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老县”换新颜,是“好日子”的真切素描

来源:河北新闻网

在红寺堡人的口中,有一个特殊的词汇——“老县”。“老县”不是一个地名,其具体指代的地方,与说话人的原户籍地对应。这“老县”所涵盖的8个贫困县,统称西海固。西海固,占据宁夏地理版图的“半壁河山”。这里曾经“苦瘠甲于天下”,只有两个标签:旱、穷。(5月10日《光明日报》 )

“老县”是旱、穷的代名词,而今天,曾经想都不敢想的脱贫致富已经变成现实。如今的红寺堡,一块块亘古荒原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模样,不仅仅有美丽的景色,更有群众致富的产业,还有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方便的出行道路,更有群众喜欢的“文化广场”……在这点滴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贫困地区的蜕变历程,也看到了脱贫摘帽虽难,但是只要用心,就能破解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让群众期盼的美好生活就变成现实。

异地搬迁,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搬迁扶贫,是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通过换一个地方,解决扶贫中存在的地域资源短板的“硬伤”。从开发耕地、搬迁安置移民到退出脱贫,经历了漫长的21年,也是搬迁点滴改变的21年。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红寺堡区强产业稳增收,夯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兜底线,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2430户49198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

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动力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夯实脱贫攻坚的成效。红寺堡从黄河扬水,为用好每一滴金贵的黄河水,发展葡萄、枸杞、草畜+黄花菜等“3+X”高效节水产业,90%以上建档立卡户有了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式,为贫困群众注入更持久的动力,让扶贫成为常态,才能确保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教育扶贫斩穷“根”。教育扶贫,就是要阻碍贫困的代际传递。率先建立教育扶贫基金,给予贫困学生常态性资助,教学质量在山区各县区中排在前列,大量移民子弟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形成了“红寺堡现象”。资金帮扶、教育质量提升,贫困群众的子孙后代能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老县”换新颜,正是脱贫攻坚的幸福“素描”。好风景,好产业,好教育,让贫困群众不仅仅能够实现物质上的致富,更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脱贫,双管齐下,让贫困群众迎来了脱贫致富“好日子”。(郭雪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