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的历程——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技术摸索
事实上,从当时电子工业第14研究所在052B改进型驱逐舰研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来看,其所起到的作用远不是单纯的一个舰载系统承研单位这么简单,而是实际塑造着整个舰艇方案的全貌。这与中国海军传统上的舰艇设计方式截然不同。传统上,中国海军的新舰设计中,舰体、动力设计是主导,作战系统只是一个关键子系统。但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舰载系统却高度复杂,整个军舰的设计必须要围绕舰载系统展开。这客观反映了技术进步对新一代海军舰艇设计所造成的冲击和颠覆,更反映了军工科研的一般规律是没有国界的——美国海军研发其"宙斯盾"舰也是如此。
不过,虽然在1992年10月,有关052B改进型驱逐舰所用的大型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基本方案已经确定下来(产品代号115),并且电子工业第14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相控阵雷达研制经验(特别是在115产品之前,刚为中东用户研制了"893"、"894"两台大型的多功能多目标相控阵雷达,整个团队处于状态良好的热机状态),但这并不代表就不存在设计细节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大量技术攻关。
比如,在设计方面。与此前"893"、"894"陆基多功能多目标相控阵雷达产品不同,用于舰载部署的115产品是4个面阵同时三维多功能工作。每个面阵都要保证在仰角0-90度,方位+/-120度无漏警搜索的情况下完成多目标截获与跟踪,同时还要考虑舰的+/-20度的摇摆情况,以及对HH-9导弹的导引等特殊工作模式。只要任何一点有欠考虑,打仗时,对舰艇而言,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从基本方案到确定到方案细节,还有不远的一段距离。在工艺技术方面,115产品的难关则主要是指T/R组件的制造和成品率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设计问题更为关键,因为T/R组件的制造如果不能达到被认可的程度,国家有关方面对115产品的研制经费就不会下拨。在这里,需要对T/R组件解释一下:T/R组件就是收发组件(T- Transmitter,R- Receiver), 每个组件包括天线,发射模块,接收模块,环流器,收发开关,和移相器等。可以说每个T/R组件就是一个小雷达。
中国海军建造类似于"宙斯盾"系统军舰,也就是所谓的"中华神盾"舰,肇始于国产大型舰载固态相控阵雷达的研发酝酿
T/R组件是固态有源阵的关键部件。"固态"就是发射管是固态晶体管(寿命长,可靠性高),"有源阵"就是发射管在阵面上(发射损耗小,效率高)。采用T/R组件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收发损耗和提高了功率有效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阵面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即便在今天,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技术之一——-2019年开始铺设龙骨的"伯克3"首舰,其AMDR-S-AN/SPY-6(V)1雷达才刚刚用到T/R组件技术(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方面在这个技术领域就真的落后中国几十年)。
14所采用的固态有源相控阵方案就是每个天线单元都对应一个T/R组件, 每个阵面4768个天线单元就对应4768个T/R组件, 舰上按90度的角度摆4个阵面来覆盖360度的方位, 总共就要有1万9千多T/R组件。固态有源阵这种最先进的相控阵方案的特点是:1)能量有效率最高(发射效率和接收效率都高);2)阵面可靠性高。个别单元坏了,阵面照样能正常工作;3)单元可更换性好。 某个单元坏了,只要将对应的T/R组件换掉即可。
然而, T/R组件的研制并不容易。14所过去以"863"高科技课题为基础,研制过L-波段的T/R组件。 但是这次舰载雷达采用是S-波段,它比L-波段的波长短。因此要求T/R的体积组件的体积更小(因为按天线理论,要形成波束,天线单元间隔要求在半波长附近);重量更轻;各单元之间的干扰隔离能力更强。为了减体积降重量,14所的"115"雷达团队采用了4个单元做在一起的4单元T/R组件方案。按波长要求,必须在20cm宽,5cm厚,45cm长的体积内,并排放入4个各自能独立工作的T/R组件单元。
由于4个单元满功率工作时最大功率达到近100W,就带来了散热,重量,相互之间的各种物理干扰等搅在了一体的难题。同时大功率发射, 不仅带来了发射管可靠性和自激的问题,同时收发开关和环流器隔离度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外界的责疑是可理解的。如果不能做出满足指标的4单元T/R组件,14所的固态有源相控阵方案就是空话。为此,14所组织了4单元T/R组件攻关团队。
经过无数次电路,结构,硬件,软件,材料,工艺等试验与调整,14所的4单元T/R组件团队于1993年4月做出了各方面指标都满足总体要求的4单元T/R组件。紧接着,14所请了国内院校研究所的专家们对组件做了严格的测试和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组件无论是电讯指标,结构指标,还是电磁兼容性等指标不光是全面满足了雷达总体要求,是国内一流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4单元T/R组件于1994年获得了国家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052C的技术前瞻性,首先体现在其346相控阵雷达的固态有源体制上
但吊诡的是,当4单元T/R组件的研发获得成功后,115产品的研发经费并没有被如愿下拨,而是又经历了波折。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14所的115产品方案被再次要求与航天系统的C波段相控阵雷达方案进行对比。这意味着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方案很可能被推倒重来。航天系统的C波段相控阵雷达团队此次显然是有备而来。在第四次专家论证会上,航天系统的C波段相控阵雷达团队利用HH9导弹的改进向14所的S波段雷达团队发起了再一次挑战。
此时,同样由航天系统研制的HH9导弹也很"巧合"的发生了如下变化:为了提高隐蔽性,HH-9导弹的信标应答信号强度减弱了,大大小于原来雷达方案论证指标的强度;HH-9导弹要求的导引距离变远了,增加了几十公里, 远大于原来雷达方案论证指标的距离;同样是提高隐蔽性,HH-9导弹的尾部和侧面的反射截面积变小了,比导弹头的反射截面积还小,远小于原来雷达方案论证指标的反射截面积。HH9导弹经过如此改动,意味着14所团队的S波段主阵面加一个C波段的HH-9信标应答小阵面的方案满足不了导弹对目标的攻击引导任务,只有采用航天系统自己的C波段雷达。
