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家四口滞留厦门 房车里抗疫35天
来源:北京青年报
武汉人张琦1月20号开着“鄂A”车牌号的房车从家里出发去旅行的时候,绝没想到自己和母亲、妻子、女儿能在厦门的沙坡尾停车场里住上35天。疫情暴发,张琦一家的旅行计划搁置,在房车上开始隔离防疫。出发时带的物资不多,缺水缺电、缺药缺菜,防护用品也不够,隔离初期频出的小麻烦,让一家人焦躁不已。好在当地的社工很给力,帮他们解决着生活上的困难。陆续地,邻近的街坊也不时伸出援手,送书、送饭,还有热心的邻居怕张琦妈妈闷得慌,每天都来聊聊天。张琦申请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为当地的防疫工作做贡献。现在一家人顺利返回武汉,却和沙坡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时在微信群里和那里的亲人们相互问候。
疫情封城
沙坡尾星鲨停车场建在厦门岛内的西南方向,2016年末投入使用,和著名的旅游景区鼓浪屿遥遥相对。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从武汉到厦门旅行的张琦一家四口,就是把房车停在这个停车场上,度过了35天的抗疫生活。
张琦一家1月25号在鼓浪屿岛游玩后,到停车场准备取车,门口的保安就把他们拦下,不让走了。张琦这才知道,两天前的凌晨,家乡武汉已经封了城,厦门也紧接着启动防疫计划,排查湖北籍车辆。他们这辆“鄂A”是无论如何也走不了了,只能就地等待防疫检查。
一家四口体温全部过关,也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健康状况良好,但既然是来自武汉,14天的隔离还是免不了。厦门市针对有湖北旅居史的人士提供了几个专门的隔离点保障防疫,但张琦琢磨着,隔离点的承载力有限,而且自己一家都是常住武汉的,万一真的处在潜伏期,再去把别人传染了就不好了。既然房车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张琦就和社区商量能不能就在停车场就地隔离。
沙坡尾星鲨停车场落成新、面积大,整体呈一个“7”字形。张琦把车停在“7”的拐角,社区给他专门划出一片隔离区,与其他停放的车辆分隔出安全距离,一家四口的隔离生活正式开始。社区派专人每天给他们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状况,也陆续送来了口罩、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但刚开始隔离,大家都没有经验,小麻烦接踵而至。
没水没电是带给张琦一家的第一道考验。房车一停下,张琦只能靠油箱里储备的油发电,做饭、洗澡哪样都少不了水电,一天过去张琦的一整箱油就下去了半箱。眼见着生活没法保障,张琦赶紧联络了社区,让他们帮忙给想想办法。好在社工速度够快,找到了附近的企业帮忙供水供电,外接的电源延长线和水管,让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之后的几天,由于饮食和气候上水土不服,张琦的母亲开始闹肚子,体温在临界值附近徘徊,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赶来帮忙的还是社工,及时送到的药品和赶来诊治的医务人员,让张琦母亲的病情得到缓解,大家才逐渐放心下来。
回忆起刚开始隔离的不适应,张琦已经能打趣地讲出来。“查天气预报说厦门17~18℃,我们带的都是秋装,谁想到一来就赶上降温了,我就身上这一件羽绒服,连着穿了三十多天。”张琦边说,还自己笑了起来。
特殊时期,共克时艰,对张琦一家来说也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张琦的房车属于紧凑型,一家四口同时生活在里面,超过了人员合理容量。每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只能把桌椅搬下车,才能转得开身。要命的是停车场靠海近,一到下午五六点钟海风就刮起来,饭桌和遮阳棚根本没办法往下放。一家人就商量着把晚饭提前,每天五点前就吃完饭回车上休息。
