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成立中国体育仲裁机构
13家俱乐部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国内行业协会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只在行业内适用
专家呼吁成立中国体育仲裁机构
外界曾用“中国足球的寒冬”来形容2020年,从开年伊始至天津天海退出,至少有13家俱乐部消失在中国足球三级职业联赛版图上。这些俱乐部因无力经营解散后,不少曾为俱乐部效力的球员陷入更寒冷的境地——追讨欠薪的维权历程极为艰难。
在“金元足球”退潮后,中国足坛不断遭遇投资人撤资、俱乐部退出的窘境,但职业球员是无辜的,在他们生计艰难、讨薪无门之际,谁来为他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有专家呼吁应尽快成立中国体育仲裁机构。
善后
天海将逐步补齐球员欠薪
5月12日,天津天海发布解散公告,持续几个月的“准入剧”以最无奈的方式收尾。
宣布解散后,俱乐部着手处理善后事宜。5月16日传出消息,此前已欠薪4个月的天海为俱乐部员工发放了4月工资、为一线队球员补发了两个月工资。待中超分红等款项到位后,俱乐部会逐步补齐之前球员们的欠薪。
与此同时,天海与莫德斯特等人海外官司的未来走向也受到关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吴明律师介绍,“这几起海外官司的一审在国际足联争议解决委员会处理,二审则是在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仲裁是需要有主体的,一旦俱乐部彻底完成注销,那么案件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俱乐部注销,并非仅指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失去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资格。吴明指出,职业俱乐部并非仅需在足协注册,还需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所以我们会看到某某职业足球俱乐部和某某职业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这也需要看球员告的是哪个主体,即在合同上盖章的是俱乐部还是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以往出现过球员“告错”的案例。
当海外官司的赔付判决下来后,需到法院申请执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届时俱乐部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一项债务的清偿顺序列于各类费用和职工工资之后。
弊端
球员讨薪难凸显“仲裁短板”
天海为球员、员工补发欠薪的消息传出后,圈内人士的一致反应都是“够意思”。
纵观国内足坛“退出”的俱乐部整体情况,球员们无处讨薪的情况屡见不鲜。从辽宁宏运到广东华南虎,从保定容大(英利易通)到大连千兆,这些俱乐部的大多数球员都走在讨薪的漫漫长路上。
尽管足协尚未官宣三级联赛准入名单,但中国足坛老牌强队辽足将消失在今年中甲赛场上已成定局。辽足球员已被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奖金,讨薪历程漫长而艰难。
2月4日,中国足协公布了各级别职业联赛球队的工资奖金确认表,提交确认表的辽足被曝出存在代签行为,多名辽足球员此后向足协提交申诉信。队长桑一非称:“球员一年一分钱没有拿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对吗?”
此后,辽足球员曾前往中国足协、辽宁省体育局反映情况,但足协尚未给予答复,拥有辽足股份的体育局则建议球员们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维权。
目前,多名辽足球员已与辽宁省一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代理委托协议,在进入法律程序前,最关键的还是需要由足协对辽足俱乐部和球员的工资纠纷做出仲裁。
吴明律师对此分析说,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纠纷,法院往往认为不同于一般的劳动纠纷,足球行业属特殊行业,应适用体育法。而我国《体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故法院倾向于认为此类纠纷应交由足协仲裁委员会处理。
观点
应尽快成立体育仲裁机构
作为专业人士,吴明律师注意到球员维权难的契机源于一桩旧案。2010年,李根与中甲球队沈阳东进足球俱乐部签订工作合同,因合同期内俱乐部拖欠工资、奖金、保险,李根于2013年2月5日向足协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解除双方合同。
2013年8月,李根再次向足协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俱乐部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奖金等,足协仲裁委做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同年10月,李根向沈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同样只拿到不予受理通知书;2014年12月,李根向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该纠纷属于竞技体育活动中的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不属于法院审理范围,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