离期过后,生命体征平稳的密接者即可转出隔离区。
说到这,梅琴沿着走廊来到一个电梯门口,她指着这个4号电梯说:“这是一扇幸运之门。”
梅琴说,隔离期满的密接者都是通过这个电梯出去的;走楼梯下去的密接者,则会意味着他们出现了症状,需要转诊,严重者可能就确诊了。“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密接者可以从这里出去,而不是走步梯出去。”梅琴说。
梅护士手中一直握着一个对讲机。“我们一共有14部对话机。通过对讲机隔离区内外的传递信息。”梅琴说,密接者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可以随时拨打医生值班电话。
布满红血丝的双眼,带着医用口罩、蓝色的头套,陈桥正拿着对讲机,在房间里与同事对接工作。提起梅琴他们,顿了顿,陈桥红了眼眶,他直言:“是我亲手把他们送到一线,我始终对他们抱有感谢的态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他们的防护工作。”
陈桥说,1月7日,他们卫生院开始做“预检分诊”,负责发热病人的转运工作。随后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下,他们卫生院接管的两个隔离点,一个是密接隔离点,一个是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点,两三天就满员了。
陈桥少则休息3小时,多则5小时。“同事和我一样,几乎每天都熬夜。”陈桥叹了口气说。
陈桥介绍,对于密接者以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现在是每人一个档案,有既往病史、病情重的患者,则会重点关注。其中密接点,如果出现发热病人,他们会安排发热病人转运到汉南区人民医院、亚心总医院等医院。
此外,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密接隔离点相应地安排了心理医生,为密接者做心理辅导。
梅琴也说,她们还要随时关注密接者的心理变化。她回忆,有一位85岁老人,老伴已经过世,他女儿说要对老人保密,因此她们在查房时就会格外注意老人的心理变化。
谈及工作是否遇到麻烦,陈桥说,他们会遇到密接者对医护人员工作不理解,密接者觉得可能隔离的时间长了,加上活动的区域只有在自己的房间,有点烦躁。“有时候,密接者会与医护人员会产生一些误会。庆幸的是,基本上是言语上的冲突,也都及时解决了。我还是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们的工作是理解的。”陈桥说。
就在2月12日,密接隔离点有7名密接者已经解除隔离期,但是又立马住进7名密接者。现在基本上是保持“出一个进一个”的状态。截至2月13日,共有11名密接者平安度过隔离期,回到家中。
下午六点,梅琴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脸上留有一道很深的印痕,她调侃自己说:“我脸上比较肉,所以容易留下痕迹”。陈桥又迎来一个新的任务,他们卫生院需要再接管一个隔离点,他还在想办法解决人员安排问题。
被隔离的密接者们,他们正在等待度过隔离期。14天之后,有人解除隔离,从4号“幸运之门”的电梯回家了,有的人却被转运车辆送往下一个地点,等待进一步检测。
工作人员正对转运车辆做消杀工作(马明、肖梅、梅琴、陈桥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