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中国玉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考证,中国的玉雕技艺始于夏商,兴于汉唐,并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玉雕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对华夏文明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价值与独特意义。

  在中国传统玉雕领域,通过地域空间、工艺风格来划分,有约定俗成的“北玉”、“南玉”说法。南派风格婉约、秀丽,而北派风格雄浑大气。到现代,南派传统玉雕古典的线条美感与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而北派玉雕因种种原因逐渐式微。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许亨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许亨在近七年的玉雕创作中,将中西方雕刻工艺相融合,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美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玉雕创作独一无二的风格与理论体系,即新北派现代主义玉雕。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美学的严谨深刻,又充满东方神韵与灵气,让受众获得别具一格的艺术享受。他的新作《薪传》中,也体现了这种艺术风格。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许亨玉雕作品-薪传

  中国正在全面进入现代主义审美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使得国人的物质生活飞速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全面进入现代主义审美阶段。在雕刻艺术中,人们在陶醉与迷恋传统古典主义美的同时,内心也有对新鲜样式的渴望与需求。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许亨玉雕作品-薪传

  以南派为代表的传统玉雕发展至今,在传统题材、雕刻技艺及形式美感上都已高度完善。但时代在发展,收藏市场也在日趋年轻化。新的收藏者、部分原有收藏者产生新的审美需求和角度。这给玉雕创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提供了新的天地。需要玉雕创作者用另外的美感、另外的形式语言去争取新的审美需求,承接新的审美格调。为顺应现代主义审美趋势,许亨就此做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他表示,作为创作者,自己也有责任将玉雕这项古老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印记。

  中西融汇的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许亨表示,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基于传统雕刻艺术,在现代主义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融合西方立体造型的表现语言,重新诠释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与内容。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许亨玉雕作品-薪传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苏欣一直对许亨的玉雕创作紧密关注。她表示,“新北派”以传统北派玉雕雄浑大气的艺术风格为宗旨,以现代审美规律为原则,以东西方相结合的雕刻手法为手段,创作表现既雄浑肃穆又极致精微。“新”既是对传统题材进行整理和再创新,又指对作品的价值传递、材质特性、形式表达都具有全新的认知和鲜明的现代美学特征。

由新作《薪传》解读许亨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

许亨玉雕作品-唐华宋韵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对于玉往往怀有一种崇高而神秘的复杂情感。因其承载着人格德行等精神指向,玉有着不同于其他材料的标志性意义,一种含蓄、深邃且饱涵超越性的精神隐喻。在此文化底色之下,玉作为一种创作材料,艺术承载能力却相对有限。因其更多指向美好、高洁、文人趣味等意向,所以一直以来多以传统创作题材为主。如何在此之上找到一种不悖传统宗旨,又有现代审美意趣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能否突破创作瓶颈的关键。

  新作《薪传》就体现了许亨现代主义雕刻风格。沿着古丝绸之路,古印度佛法从汉末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僧人也西行求取佛法,随之而来的佛造像这一伟大艺术形式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至盛唐,中国进行了大规模开窟造像。古印度佛法东传这段历史中,也产生了佛造像审美意义上的三个高峰,分别是印度犍陀罗佛造像、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造像以及盛唐时期佛造像。《薪传》这件作品的设计思考,即是以三个典型时期的佛造像发展呈现汉末至盛唐,古印度向中国的佛法东传,并伴之而来的丽像东来这一伟大历史阶段。佛教智慧也逐渐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相融合,共同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薪传”也体现了佛造像艺术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与发展。许亨表示,自己创作上也以现代主义造型语言,赋予了佛造像艺术当代印记。从雕刻技法上,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新北派玉雕风格,以统一的现代主义雕刻形式语言呈现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佛造像特征。

  希望新北派现代主义雕刻理论可以引领玉雕行业探索与创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