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北京将对“七小门店”进行无障碍改造

“我们现在活动最多的地方还是小区周边的一亩三分地”,家住朝阳区东坝附近的贾朋对家门口的无障碍设施尤为关注。但日常全靠轮椅出行的贾朋注意到,小区门口的一些底商比如果蔬店、理发店,无障碍设施并不到位。

北京的无障碍改造提升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中。公交车站、政务大厅等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提升了,但市民家门口的“七小门店”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小便利店、小餐馆的门口缺少坡道,有的坡道过陡,坐轮椅的残疾人、腿脚不好的老人上不去也下不来。由于小门店管理单位分散,“无障碍”改造执行较缓。

专家指出,小门店的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残疾人适用,更多的是应对老龄化问题。改造中有难度的门店不妨因地制宜,采取加装可移动式坡道等替代式方案。属地政府应督促相关产权单位,共同推进解决这个问题。

现状

坡道太陡不安全,买个饮料靠吆喝

“我买东西时一般在外面大声吆喝,或者麻烦路人帮我叫老板出来。现在老板都认识我了。”贾朋无奈地说,小超市门口没有坡道,买个水或面包他就在门口喊,老板会给送出来。另一家理发店虽然有坡道,但由于不平缓,仍需要他人协助才上得去。“我的Tony老师会出来,帮我推到店里,剪完头发再把我送出来。”贾朋说,相比以前全靠人抬,有坡道还是便利不少。

北京将对“七小门店”进行无障碍改造

记者走访发现,刘家窑附近横六条的小门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蔬果店和小超市虽然都只有6级台阶,坐轮椅的市民仍有可能被“挡”在门外。

还有不少小区和路边的小门店都存在“有但不优”的问题。武圣路大商超市每天都有不少住在周边的老人光顾。记者注意到,超市门口虽然只有3级台阶,一些居民还是选择走旁边的坡道,特别是购物完推着推车出来的时候。一对中年夫妇采购了一大推物品,加上坡度较陡,只得一个人推着小车,另一个人在旁边扶着,慢慢推下来。

北京将对“七小门店”进行无障碍改造

崇文门附近的“李先生”西花市大街店和永辉超市方庄mini店,也同样存在坡道过陡的问题。“这条坡道都陡成这样了,一到下雨天又打滑,我们平时都根本不敢走,更别说老人和坐轮椅的了。”门口的外卖骑手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另一位刚在永辉超市买完盐的大妈宁愿走11级台阶,也没走坡道,“这坡道看着心颤颤的。”

改造

一案一策,开展针对性设计

“七小门店”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铺、小商铺,包括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小便民店。这一块的无障碍改造该由谁牵头呢?

记者注意到,去年本市印发的《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明确要聚焦4个重点领域17项重点任务,涉及到居住社区,明确要求“居住区内便民服务场所应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对于一些居民区外的区域,则并没有硬性要求。而对于商场超市餐厅,对有条件的大中型商场超市作出明确要求,此外鼓励有条件的餐厅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随着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的进行,市民对家门口的无障碍改造呼声越来越高。“今年各区在整改过程中发现,街边门店恰恰是老百姓最关注的地方。”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坦言,小门店的改造的确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大多数门店是私营的,有的门店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较为分散。按道理说产权人是谁,改造工作由谁承担,但实际执行起来也有困难。还有的小门店门口空间狭窄,改造受限。”

该负责人介绍,无障碍改造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目前“七小门店”的无障碍改造已被纳入明年的重点工作,改造任务也已分配给各区。前不久,全市也出台了针对街边门店无障碍环境设计指引。属地街道办事处或基层残联等部门将统一组织各社区责任规划师或专业机构,对每个门店的个性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无障碍专项设计,做到专人负责,一案一策。

“比如多家小门店共享坡道,形成共享的无障碍路线。对于受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改造的门店,采取可替代、可移动无障碍设施,配合爱心服务电话呼叫服务,再结合行前预约、临时呼叫按钮提供无障碍服务,并由基层残联负责服务监督。”市残联表示,这项工作将由区相关部门牵头,落实属地责任,各区也将会对门店采取一些激励举措。

样本

加装固定式或移动式坡道

记者注意到,一些区和街道已经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探索解决办法。步入门头沟区新桥大街,这条长约3公里多的核心街上分布着81家小门店,既包括市民经常光顾的京客隆超市,也有制衣店、小药店等。经过一个多月的无障碍改造,这条大街新建立了29个无障碍坡道,其中移动式坡道3个,固定式坡道26个,最多的1个坡道可适应16家门店,新桥大街已然成为无障碍示范街。

北京将对“七小门店”进行无障碍改造

“我们在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中发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七小门店,就因为‘小’被忽视了,使得一些特殊群体不能方便出入。“门头沟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现问题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专班第一时间着手研究讨论、摸底调查,对这条街两侧的门店逐一进行检查,现场提出整改方案。

整改坚持因地制宜。最终,固定式坡道、移动式坡道同时出现在这条街上。比如晨光饭店底商最西侧拐角处及双峪路口东北角等地修建的是固定式,坐轮椅的市民通过一个坡道能到达多家店铺,解决了一排“七小”无障碍问题。有的门店门口空间有限,就铺设移动式无障碍坡道,多家门店共享。记者看到,在京客隆超市底商、贸易大楼底商、轮胎厂家属院底商,有需求的残疾人找到工作人员,就能用上这一坡道。

值得一提的是,门头沟的“七小”无障碍改造项目涉及的所有资金全部为产权单位自行解决。“这80多家门店的产权单位多为国企,我们跟产权单位一说明来意,对方没有犹豫,立马答应下来。对门店来说,既惠民利民,还能通过消费增加经济效益,互利双赢。”门头沟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将“七小门店”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延伸到地处深山区的斋堂镇,邀请专业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设计提出整改方案,镇政府将出资全力支持。

相比之下,劲松社区的无障碍改造采取的模式稍有不同。劲松北社区住着4000多户、9000多名居民,其中老人比例超3成,居民对完善无障碍设施,提升社区环境的呼声很高。去年7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无障碍改造成为“规定”动作,劲松街道以劲北社区为试点,引入社会力量——愿景集团,探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试点启动示范项目。如今,街道在小区里的超市、理发店、制衣店等商店门口都装了无障碍坡道和防滑扶手。

建议

因地制宜,探索替代方案

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和许槟曾参与残联组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朱良认为,“七小”的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残疾人适用,更多的是应对老龄化问题。“很多老人的需求更大,因为小店基本都在社区里,或在社区门口的底商,他们经常光顾。随着社区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做到无障碍化,老人杵着拐杖、坐着轮椅就能顺利进入。

“七小”的无障碍工作如何推动?朱良建议,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由于每个门店的产权不同,门店门口的空间也大小不一,不一定适用统一标准的改造。“另外,改造是需要投入资金的,市级、区级、街道、社区在有资金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人流量大的门店、有足够空间的地方先行改造,坚持先易后难。”朱良认为,属地政府、残联也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经费用于无障碍设施,并督促相关产权单位,共同推进解决这个问题。

许槟认为,无障碍工作涉及面广,三年行动方案牵涉单位也较多,这是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推进的专项工作。“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逐步完善既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通行条件,但有些“七小门店”受空间场地的条件限制实施会有困难,可以通过一些提供人工或器械辅助服务进行改进,只要能为市民带来便利即可。”许槟表示,市民的服务感受更重要,具体形式可以因地制宜,类似“修建一个坡道,解决一排问题”的共享方式值得推广。

另外,她认为,北京无障碍的地方条例是2004年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统筹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有待扩展完善无障碍的工作内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