隔离期顺利度过,虽然还是没能找到酒店住,但张琦一家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他能每天早上去附近的市场买菜了,女儿还借助共享单车在停车场的大空地上练会了骑自行车。前来探访问候的街坊邻居也逐渐多了,小小的房车据点热闹起来。
回想起刚开始隔离的时候,一家人忧心不已,但正是当时的焦灼与担忧,才显得后来与沙坡尾的街坊邻居成为朋友、产生感情,是多么幸运与珍贵的体验。
厦门隔离
当地社工说“不能总是吃方便面”
张琦2014年就买了房车,平时赶上假期,喜欢开车带家人短途旅行,这几年陆续去过内蒙古、北京、上海、福建、宁夏好几个省份。今年过年,赶上家里大人孩子都有假,借着高速公路免费的优惠,张琦就想带女儿去看看她一直向往的厦大芙蓉隧道。“女儿喜欢画画,想去感受一下芙蓉隧道那边的文艺气质。”张琦说。
1月20号,农历腊月二十六,张琦一家四口开车出发的时候,疫情的风声还不紧,武汉的市民生活有序进行。他们计划着出来玩个三四天,大年初一就能返回武汉串亲戚、吃年饭了,什么都不耽误。
因为设计的是短途旅行,张琦一家便轻装简行。三床薄薄的空调被、每人两套换洗衣服、一只能下面条的小电锅、十来个鲜鸡蛋、几包方便面还有一棵大白菜,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行李。张琦没想着在收拾东西上费心,唯独惦记着带上一棵大白菜,路上下面条的时候放点菜,老人孩子吃着顺口。
到了厦门,家人都很喜欢这座干净、美丽的海滨城市,他们先后去逛了曾厝垵、环岛路、鼓浪屿,还去了海边沙滩玩水,品尝了几样当地小吃,到了晚上就住进订好的酒店,一切都很顺利。直到1月25号从鼓浪屿坐船回来,去沙坡尾取车准备回武汉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情况变了。“疫情严重了,武汉封城回不去,厦门这边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待下去,进退两难。”
突发状况让张琦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没考虑到在厦门常住,他们带的被子不够厚。“刚好厦门那几天降温,当时那个温度,在家是要盖棉被的,但我们就带了空调被。”张琦怕老人受寒,撤出一条褥子给母亲盖,自己就化身“人体热水袋”帮妻女升温。
隔离初期,他们没办法采买,只能紧着车上有的东西吃,一个小电锅连着几天煮了五六包家庭装的方便面。还是来考察的社工发现他们缺食物,说“不能总是吃方便面”,赶紧送来新鲜的蔬菜。
住在房车上,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母亲也埋怨过张琦,干吗非要出来旅行过年。但随着物资有了保障,每天感受到当地社工和邻居的温暖,张琦一家也真正地喜欢上了这个海滨,将沙坡尾亲切地称为“娘家”。
结束隔离
穿上红马甲成了沙坡尾的防疫志愿者
现在,已经回到汉阳区家里的张琦还没有正式上班,正忙着剪辑一个名叫“厦港志愿者手记”的小视频,里面讲述了他在厦门社区做了一周多防疫志愿者的所见所闻。
在沙坡尾的这段时间,总是受到社工关照,张琦一家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熟络起来,还互相加了微信方便联络。2月2号张琦出了隔离期,3号他就看到社区的许长忠书记在朋友圈里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正处在防疫最要紧的当口,张琦觉得自己在沙坡尾住了快一个月,也算是半个居民,全国这么大的疫情,人力上有短缺,自己也应该尽一份力。况且在社区的帮助下,自己家里已经安顿好了,也有余力帮帮别人。“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嘛。”张琦说。
他立刻发了微信跟书记申请,表达自己想去防疫测温驻点工作的意愿,但社区考虑到他一家有湖北旅居史,又刚出隔离期,最终没批准他入选这批志愿者。之后,到了2月18号,第二批志愿者招募时,张琦再次向书记报名。这一回经过党支部的讨论,这名武汉来的临时志愿者终于如愿穿上红马甲,正式加入了沙坡尾的防疫工作队伍。
