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奋斗人生(上)
荐读 | 岛 —— “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奋斗人生(上)
岛
——“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奋斗人生(上)
■刘笑伟 王志国
2019年4月,笔者登上开山岛,看到一张王继才刚刚登岛时的照片——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蓝色上衣,里面的白衬衫衣领微微露出,脸上洋溢着微笑,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青涩表情。那是1986年,灌云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王长杰送他到开山岛担任守岛民兵时所摄。
那个时候,开山岛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那个时候,开山岛是荒芜的,不是丰腴的。
那个时候,开山岛只是一座荒凉之岛,并没有闪耀出黄金般的光芒。
开山岛,面积0.013平方公里,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他却在这个小岛上坚守了32年。
小岛如此之小,小到20分钟足可以走遍每一个角落;小岛又是如此之大,大得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浑黄的海浪,以及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般苍茫的时间。
王继才为什么来到这座小岛?他品尝到了什么样的岁月沧桑?是何等力量推动着他的妻子王仕花也来到岛上?他的家庭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他的家园——物质的和精神的——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沧桑巨变?
站在开山岛上,站立在王继才曾经戍守过的地方,透过浑黄的波涛,笔者在寻找着答案。
一
△王继才夫妇坚守32年的开山岛。张 雷摄
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只有26岁,那一年是1986年。那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是最显著的特征。人们憧憬着过上幸福生活,开始打工、经商,走向沿海,走向经济特区……而这一年,王继才选择了上岛:一个荒凉的岛、一个没有人烟的岛、一个不可能发财的岛、一个没有电甚至没有淡水的岛。
开山岛距离燕尾港12海里,岛上无电无淡水无居民,野草丛生,海风呼啸。过去岛上没有专用码头,船要绕半天才能靠岸。
开山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曾有解放军一个连队驻守。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民兵哨所。此后,灌云县人武部每批派出3名民兵驻岛值守,先后派出4批。由于无给养船、无经费保障等原因,岛上生活实在艰苦。那些值守的民兵中,最长的待了13天,最短的只待了3天。只有王继才,一待就是32年。
条件再苦,岛总得有人守。1986年7月1日,那是个炎热夏日。灌云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王长杰坐在办公桌前,一直犯愁。他仔细地翻看全县民兵档案。当他看到王继才这个名字时,脸上多少有了点笑意,王继才倒是个合适的人选:1978年,王继才从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毕业后,被推选为鲁河乡北五二队生产队队长。随后,因工作和民兵训练成绩突出,他被组织选为村里的民兵营长。
这个小伙子不错,人踏实,关键是不怕吃苦!王长杰想。
第二天,阳光明媚,王继才吃完早饭,骑上自行车,飞一般地向着县城赶去。王继才以为,夏季大练兵快到了,县人武部通知全县基干民兵营长前去受领训练任务。
到县人武部,王继才直奔二楼。
他郑重地喊了声“报告”,推门走进部长王长杰的办公室,有些拘谨地站着。
王长杰简单地询问了王继才的家庭情况,就开门见山:“小王,组织经过考察研究,决定调你去守开山岛。但由于经费保障有些困难,目前安排了你一个人上岛,你个人方面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
王继才一下子懵了。
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演习时,王继才曾多次登上开山岛。听了部长的话,他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特别是“一个人上岛”的话语,像是突然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让他感觉胸口堵得慌。
王部长拍了拍王继才的肩膀,告诉他,这虽然是组织的考虑,但是也尊重个人意愿,可以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王继才在返回的路上,一直琢磨着这件事。满脑子里,一会儿是记忆中开山岛的模样,一会儿是3岁的女儿王苏乖巧甜甜的笑脸。到家后,他整个人精神恍惚,一头扎到床上。
父亲在靠近路边的自留田里干活,远远地瞧见王继才骑自行车回来,便像往常一样等着儿子到地里帮忙。可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他放下手里的农活回了家。
父亲进屋时,王继才赶紧起身站在屋里。
父亲坐下后,先往旱烟袋里装烟丝,再压实,点火,直到烟圈一点点升腾起来,还没见王继才出声,就问儿子,“说说吧,憋着啥事?”
王继才忙将部长要派他守岛的事讲给父亲听。
“我不太想去。”王继才说。
“说说看,为什么不想去?”父亲问。
“孩子还小,离不开。再加上岛上没水没电,而且别人都不去,只派我一个人值守。还有,没有专门给养保障,全靠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