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警惕火场“隐形杀手”!火灾中超60%丧生者死于

  火灾中超过60%丧生者死于烟雾,专家提醒——

  警惕火场中的“隐形杀手”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4月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从历年春季火灾发生规律看,1至4月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比较高,进入5月份,东北、内蒙古林区防火形势最为严峻,春防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

  3月底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的森林火灾,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火灾带来的健康伤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3月30日下午,伴随森林火灾,大量浓烟顺风飘进了西昌城区。全城被一层黄色烟雾笼罩,有居民表示烟雾弥漫,影响正常呼吸。

 

  另据外媒报道,有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2020年度夏季,肆虐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大火烟雾造成417人死亡,1124例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和2027例呼吸系统疾病,以及1305例哮喘急诊报告。

  火魔“凶神恶煞”,“烟魔”害起人来更是“肆无忌惮”。火灾烟雾为何会引起死亡风险?吸入火灾烟雾会引发哪些疾病伤害人体健康?遇到火灾时该如何尽量减少烟雾对身体的伤害?

  浓烟才是夺人生命的第一杀手

  在众多火灾案例中,熊熊大火往往不是“烧死”人的直接武器,大火产生的浓烟才是夺人生命的第一杀手。四川省肿瘤医院安全保卫部部长李琦智表示,在火灾中丧生的人,有超过60%是死于烟雾,烟雾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毒性及其里面的小粒子烟尘。

  “火灾毒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丙烯醛、烟雾以及砷化氢、苯、溴化氢、双光气、路易氏气、芥子气等有毒气体。”李琦智说,一氧化碳中毒是浓烟致命的主要毒性。

  李琦智说,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为1.3%时,人呼吸数次便会昏迷,几分钟内便可引起死亡,而常见建筑材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就高达2.5%。另外还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理绸等纤维类物品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对人的威胁更大。

  我们常说“火势迅猛”,但其实烟雾的蔓延速度远超过火势蔓延。“烟雾可以说无孔不入,其蔓延速度超过火的5倍,一楼起火,十几秒钟,十楼就烟雾弥漫,可能就引起人窒息死亡。”李琦智说,烟雾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温度极高的浓烟,在2分钟内就可形成烈火,而且对相距很远的人也能构成生命威胁。

  不在火场中心也可能呼吸道受损

  西昌山火发生后,大量黄烟笼罩在城区,虽然大火与市区有一定距离,但大火中的那些有毒气体早已经对城市里人们的健康“摩拳擦掌”。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二病区主任、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庄翔说,人体吸入大火产生的有毒气体后,可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严重时出现化学性肺炎、肺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等疾病,患者可出现流泪、咽痛、胸痛、气短、咳嗽、心悸、泡沫痰、血性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造成死亡。

  “这是火场中浓烟和气体导致的人体吸入性损伤。”庄翔介绍,吸入性损伤就是指热空气、蒸气、烟雾、有害气体、挥发性化学物质中某些化学成分被人体吸入造成的呼吸道、肺实质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

  庄翔说,轻度吸入性损伤多限于口鼻腔和咽部,临床可见含炭粒的痰液,口腔红肿、时有水泡,喉部常有轻微疼痛和干燥感;中度吸入性损伤主要侵及咽、喉和气管,常伴有声音嘶哑,上呼吸道发红、水肿;重度吸入性损伤往往伤及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产生气道黏膜脱落、肺水肿、肺不张等现象,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此外,由于烟雾导致缺氧和血管收缩,对于已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支炎、肺心病等患者,可以诱发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导致哮喘、呼吸困难、心衰,甚至威胁生命。”庄翔说。

  当发生火灾时,与如此凶狠的“烟魔”对手狭路相逢,我们“打不过但躲得起”。“保持冷静,不要盲目出逃,先分辨火源方位及有毒烟雾流动方向,避开烟雾浓度高的区域,向火源的上风方向转移。”李琦智说,转移时用一定厚度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在静止或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李琦智说,在室内首先要做到与烟雾隔离,立即关闭与有毒烟雾区域相连的门窗,用软布将缝隙填实,同时打开和外界非烟雾区相通的通道,使室内保持有足够的氧气。然后再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或用绳索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