头一批志愿者没入选时,张琦心里挺失落。成功入选第二批志愿者后,武汉人的特殊身份让张琦成为了志愿者里的“宣传员”,社区安排他走访各个防疫点和商铺进行拍照,跟随书记考察防疫工作并做记录。
张琦对沙坡尾的防疫工作部署可以说是门儿清,“防疫点是由派出所、税务局、海防大队等单位,还有一些企业承包下来的,里面也会有居民志愿者,他们每三四个小时换班一次。”哪个防疫点是“党员先锋队”、“巾帼建功队”,他都会到现场拍照记录下来。张琦觉得当地的市民都很自觉,对防疫工作特别配合,他当时的工作也完成得很顺利。
原本一家人在房车里的生活并不丰富,张琦形容就是“蜗居”。在紧凑的空间里,他们除了完成做饭洗碗等日常生活琐事,也就是看看手机,和不时来访的邻居聊几句天。张琦每天还负责去买菜,空闲时候按照单位要求在APP上进行党员的学习强国活动,定时收看新闻和答题。
在陌生的地方、狭小的环境里做着有数的几件事,初来乍到的一家老小难免觉得不安。但是慢慢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生活就变得生动起来。过了正月十五,女儿的学校开学了,每天上午通过视频学习课程,下午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完成作业。附近的小伙伴还给她送来了两本课外书,女儿很喜欢。母亲和妻子也在和街坊的日常相处中收获了自己的朋友,沙坡尾工作坊的梁允熹还带他们到附近参观,介绍这个海港的独特历史。
自从当上了志愿者,张琦的生活更忙碌起来,除了一大早去菜市场买好全家一天的食材,大多数时间就是去防疫点上班。由于社区书记交给了张琦一项特殊的工作——拍照记录,这也让张琦从一个武汉人的视角,更加了解厦门社区里防疫工作的开展与进行。返回武汉后,他用当时保留下来的素材剪辑视频,还整理成画册的形式,描述厦门留给他的印象——热情、美丽、有爱。
沙坡尾邻里情
一碗有大海味道的热干面
张琦的房车在沙坡尾一停就是半个月,住在四周的居民也很好奇,他们究竟是谁?度过了隔离期,渐渐地就有街坊四邻来看望他们,问问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这些邻居成为张琦一家旅居厦门时最大的收获与最温馨的回忆。
说起沙坡尾热心的朋友们,张琦打开话匣子,讲出好多人名和故事。和母亲年龄相仿的张阿姨,怕张琦妈妈闷得慌,每天傍晚在家看完新闻,一准散步到停车场找他们聊天。在附近开餐厅的威哥,知道张琦一家在房车里吃不好,就亲手做了一桌子西式大餐,给他们改善生活。沙坡尾工作坊的梁允熹,在得知张琦一家要返回武汉的时候,专门送来介绍当地历史的书《口述历史:厦门港记忆》,并在扉页上亲手写下祝福,“我们是新认识的家人,可这辈子不会再变。欢送你们回家,也欢迎你们再回来。还没讲完的故事,请慢慢看吧。”
让张琦印象最深刻的是回武汉之前,邻居威哥给他们做的一份“带有大海味道”的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最常吃的食物,出来三十多天,一家人好久没吃上这一口了。威哥问好了张琦一家是不是吃辣,就地取材选用厦门的辣椒,按照网上的调料配方,做了一碗厦门版热干面。在大海边的停车场上,海风吹过,带来湿润的感觉,张琦觉得这碗面“味道好得很呢”!
经过申请,张琦一家终于获得了返回武汉的许可,与停留了近40天的沙坡尾依依惜别。街坊邻居和社工听说他们要走,赶忙带着“祝福”来为他们送行。干燥花平安符、口罩、饺子、粥、酒精、消毒水、蔬菜,还有厦门的特产馅饼,从吃的到用的,把来时空空的车厢装得满满当当。武汉市的小区封闭,食品都要线上订购,靠着这些厦门特产,张琦一家不仅路上的物资有了保障,刚回到家也不至于来不及准备,马上能有的吃、有的用。
张琦的女儿月月,也在这段时间体会到了分享与感恩的快乐。临走前,月月亲手画了画,送给总是记挂着他们一家的沙坡尾工作坊。邻近的礼品店,终于在他们出发的当天早上开了门,月月高兴地拉着爸爸去选了几只健康猫,送给关照他们一家的威哥、许书记、梁姐姐,把身体健康的祝福赠予厦门的好朋友们。
顺利返乡后,月月主动把在沙坡尾认识的朋友们拉了个微信群,给他们报平安,分享自己回家之后的生活。现在张琦一家就想等着疫情结束,再开着这辆装满温馨与感动的“鄂A”房车,回到沙坡尾去串串亲戚,吹吹海风。文/武冰聪
图片提供/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