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很抢手、一边流失严重 乡村学校特岗教师“
情怀背后多辛酸!25名特岗教师,走了一半:乡村学校特岗“稳岗”难
师资,一直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2006年,我国启动实施“特岗计划”,为贫困、边远、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补充师资,今年这一招聘规模将达到10.5万名。然而,半月谈记者在黑龙江、四川等地调查发现,部分特岗教师存在“想留又想走”的矛盾心态,一些乡村学校面临“稳岗”难题。
“一边很抢手,一边流失严重”
黑龙江省延寿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加信镇中心校自2009年以来,共接收特岗教师25名。学校校长闻金双说,特岗教师基础较好,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新老教师结对等形式,能够很快适应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运用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去年,黑龙江西部某贫困县共招聘20多名特岗教师。一所乡镇中心学校抢到了5名特岗教师,该校校长格外开心:“学校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特岗教师都是刚毕业大学生,村里娃看见年轻老师上课都更愿听。”
四川省通江县泥溪初级中学全校58名在岗教师里有特岗教师11名。学校校长贾健维说,由于位置偏僻,学校长期处于空编状态,特岗教师缓解了师资紧缺问题。“以前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音乐、美术等课程如今有了专任教师,学校还能办起社团活动了。”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中西部省份共招聘了51万名特岗教师,有效缓解了乡村地区师资结构性矛盾,激活了乡村教师队伍。
袁艳敏曾是黑龙江省首批特岗教师,已在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学校工作十几年,曾荣获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一些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她都婉拒:“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但农村孩子需要我,我要留下来。”
为了让特岗教师安心工作,一些学校安排食宿,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为他们添置桌椅、洗衣机等设施,改善办公、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像袁艳敏这样选择坚守的仍是少数。
“25名特岗教师,只留下13名,走了一半。”闻金双说,特岗教师对师范类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不错的就业选择。但服务期满后,有些报考公务员,有些由县城学校借调,还有的直接考入城市学校,造成特岗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失严重。
“2018年,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计划等,学校新进10名教师,而调走的教师达14名。”贾健维说,来的没有走的多,师资不足依旧是乡村教育之痛。
异地、脱节、待遇差:情怀背后多辛酸
不少特岗教师表示,起初会怀着投身乡村教育的情怀,但不得不直面现实里的辛酸。
——由于服务学校地处偏远,部分异地户籍特岗教师返乡意愿强烈。一位基层教育部门负责人说,3年服务期满后,家在市外或省外的特岗教师,大多认为路途太远、生活不便,想回家工作,因此要求解除协议。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一名特岗教师在服务期满后,因所在学校急缺老师,他选择留任。近年来,他将父母妻儿从县城接到村里,一家人终于团聚。然而,随着儿子到了上小学年龄,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我能教别人的孩子,但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全家人为了我的工作来村里,我心有不忍,有机会还是想回县里。”
——部分特岗教师与教学一线需求不匹配,存在脱节现象。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偏远乡镇学校存在派遣特岗教师所教学科,与受援学校所需岗位不匹配。一些地区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教师数量很多,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人数相对较少。
“术业有专攻。”一位乡镇中学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中学学科专业性强,特岗教师通过跨专业、跨学科培训,能暂时满足教学需求,但仅是权宜之计,难以保障教学效果。
——受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工资收入等因素影响,部分特岗教师存在心理落差。黑龙江东部某市一名特岗教师说,学校距离市区1个多小时车程,自己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再加上有的农村家长不像城里家长那样配合老师工作,感觉身心俱疲,职业获得感不强,“身边不少考上特岗教师的同事陆续转行或调转”。
据了解,目前多地制定的特岗教师管理办法中,没有对特岗教师在服务期内,职称评定后的聘用予以明确,导致特岗教师无法聘用到相应岗位,享受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
“来了容易,扎根难。”一名受访校长说,很多特岗教师抱着骑驴找马的想法,很难长期投入农村教育事业。
让特岗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受访一线教师、教育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快特岗教师制度改革,提升特岗教师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队伍稳定性,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