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暂停键”后,中国经济还能恢复原来的样
中国一季度经济成绩单17日出炉。在大量经济活动因防疫需要按下“暂停键”的情况下,首季中国GDP同比下降6.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直言,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强有力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疫情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者,挽救了大量同胞生命,当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经济代价。
同时,随着疫情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扩散,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人员往来大幅减少,中国亦难独善其身。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这些影响将通过外贸、跨境投资、金融市场、情绪预期等渠道传导至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IMF上述预测中,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2%,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有的正增长国家之一,明年更高达9.2%。这显示出外界依然对中国经济较快摆脱疫情影响、保持长期向好态势抱有信心。分析人士认为,其中至少有三重原因。
其一,中国产业体系优势并未因疫情而“伤筋动骨”。
毛盛勇称,中国产业生产能力强大,配套设施有较强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这种能力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冲击,而且还在疫情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自疫情暴发以来,无论医疗防护物资,民众生活必需的水电燃气等综合保障,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钢铁、化工、交通等基础产业,在中国均未曾停止运转。例如,一季度中国基础原材料产业依然保持增长。天然气、无纺布、化学药品原药、原油、十种有色金属、乙烯和粗钢产量分别增长9.1%、6.1%、4.5%、2.4%、2.1%、1.3%和1.2%。
其二,新动能快速成长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继续迈进。
尽管部分传统消费和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但压力之下也孕育着巨大潜力和机遇。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就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一季度,在整体消费下滑背景下,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逾1.8万亿元人民币,逆势增长5.9%。与此同时,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大幅增长13.2%。
其三,充足政策工具将为后三季经济增长“逆袭”蓄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官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此前已明确,还将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对于经济增速的预判,一个重要变量是政策力度。”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从基本面上看,中国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如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空间等。如果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对2020年经济增长就不必悲观。
事实上,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3月份中国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零和进出口在内的主要指标降幅已大幅度收窄,经济“重启”之势明显。
温彬认为,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和空间,下阶段要着力推动投资项开工复产,促进传统消费加快回补,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大力推动新基建、新消费、新投资等新模式、新需求发展,为经济增添新动力。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改善趋势,下半年GDP增速将明显回升。
来自:中国新闻社
作者:王恩博
编辑:陈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