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千与千寻》中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
不知《千与千寻》我刷了多少遍,但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每个片段都发人深省。众所周知,这部作品是宫崎骏赞誉度最高的动画,19年重新上映之后依旧获得超高票房。
影片讲述的是千寻在和爸妈去新家的路上,他们穿过林间小路的隧道,却意外的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千寻在寻找爸妈的过程中,认识了白龙、小玲、无脸、锅炉爷爷等人,通过神灵世界的困难关卡,最终也找到爸妈并回到现实世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爱与成长,有的人看到了现实与神灵,还有人看到了欲望与善恶。但我更想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挖掘动画片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思想,并在此基础谈谈该片对我们现实生活的烛照意义。
01 以“和”为核心的自然生态影片开头,爸爸走到城楼下,误以为这是主题公园的残骸,告诉千寻和妈妈说,90年代大家都在筹备开发,金融泡沫破裂,很多人破产才导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就在暗示人过度劫取自然资源而破坏生态的现状。
当白龙带千寻回来,神灵世界发现有人类来的时候,说“人类来了,好臭啊好臭”;当千寻遇难,汤婆婆同意千寻留下来工作时,其他人都厌恶至极地说:“我太讨厌人类的味道了。”而在影片中这样的台词出现不止两次。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影射着自然生灵对人类的厌恶之情。其实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对立”的不和谐关系。
帕斯卡尔曾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其实作者通过诗意的比喻道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粟,只是会思考罢了。如果破坏自然,人类也一定会受到惩罚。
在《庄子·骈拇》中提到了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庄子在这里提到了一种物性观,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自适性。我们需要尊重万物的物性,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顺乎自然的发展。
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唯美的画面,山川与湖泊,大海与风月,都是令人愉悦的自然风光美。从主题到画面都隐射着一切自然美好是我们应该尊重与保护的。如果迫害它们,最终受到迫害的也一定是人类。
大自然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去做到尊重与顺应的同时再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正如《礼记·中庸》所云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如果能够尽其物性,那天地一定能够有机统一,和谐共生。只有“和”,才能共生。
从微观层面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表示“礼”的言语和行动细节。小玲准备带千寻去见汤婆婆,转身对千寻说:“不会说句谢谢吗!”;当进汤婆婆屋子的时候,突然冒出声音“不知道敲门吗?一点礼貌都没有”,还有白龙告诫千寻:“在这里没有工作的人,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这些能够直观呈现出来影片对“礼”的重视,其实是在渲染“礼”对于维护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从宏观层面讲,从千寻的父母在周围无人时贪吃客人食物,到千寻为了救父母遵照神灵世界的规则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强调“礼”之下的规则秩序。触犯了规则,那就需要去承担后果。而父母的贪吃成猪最后是靠善良的千寻来救赎的。掌管这里的女巫汤婆婆虽看是恶的象征,她们制止一切人类来到神灵世界,其实是在隐喻人类行为威胁动物后的惨局。影片讲述的是神灵世界,但是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映照。
《礼记·乐记》云 :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时,人们就强调先王治理国家,“礼”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孔子曾言:“克己复礼。”礼,代表着一种秩序性和中和美,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维护社会生态的必要因素。
当千寻去请求钱婆婆救治白龙时,钱婆婆说“无论你的父母也好,你的男朋友也好,都是要靠你自己去救的,这是世界规则。”
社会由人与人的关系网组成,有着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风俗礼仪等,而这些都是形成健康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关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法律法规,有法制公文,还有律令制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规则。“礼”也是我们应该尊重并不断践行的。只有我们不断的克制自己,遵守世界规则,才能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态。
03 以“善”为核心的精神生态
