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青训家长涂斌:我看到的职业青训现状和思考

来源于糊涂足球,作者涂斌

2021年2月28日,二月份的最后一天,苏宁官方宣布停止对俱乐部的运营,至于俱乐部是不是解散,那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接盘的下家了。更值得关心的是,俱乐部梯队那几百个孩子,几百个家庭,他们应该怎么办,一个家庭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让孩子踢职业足球,现在俱乐部说没就没了,学习落下了,球也不知道去哪踢,接下来谁来操心一下他们的未来呢?一位父亲用儿子两年的时间换来一些对中国足球职业青训的思考,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启示。

弹指一挥儿子去SH快两年了,这两年,朋友们说我不是在SH就是在去SH的路上,儿子在我面前伤心痛哭要回家的场景似乎定格在脑海里,总在提醒我该去上海了。这两年,合肥和上海之间往返的高铁票厚厚的一摞,没有仔细去统计过。

儿子离家时12周岁不满,一直在家庭的温暖呵护中成长,每天固定的接送他上学、训练,如果不是我的坚持,节奏或许还是一样,这两年我深知儿子的不易。

在家时他从不用去考虑家务,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的饭菜尽量要满足他的口味,其次还要考虑营养搭配,周末完成作业或者训练之余还可以和同学、队友们玩玩游戏、看看电影。

现在,没有了我们的庇护,小小年龄的他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每天早晨要准时起床晨练,每天下午接受近两个小时的专业训练。虽然,刚开始那几天他极端的不适应,哭着要回来,一学期之后我问他可想回来上学,他总是回我干嘛还问这个问题,我已经习惯了。

是的,他已经习惯了,可是还是有人不习惯。那就是他的妈妈。都说母子连心那绝对是真理,爱人最高兴的两件事情就是去SH看儿子和每个月没有训练比赛任务时儿子周末放假回来,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己从SH回合肥和儿子离开合肥返回SH。高兴的时候我跟着后面改善伙食,基本上儿子回来呆两天就可以顶我一月的生活费。儿子走后的失落和心疼,只能找我来“发泄”,我变成了世界上最狠心的爸爸,最不负责任的爸爸,如果不是我的狠心,儿子还可以享受家庭的温馨,享受她亲手做的饭菜,儿子一走似乎一下子让她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我有时候回家,看见她独自坐在沙发上流泪,那种无声的哭泣让人更加心情沉重。我曾经看到她把儿子走后的衣服放在床头舍不得洗,抱在怀里睡觉。

我无数次告诉自己还是把儿子转学回来吧,然后又很快的否定了自己,我总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挣扎,我太难了!

钱钟书讲婚姻是围城,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别人表面的繁华,而看不到别人转身后的眼泪。而我为儿子选择的这条路也是因为爱好、情怀而遮住了中国当前足球青训尤其是职业俱乐部梯队青训的很多不足。当我们置身其中忽然发现,原来背后有许多让我们无法释怀的担忧,而这些担忧一直在中国足球就一直没有未来!

“你将亲手毁了儿子的一生!”

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不止一次萦绕在我的耳边。这句话表面是对我的指责,其实是对当前职业青训现状的极大不满。

为什么两年前兴致勃勃的将儿子送进职业俱乐部梯队,两年后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心里反差呢?

两年来,儿子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最初因为离开家的港湾,小小年纪的他害怕、彷徨,慢慢的他熟悉了新环境,认识了新队友,他开始变得兴奋,随着比赛的增多,竞争和伤病的压力,以及精神方面的无聊(文化课太松),他开始留恋真实的校园生活。

十岁多的孩子其实应该在父母身边长大,但是学踢球尤其是想在足球领域有所建树的孩子,必须从小背井离乡,因为足球的最高殿堂基本上都在沿海发达地区,他们要承受很多同龄孩子无法想像的困难,这是选择之后的必须面对。

