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

作者 | 第一财经杨海艳 李科龙

屡屡被经销商和供应商追债、深陷破产重整困局中的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车”,000980.SZ),近日又被经销商指控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5年,众泰汽车给我发了44辆车,但是因为上不了牌退回了厂家。2016年12月份,公司又给我发了500多辆车。”四川勇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勇多汽贸”)总经理赵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勇多汽贸将将这批车销售给成都路通路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路通路”),用于汽车租赁,但在上牌时发现,其中有300多辆车无法上牌。赵勇称,这批无法上牌的车辆在众泰厂家的多方“疏通”下,最后,500多辆车中有420多辆成功上牌。

但此事并未完结,2018年,当成都路通路公司打算将上述车辆中的部分车型转卖二手车时,却发现车辆无法“过户”。“车管所在核验的时候发现车架号(车辆识别号,简称“VIN”)被改过。”赵勇告诉记者。按照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的规定,“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一经打刻不得更改,变动。”

先出生,再拿“准生证”

据赵勇发给记者的材料,上述涉及车架号更改的两款车分别是车型号码为JNJ5020XXYEV2和JNJ5020XXYEV3的两款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型,其电池容量分别为31.1kwh和35kwh,车辆生产企业为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下称“江南汽车”),为众泰汽车的子公司。当年政策对这类车型的国家补贴为每千瓦时1800元,这两款车的可以享受到的补贴分别为5.598万元和6.3万元。

当成都路通路将这批车辆投入市场,并达到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补贴申领条件(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后,众泰汽车用这批更改了车架号的车辆成功的申请了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据赵勇给记者提供的由浙江省财政厅下发的通知,2016年度,众泰汽车的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所售的这批车辆,达到140余辆,仅2016年众泰汽车就从这批车辆中获得近800万国家补贴。

因为车架号被更改,赵勇所在的公司无法申领地方补贴。按照当年的政策,成都市的地方新能源补贴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为0.6:1,每辆车的地补接近3万元,300余辆车的地方补贴接近千万元。除了无法申领补贴外,车架号更改还导致维修、三包都存在问题,此外,公司也无法将这批车进行二手车转卖,也导致系列损失。“大概在3000万-4000万元左右。”赵勇说。

众泰汽车为何要篡改车架号?按照赵勇的说法,这批车中大部分为2015年生产制造,但一直未能实现销售,2016年由于申请的工信部公告过期,众泰汽车又想要将这批车辆“出手”,所以采取了篡改车架号的做法。

工信部公告对于新车来说,就像是“准生证”,一位商用车企内部的高层人士李波(化名)告诉记者,一款新车要上市销售,必须提前登上工信部的新车公告。“公告没有过期时间,但是会因为要求技术升级等进行淘汰的情况。”李波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补贴政策基本上每年都在变,标准也一直在升级,所以可能出现2015年生产的车,因为技术标准比如电池的能量密度等达不到2016年的指标,所以无法销售的情况,这时候企业可能就想着先拿能够满足最新技术的产品去申请公告,然后把之前的产品通过更改车架号的形式,放入新的公告目录中,继续销售的情况。

按照赵勇的说法,上述部分车型2015年便已经生产,但这两款车型分别获得的第287批和289批工信部公告,发布的时间分别为2016年8月和9月。

在得知这一事实后,赵勇曾多次与众泰汽车方面交涉,后者曾承诺支付赵勇地方新能源补贴的70%作为补偿金,但并未兑现。随后,赵勇向国家工信部实名举报江南汽车篡改车架号骗补的情况,工信部在去年9月回函称,该公司篡改车身VIN的问题,将按程序依法依规对江南汽车进行严肃处理。

曾因“早产车”被举报

其实赵勇并非第一个举报众泰汽车骗补的经销商。据记者了解,早在2016年,就有江苏宿迁众泰经销商举报众泰汽车为拿到新能源补贴,在国家力查骗补之时,批量生产众泰新能源云100“早产车”。由于生产日期与全身玻璃相差3-5个月,车管所拒绝过户导致车主无法上牌,经销商无法帮车主解决此问题于是举报厂家。除了玻璃生产滞后整车生产外,有消息称还存在别的零部件生产日期滞后于整车生产日期的情况。

当时,众泰汽车方面曾发布公告称,玻璃生产日期晚于整车是因为“喷码在进行生产日期切换时,设备人员在调试玻璃日期喷码设备时操作失误“所致。但此次赵勇举报并获得工信部定性的“更改VIN”的行为,是否涉及骗补,由于众泰汽车生产停滞、人员大量流失,所以记者并未能联系到众泰方面人士给予回应。

在2014到2016年间,由于云100等小型纯电动车的销量,众泰汽车获得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2014年、2015年众泰汽车计入营业收入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分别为4.43亿元、11.41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分别达到6.69%、8.30%,远超过2014和2015年众泰汽车1.81亿元和9.68亿元的净利润。2015年众泰新能源销量为24574辆,按照上述11.41亿元的补贴金额计算,每款车的补贴金额高达4.64万元。2017年,众泰汽车旗下永康众泰分公司及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星沙制造厂和金坛分公司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达到2.7亿元,当年该公司公布的净利润为11.4亿元。

“这种情况在当时相对普遍,尤其是在专用车领域。”李波告诉记者。据国家审计署此前公布的相关材料,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审计署对2015年和2016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系列问题。一是审计抽查13家汽车生产企业6801辆享受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发现,有3511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0%,补贴标准偏高;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瞄准补贴政策设计生产车辆,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关联交易或弄虚作假方式获取补贴16.72亿元。

二是至2017年2月底,审计抽查16家企业(其中10家为汽车租赁企业)购买的3.5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0.22万辆闲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万辆年行驶里程不足3000公里;延伸调查的66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中,有30家2016年销量不到500辆;部分地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不统一。

在2016年和2017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两批对包括苏州金龙、奇瑞万达、深圳五洲龙、河南少林等十余家汽车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给予“罚款、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等处罚措施,但并未根绝新能源领域骗补的情况。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在李波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理性了。

但赵勇与众泰汽车在上述涉及“骗补”事件中的纠纷仍未结束。“除了去年给了几十万补贴之外,众泰方面一直没有对我的损失进行弥补。”赵勇告诉记者,上述涉及车架号篡改的车辆总数大概有1000多辆,除了他所经营的公司之外,其余的销售方基本上都是众泰汽车下属或者关联的企业,所以并没有出现其他经销商举报的情况。

因为资金链断裂,目前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宣布破产,公司自身也已经全面停产,并在2020年9月提交了预重整公告,并公开招募投资人,但截至目前已经8个月过去,尚未有确切的投资人浮出水面。据众泰汽车日前发布的财务数据,2020年其营业收入仅15.05亿元,但净亏损却达到102.4亿元。在此背景之下,赵勇想要追偿众泰汽车,获得补偿的希望遥遥无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