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澜沧江源牧民住房翻新颜: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在藏语中,“格桑”有“幸福”之意。地处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震后重建的格桑小镇,从高空俯视呈现出八瓣格桑花的形状。

澜沧江源牧民住房翻新颜: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地处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震后重建的格桑小镇内集中安置了305户牧民,每户牧民都住上了政府免费配发的80平方米住房,外带一个小院。图为拍摄于4月13日的牧民尕诵周拉的二层楼小院。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格桑小镇距离县城8公里,是一个移民安置村,集中安置了305户牧民。每户牧民都住上了政府免费配发的80平方米住房,外带一个小院。”杂多县萨呼腾镇党委副书记尼玛扎西介绍。

  牧民尕诵周拉家的二层楼小院在格桑小镇格外显眼,铁皮大门上装饰有鎏金花纹,小院内干净整洁。屋内摆放着藏式实木家具,桌子上摆满了新鲜水果和零食。

  “2010年玉树地震后,家里土木结构的房屋墙壁开裂,政府把我们临时安置到了救灾帐篷内,后面政府又统一建设了格桑小镇,我们一家人在2012年搬了进来。”尕诵周拉说。

  住进新居后,尕诵周拉一家添置了新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电。格桑小镇的水、电、网全通,道路、广场、卫生所、幼儿园、社区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

  “搬来以后最方便的就是上学和看病,走路去幼儿园只有5分钟的路程。我的心脏不好,前段时间刚刚去了西宁做手术,一天就能到,特别方便。”尕诵周拉笑着说。

  出生于1949年的老干部同共至今还记得1967年时第一次进县城的所见,“当时县城只有一条主干道,路两边是面积不大的房屋。当年最漂亮的建筑是县政府办公的红顶平房,最气派的建筑要属人民礼堂了,县上有大活动时,牧民们经常聚在这里。”

澜沧江源牧民住房翻新颜: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图为居住在格桑小镇的牧民尕诵周拉和妻子在客厅聊天。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如今的杂多县内,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已多到数不清楚。小区内的住宅整齐划一、临街铺面错落有致。而同共家也盖起了三层小楼,“我们一家在2019年时搬进了新房,在老城区内,也有不少牧民都盖起了新楼。”

  在杂多县做了27年生意的高义国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他用一个“快”字总结了杂多县城镇发展进程,“地震后,新城区拔地而起,老城区也经历了很多项目改造建设。现在杂多县城面貌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我老家。”

  杂多县副县长更松旦周介绍,杂多县的牧民住房通过灾后重建、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形式,实现了翻修或者新建。相关配套的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厂、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据了解,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共完成投资447.54亿元人民币的1248个重建项目,16710户农牧民住房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并实现入住,灾区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