根据本人观察,国内各职业俱乐部目前都意识到青训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也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自己的梯队建设,但职业青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中国足球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多年来摇摆不定,一会学巴西,一会学德国,一会学日韩,反应到各俱乐部梯队建设上就是老板个人喜好了。目前国内青训的教练员可谓百花齐放,除中方教练员外,外籍的教练员分别来自西班牙、荷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每个俱乐部球队风格各异,风格不同俱乐部抽调出来的优秀球员组建国家队时就难言有好的战绩。不像我们的近邻日本,不管什么年龄段的球队风格统一,不管球员们来自哪个俱乐部都可以很快融为一体。

因此,无论是校园足球还是职业青训,统一风格应该是当务之急。

聘请外籍教练员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带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减少中国的熟人社会导致的不公平;不利的地方就是外教基本上训练之后就走人,和孩子们缺乏情感沟通,另外外教打工赚钱的理念导致他们过多关注成绩而忽视了潜力队员的培养。

第二、因为中国足协对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的数量有要求,中超和中甲的俱乐部至少要有5个年龄段的梯队,中乙也至少有4支梯队,所以这几年,职业俱乐部都大张旗鼓的在各地校园挑选有足球天赋的孩子组建梯队。因为培养出一个职业球员,有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所以各俱乐部加入抢人大军,组建的队伍越来越低龄化。尤其以中超领头羊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俱乐部,不仅组建队伍低龄化,而且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同一年龄段组建多只队伍,企图垄断未来足球人才市场。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无疑是拔苗助长、涸泽而渔,这些短视行为任其发展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首先,七八岁的孩子就远离父母,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没有家庭的温暖和庇护,孩子的心理建设很容易留下阴影。

其次,这么小的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光靠足球教练员和老师来引导他们肯定不太现实。面对严厉的教练员,很少有孩子把心里话和教练员沟通,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几乎所有的俱乐部都没有心理医生,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有进入青春期之后的生理问题都很少有人去帮助疏导和解决。

第三、目前各俱乐部对对梯队孩子的文化课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职业球员不需要出口成章,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需要牢记元素周期表,但正是这么多的不需要导致了我们的俱乐部从管理层到教练员对孩子们文化课的极端不重视。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精力无限、他们才思敏捷,他们最缺的是自我管理,没有文化课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幸福,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未来没有文化的恶果。而我们的足球圈里很多当事人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很幸运依靠足球的特长,生活过的很好,但是他们忘了很多当年的队友因为没有文化而生活没落。

职业体育的成材率其实不高,很多职业梯队的孩子在中途就会被淘汰,而这些被淘汰的孩子只能回到原籍重新读书,尤其是现在梯队建设越来越低龄化,如果从小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些被淘汰回去的孩子重回校园的过程将十分痛苦,很多不得中断学业,前程暗淡。

所以,建议中国足协要求各俱乐部只能组建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的梯队,而更小年龄段梯队可以和校园足球建立合作关系,由各职业俱乐部挑选各地青训开展较好的学校或青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派遣专业的教练员到基层协助训练,同时每年不定期组织基层教练员到职业俱乐部培训。

对于有职业前途和职业发展意愿的孩子每年利用寒暑假或小长假进行集训或者比赛。这样可以避免有天赋的孩子过早离开家庭,同时没有放弃校园生活,在家门口也能接受职业教练的训练,每年还可以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即使这些孩子不能都进入高水平的职业梯队,至少他们还可以通过足球特长未来考上心仪的大学。

对于目前在训的各俱乐部梯队的孩子们请尊重他们学习的权利,不要因为害怕他们早恋就不把孩子们放在平行班,青春期的男孩子更应该和女生有所接触,更应该和足球之外有接触。训练之余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其他兴趣爱好,不能让他们除了会踢球就什么都不会。

作为一个家长和球迷,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真心想把足球搞起来,在尊重足球客观规律、重视孩子文化课教育,不急不躁,不盲目照搬的前提下,不断摸索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之路和青训大纲。

最近几年中国足球世界排名和比赛成绩每况愈下,表面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腐败盛行,赌球黑哨横行,中国足球基本上烂到根子了;

