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陪产假, 这可不是“男性福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方
休产假一直是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据媒体报道,今年已有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延长男性陪产假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将男性配偶陪产假延长至38天,以更好地照顾、陪伴产妇和新生儿。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则建议,夫妻合休产假,并有计划、分步骤延长男性休假天数。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去年,他提交的《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曾引发热烈讨论。
人大代表将目光聚焦“休产假”,尤其是“男性休产假”,并非刻意制造噱头,而是基于深刻的社会现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有关抚育孩子的成本问题一直被社会热议。这其中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时间成本。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1786万,2017年是1723万,2018年是1523万;人口出生率由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7年的12.43‰、2018年的10.94‰。
假若家里没有老人来分担养育孩子的“人力成本”,夫妻二人中女性往往会承担更多。在这种情境下,关注男性“休产假”的权利,让男性参与到更多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来,有着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亲缺位,一是责任心的主观性问题,二是时间不允许的客观性问题,而后者又往往成为前者的理由。
以男性陪产假为例,目前各个省份的规定并不相同,从7天到30天不等。短短7天时间,父亲并不足以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更无法很好地照顾陪伴产妇和新生儿。如果男性陪产假时间不充分,这段时间内家里又没有老人帮衬,产妇的压力可想而知。养育孩子本是父母的共同责任,但男性陪产假的时间限制,绝大部分的责任又不得不由女性扛起。
因此,无论是熊思东代表将男性陪产假延长至38天的建议,还是林勇代表“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都是旨在要求男性参与抚育孩子的家庭建设中,切实保障男性的陪产假且给予相对宽裕的时长,这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毕竟,生娃养娃需要“社会支持”,一项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更多政策的辅助。切实落实男性“陪产假”,才有可能为“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助力。落实男性“陪产假”,对男性来说,这并不是福利,而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