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周杰伦年版权费超千万 近半音乐人月入不足两千

周杰伦年版权费超千万 近半音乐人月入不足两千

免费下载音乐时代已经结束,音乐人似乎开始享受付费音乐带来的收入。近日一宗诉讼显示,数字音乐平台给“天王”周杰伦的年度版权费达到1800万元。

但中国传媒大学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揭示了另一个严峻事实——依然有近半数独立音乐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无法单纯靠音乐养活自己。

相关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1℃记者表示,数字音乐全面付费肯定在加速,以流量吸引广告的传统模式不再是唯一,订阅制将成为音乐平台的商业模式。这些有利于培育小众群体,促进和激励音乐人的创作。而另一个事实也值得关注,数字音乐还没有实现全面付费。

近半月收入低于2000元

“音乐人依然活得不轻松,这多少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对音乐人的生存状态表示忧虑。

张丰艳带领团队花费半年多时间,遍访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的超百名音乐人,在本月初完成并发布《中国音乐人报告2019》(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排除学生群体,近半数音乐人的税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四分之一的音乐人税前月收入维持在2000~4999元,月收入达到8000~10000元的仅占5.89%,而月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只有9.3%。

报告还显示,从业5年以上的音乐人中,约有54%表示收入有所增长,其中增长20%以上的音乐人占比32%。这些音乐人认为,收入增长得益于音乐版权受保护,给产业带来回暖。简言之,数字音乐已成音乐主流,而数字音乐的免费时代已经基本终结。

音乐人的收入渠道确实已经多元化,张丰艳告诉1℃记者,与过去较多依赖发行唱片不同,目前音乐人的收入渠道涵盖音乐演出、音乐教育、音乐直播、词曲创作(一次性买断)、音乐制作(编曲、录音、混音)、录制演唱/演奏歌曲demo、广告歌曲等。

收入渠道增多,收入在增加,但音乐人希望提高自己收益的愿望仍然迫切。报告显示,全部受访音乐人中,对目前收益很满意的仅占18%,基本满意的占19%,整体满意率为37%。张丰艳认为,满意率没有达到半数,并非一个理想的结果。仍有近五分之一的音乐人对自己的收益持非常不满意的态度,整体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事实上,音乐人收入呈现出极端分化之势。

近期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一场诉讼显示,周杰伦2017年4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的作品授权费高达1800万元。顶级头部音乐人和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状态可谓天壤之别。

流量难以变现

“单纯靠做音乐,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在音乐圈小有名气的宋黛霆这样对1℃记者表示。虽然自创的歌曲短视频在微博的播放量超过6000万,但宋黛霆向1℃记者坦言,她最重要的职业是新东方的英语教师,因为直到现在,在她的收入比例中,教学和音乐的比例是2:1,她依然需要用教学收入补贴音乐创作。

对于如何通过音乐获得收入,宋黛霆告诉1℃记者,主要包含几个渠道:比如,词曲创作,写了歌拿给头部音乐人唱(一般是已成名歌星),可以获得一些费用;还有影视授权,授权某影视剧使用自己创作的歌曲;此外还包括演出、商业合作、协助创作等渠道。即使这样,音乐收入也只占宋黛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宋黛霆的经历是当下音乐人的普遍生存状态,特别是独立音乐人的一个缩影。比起头部音乐人,独立音乐人要自己负担写歌、录音、混音等音乐创作的全部成本,在没有持续收入的情况下,他们的创作可谓步履维艰。相形之下,宋黛霆已经属于能产生流量的音乐人,但她发现,这些流量还没有完全变现。“播放量很大,但变不了现,做了这些作品也没有持续的收入。”

周杰伦年版权费超千万 近半音乐人月入不足两千

前述报告显示,就音乐发布的平台来看,53%的音乐人曾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平台。这类作品往往会通过其他版权所有者上传,进而得以在流媒体平台上传播。音乐人普遍乐于使用音乐流媒体平台,因此平台已经成为音乐作品发布、传播的主要渠道。

同时,音乐人普遍感到,互联网激发了音乐创作激情,使更多音乐人走上原创道路,他们也更加看重流媒体平台的推广能力。报告显示,63.4%的受访音乐人表示,选择网络音乐平台因为其“推广能力强”。平台有力的推广手段能帮助音乐人更有效地找到自己的市场和听众,这是音乐人在行业内展开其他活动的基础。

盈利模式十分有限

数字音乐的免费时代已经结束,音乐付费也基本成为用户共识。数字音乐平台是用户听音乐的首要渠道,但作为平台方,目前借助音乐实现盈利的成熟商业模式还十分有限。

中信证券传媒互联网高级分析师肖俨衍告诉1℃记者,数字音乐平台可依赖的商业模式无非广告和付费,但广告对于音乐平台来说不是最佳选择,“一首歌三五分钟,插进几秒的商品广告,很影响收听体验,音乐平台一般对广告都慎重。”

通过数据分析,肖俨衍表示,以在美上市的腾讯音乐为例,不管是腾讯音乐还是与其置换股权的海外知名音乐平台Spotify,广告收入均是低水平。虽然腾讯音乐是国内音乐平台第一股,但收费率还在低位徘徊,维持在4.3%左右。

对比音乐平台,视频平台的付费率却突飞猛进。肖俨衍对1℃记者表示,爱奇艺公布的付费用户数超过1亿,这意味着国内每13或1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爱奇艺的付费用户。肖俨衍认为,虽然视频和音乐的形态不一致,但都属于内容产品。付费对于内容生态来说是更加良性的商业模式,也更有利于追求内容质量。同时,与广告不同,付费可以支撑圈层、小众定位。

音乐平台的付费率偏低,同样影响音乐人的收益。张丰艳告诉1℃记者,在调查中,他们已经发现,超过半数的音乐人从平台得到过经济利益。但数据显示,这些人年收益在1~99元区间的比较多,占24.45%。也就是说,多数音乐人在音乐平台无收益或个位数收益,几百元已经是较高收入。

音乐用户付费意识低下,占音乐平台主要营收来源的付费订阅占比不高,导致音乐人来自流媒体的收入分成仍旧不高。就平台选择来说,通过腾讯音乐获取收益的音乐人占比45%,网易云音乐紧随其后,占比31%。

对于平台付费模式,肖俨衍认为,未来订阅制将是数字音乐的主流付费模式,核心原因在于付费订阅模式出现的优势,是把一种购买行为变成一种服务,把按次付费的商业模式变成按时间付费的商业模式,“当用户适应了十块钱能听所有音乐,就回不去花两三块钱买一首歌的模式了。”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