其次,青训工作几乎没有人真正沉下心在做,导致目前职业球队和国家队选材面极窄;

另外,最近几年某些大牌俱乐部挑起的金元足球,加上国内优质球员的稀缺导致国内职业球员收入的暴涨,很多球员极力想加入国家队,但真的代表中国时却是出工不出力,害怕受伤影响自己在俱乐部的位置和天价收入,进入国家队的真实目的纯粹是为了在转会市场上能抬高自己的身价。

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基础文化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这也是中国足球一直不能突破甚至滑坡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足球耻辱原来越多,能战胜的对手原来越少的悲哀之根本所在!

为什么讲职业球员也应该重视文化课教育。

首先,基础文化课缺失的球员,理解能力肯定大打折扣,对教练员的训练内容和比赛时战略意图一知半解;

其次,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现在的足球运动越来越国际化,教练员、球员、裁判员的国际间流动越来越频繁,没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对教练员和队友所在国家的历史人文没有一定的了解,就很难融入球队;

基础文化课的缺失会导致球员们在球场上缺乏空间感和位置感。足球比赛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创造无限的机会。其实进攻就是队友之间不断的连续两点连线,两个队友就是两个点,这两个点是通过直线即直塞打身后,还是斜线传边路,连线边后卫套边下底传中;还是45度角的弧线直接找高中锋后直接攻门。而防守就是不断的阻击破坏即将或者已经形成的连线。而空间感的培养除了训练之外,基础文化课的数学和物理都可以培养孩子们空间感的形成。

很多在中国败走麦城的外籍名教对中国足球运动员的印象就是身体素质、基本功都没有问题,缺乏的是阅读比赛的能力。前面两样是踢好足球的硬件,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素质,而后者则是软件,而软件的缺失不能怪运动员,怪只能怪我们的培养体系,一直以来中国各种运动项目都忽视了运动员文化课的培养,从而导致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无法融入社会,最后生活潦倒。

而足球运动员阅读比赛的能力大致包括:充分理解和执行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场上无球跑位和穿插、牵扯掩护;传球时机、力度、脚法的把握;比赛进行一段时间后基本了解对手的战术打法,和自己对位的对方球员的技术特点等等。而这些能力的缺乏和不足恰恰就是不重视文化课教育导致的后果。

作为一个投身中国足球滚滚洪流之中的一员,我衷心、殷切、无比的希望我们的高层抓校园足球建设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职业俱乐部的孩子们,他们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中坚力量,但他们更是一个个家庭的中心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让孩子选择了这条路,家长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管是走职业化道路还是通过足球特长考上大学,最基础的文化保障还是要有的。

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很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最终没有选择职业足球的道路。目前国内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9年义务教育都抓得很松,而最后能顺利进入职业联赛的孩子凤毛麟角,如果不重视他们的文化课教育,首先是对他们未来的不负责任,其次是对现代足球的无知和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最大不负责任!

对于希望孩子未来能从事职业足球的家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果希望孩子学习和练球两不误,建议不要走;

2。建议孩子小学没有毕业之前不要走;

3。孩子月份小且骨龄偏小建议不要走;

4。北方冬季长很多俱乐部很早就往南方集训,基本上没有标配的随队文化课老师,对重视文化课教育的家长来说应酌情考虑。

5。北上广深等限制外来人口,加入当地俱乐部需要监护人在当地至少交半年以上的社保,按最低标准大概也要12000元。这样孩子学籍才能转入,才能代表俱乐部参加青超联赛。如果孩子能力不是特别突出,这笔开销可以尽量避免。建议选择有自己足校的俱乐部,可以省下这笔开销,而且以后孩子回原籍参加考试也方便。

6。尽量不要去同一年龄段有多只梯队的俱乐部,位置竞争激烈,每个孩子上场机会不多,能力一般的孩子最后只能当陪练,如果进一队机会不大不如乘早回去读书,走足球特长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