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让读书不再变“冷”,让人生多一些可能

又到“读书日”,再论读书事。

  今年春天,一场疫情让传统诗词文化随捐赠物资上的寄语浸入人心。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寥寥数语,传递出人们在疫情面前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共同心声,在寒冷的时节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这是优秀文化赋予我们的情感共鸣,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倡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因之一。

  然而,与捐赠寄语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对读书的“冷”。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纸质书和电子书相加不到7.5本的阅读量,表明我国成年人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在下降,而这与成年人的忙碌、资讯等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是分不开的。然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思想的进益,更多来自于深度阅读。这是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的另一个原因。

  读书,有利于提升自我,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途径。正如小说能够深化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感触、史书能够丰富人们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一样,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拓展认知的广度,还能提升思想的高度、增加人生的厚度,赋予我们的人生更多可能。

  读书,有利于涵养家风,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顺美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在我国流传较广的对联,深刻揭示了读书对家庭的重要性。作家梁晓声也曾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正如梁先生所言,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而以这些良好品质传家,则比富贵传家更能维持一个家族的绵延兴旺。

  读书,有利于建设书香社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而这都与读书学习息息相关。试想,如果我们的人民都能将读书学习内化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使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把阅读获得的资源变为探索世界、创造未来的工具,那将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注入多么强大且不竭的动力!

  “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在这个特殊的春日,让我们把读书变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如此,书籍将不再受“冷落”,我们的人生、家庭、国家,也将因读书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繁荣兴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