影片中的千寻和白龙就是“善”的化身。白龙很早就认识千寻,当千寻掉在河里,就是白龙救了她。而当千寻想要救回爸妈,也是白龙一直帮助她,想办法让汤婆婆留下她在这里工作,带她看父母,让她记住他的名字,不要忘记回家的路。白龙虽然是汤婆婆的心腹,但是作为汤婆婆“恶”的对立面,他怀有善念,拯救生灵。
影片中的千寻也是无欲无求的善的形象显现。当无脸怪拿矿金诱惑她,她却拒绝;白龙受伤后,她去汤婆婆那里想要救白龙。 最后她想要把印章还给汤婆婆的姐姐,感谢她救了白龙,把魔法解除。即使只有单程的车票,她也冒着风险去救白龙。她始终保持着童真和善意。
千寻和白龙是影片中和汤婆婆统领的神“欲”世界相反的正面形象。正如钱婆婆说:“这就是爱啊”,还有锅炉爷爷所言的“爱的力量”,而这爱就是善念所升华的爱,一种崇高的精神美。
生态文艺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精神生态,是精神性主体也就是人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影片通过千寻、白龙与神欲世界发生的事情,旨在弘扬“善”为核心的精神生态。
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就是一种对精神的崇高追求,忘却物欲达到善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庄子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我们精神主体应该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力求个体与物为一、与天地自然共生存的理想人生状态。
故事的结尾,白龙让汤婆婆送回千寻的父母,汤婆婆却再次强调“这是规则,破坏就无法将魔咒解开”。但宝宝说:“惹小千生气,他会讨厌婆婆的”,汤婆婆服软,也用“爱”化解了最后的矛盾。其实,真善美才是最美好也是我们应该一生追求的珍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到“净化”说,最后要达到的就是精神的救赎,真善美合一的精神境界。在物欲膨胀的世界,我们会逐渐失掉真心,一心追求名利而忘记初心。因此要不断回过头,找到我们内心真正珍贵的东西,努力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04 影片对现实的烛照意义
①君子慎独,严于律己
当千寻和爸妈一同来到这个世界,爸妈看到都是吃的,无人在旁,便开始狂吃海喝,让千寻也一起吃,千寻却说:“不要,老板会回来的!”黑夜快来临的时候,她赶紧找爸妈,结果回头一看,爸妈已经变成了猪。很多祸源之起一定是“贪欲”而引起的。尤其只有我们自己的时候,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
《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不正当的情欲和意念容易在细微隐晦之处显露,我们应该时常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要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会在意这些小事,也觉得多吃两口,或者无人监督,投机倒把,并无大碍,但实际都是不正当的想法和意念。要时常存有戒慎敬畏之心,对自然,对神灵,对社会中的每件小事。从内心摆正心态,并外化于行。
②戒欲戒躁,永褒童心
细心地观众应该能够看到,影片的开始,千寻就是和爸妈不同的存在。爸妈想要下车进去看看,千寻说:“不要!快回来。”她没办法只得跟上爸妈,穿过隧道时妈妈还在说:“这里真好,就应该把面包带上来。”随后来到满是吃的地方,爸爸妈妈让她一起吃的时候,他不但拒绝还很愤怒。
爸妈认为自己是大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发言权。其实这才是误入歧途的开始。当黑夜来临之际,报应就来了。当千寻回来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经变成了猪,自己却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经历了未曾经历过的一切来为爸妈救赎。
但千寻在汤屋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童真和美好,禁得住一切诱惑。听说富有的客人来了,汤婆婆让小千好好待客,所有人都在等待淘金。青蛙看到砂金,最后被怪物吃掉;但是给千寻砂金,她却拒绝。
现实生活中,成长有时候就是一笔交易,让我们拥有经验的同时失去了朴素的童真和未经人事的洁白。也没有勇气去像少年一样接受每一场空欢喜。但物欲只会使我们面目可憎,丑陋异化。希望我们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归来仍是少年,戒骄戒躁,永葆一颗童心。
③享受自由但要尊重自然与规则
影片当中神灵世界的生物大都体积庞大,暗示着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汤婆婆一施魔法,千寻就倒在地上,横划一道,就能将千寻的嘴闭上。这些神灵世界的一切,都象征着人类在自然和世界面前是无能的,需要遵照秩序才能更好适应这个世界和社会。
我们人类总想要追求自由,但是追求自由的同时不能漠视规则,更不能人为的破坏自然,否则就像偷吃客人食物那样必将受到惩罚。人类无需自作聪明玩把戏,要知道我们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尊重保护并善待他们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贪求吃到野味,追求享乐与自由快感,就像今年特殊时期却带来了病毒,发生了疫情,最后人类都得受到惩罚,所有人关在家中一起赎难。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规则界限,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不能放任自我。
结语《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从主题到画面再到音乐其实都耐人寻味,但都能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中三个层面反观内容,映射现实。无论是关于自然,还是关于礼节秩序,亦或是爱与善念,我们都应不断在前进道路上反思自我,成长精进,不忘初心,永葆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