也就是说,航天系统试图用自己的雷达来配自己的导弹(若要装改进后的HH-9,其决心是相当大的。因为S-波段相控阵的C波段小阵面的面积决定了它无法完成制导任务),只有航天系统的C波段雷达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同时,在论证会上,航天系统的C波段雷达团队还指出S波段比C波段的波长长, 因此低角跟踪性能不如C波段好,特别是抗海杂波的性能不佳。但问题在于,C波段相控阵雷达方案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电子工业部14研究所团队提供的计算机仿真数据显示,S波段雷达和C波段雷达在保精度跟踪多目标(跟踪数目和精度均按军方的指标要求)时雷达可覆盖的搜索距离差距惊人——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320公里以上搜索覆盖距离 (而且除+/-60度低角保证320KM外,其余范围都在350KM以上,中心甚至达到375KM左右);而对应的C-波段雷达,搜索覆盖距离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到120公里。这一点对于航天系统雷达团队是致命的一击。
但航天系统雷达团队仍然抛出了最后的方案——C波段相控阵雷达只管跟踪,搜索任务由另外的一部多功能雷达来担任(比如同属航天系统研制的503雷达),但这种现在看来非常奇葩的方案被舰艇总抓单位明确的拒绝了——-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舰体不可能装上两部大型雷达,过于复杂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意味着这样的方案并不合理。还需要指出的是,就抗海浪杂波而言,C波段对S波段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S波段的波长是10公分,C波段的波长是5公分, 两个在同一数量级上,只是C-波段的波长略短一点而已。
更重要的是S波段雷达采用的是固态有源阵,雷达中心高度会比C-波段方案的集中发射加波导的阵面中心要高(因为波导阵面太重,放高了,舰要翻,只能放低),对低角跟踪性能提高是有好处的。在这里也就必须更详细的解释一下14所方案的"固态雷达"体制了。很多读者或许认为"固态"即天线不动,其实不然,"固态"指雷达发射机的电能放大过程在半导体器件中进行的雷达,而非固态雷达则在真空器件(现阶段主要是行波管)中进行,此类雷达的优势在于极大地降低了在发射机能量转换和放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缺点是成本提升(固态雷达中天线造价为全系统造价的80%)、制造过程较为困难。
试验结果表明,S波段雷达和C波段雷达在保精度跟踪多目标时雷达可覆盖的搜索距离差距惊人
不过,虽然14所的S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在方杂的合理性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性上都占有优势,但即便如此,由于HH9技术参数的变化,仍给14所115产品项目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整个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设计也因最关键的大型相控阵雷达方案的无法确定而陷入停滞。这一拖时间就到了1994年年中。此时的局面是,航天系统抓住负责HH9导弹研制的有利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向海军方面推销其用C波段雷达来完成目标跟踪和HH-9制导,再由另外的雷达来担任搜索任务的结合型方案。而电子工业部第14所则针锋相对的对这种方案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回击。
其主要回击理由可以归纳为4点:一是052B改进型舰的乌克兰燃气轮机机组决定了舰体的吨位(满载排水量不超过6000吨),也限制了每个相控阵阵面的重量不可以超过4吨。但是C波段相控阵雷达只能采用集中式发射机,阵面将必然由铜波导组成。因此阵面重量将会远远超过4吨;二是由于C波段阵面口径小而且重量又重,装舰时,若将阵面装高,会引起052B重心不稳,碰上风浪,或舰急转弯时,舰会翻掉。若将它装低,舰的重心是稳的,但由于舰上还有其他设备,必然会被遮挡,低角目标根本看不到;三是搜索任务若由另外的雷达完成,那么舰上就又多了个设备。
052舰本来就动力有限,多个设备就又多了份重量。而且搜索雷达的阵面不会小,必然会增加风阻。这对舰的速度将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海军对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要求,是在4级海况条件下,最大航速不低于29节,情况就更是如此;四是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分开,数据交换实时性会受很大影响,在舰摇摆时,会引起目标丢失。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宙斯盾"舰一定采要用多功能相控阵的一个重要理由。然而,如此据理力争,仍然没能让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进展有所起色。
事实上,此时作为中国海军向拥有类似于"宙斯盾"舰的战技术能力所发起的挑战,052B改进型驱逐舰面临着夭折危险。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是一目了然的。刚刚经历了苏联解体等一系列变故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变得极为不友好,西方国家对华关系陷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中国海军迫切需要安装大型相控阵雷达和远程舰载防空导弹的军舰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由于052B改进型驱逐舰陷入了没完没了的方案论证中,迟迟不能确定整体方案(实际上是确立了后又被推翻了)。
以至于决定先从俄国引进现成的利夫舰空导弹系统(陆基型S300的舰载版本)装备052B改进型驱逐舰,再研制自己的雷达。但这样的052B改进型与原先雄心勃勃的"中华神盾"舰相距甚远——-052B改进型驱逐舰的初衷是发展为一型能力接近于"阿利.伯克"的舰艇,而利夫系统采用的背靠背相控阵雷达靠水平旋转来获取数据,数据率低,不能满足多目标交战的实际需求,作战能力远不能和"宙斯盾"舰相提并论。引进利夫舰空导弹系统装备052B改进型驱逐舰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当时的军费和军工科研投入是相当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一旦被用于进口的成品设备,就很可能不再有机会用于国产装备的自研了……
《舰载武器》杂志作者:重锚
346雷达技术方案的确立——052C型驱逐舰核心系统的研发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