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人:闲着无聊花钱买了个官当,后来竟成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出生贫寒的人,想要有出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考取功名。不一定要当状元,能考取一个举人便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当然,想要当大官那么至少要考个进士。不过也有一些时期是例外,比如说在康熙年间就有一个“捐官”的制度,其实就是买官。
在顺治年间,由于清初战乱导致了国库开支剧增。到了康熙十二年,三藩作乱遍及数省,军饷几乎已经将朝廷国库掏空了,于是在康熙十二年,实行了捐纳制度。鼓励富商豪门捐官便开始兴起,3年时间内便有500多人靠捐纳当上了知县。
不过捐官制度有一个规定:“捐纳官到任三年,称职者具题升转,不称职者题参”,也就是说你干的好就继续往上升,干不好就下台。但是大部分的财阀肯定是干不好的,就想着怎么威风一把,怎么把捐了的钱捞回来,这也直接导致清朝官僚集团的加速腐化。
不过其中也有例外,有的还一路做到了封疆大吏,成为了一代名臣。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李卫了,当年曾火极一时的《李卫当官》就是以他做的原型。
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1688年2月2日)。家里是江苏丰县一户名门望族,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
李卫早年的风格也普通的富二代也差不多,他从小天资聪颖,干啥都很有一套,就是读书倒数第一名,后来李卫干脆就不读了。
可是在封建社会不当官注定就没啥出路,虽然家缠万贯依旧被人看不起,士、农、工、商做商人在古代都是最下等的,看着在家赋闲日益堕落的儿子,李家决定给李卫买一个官当。而且官职还不小是员外郎,从五品官职。
这个官职连一般的进士都不一定能担任,李卫初出茅庐就混了一个这个大的官,家里究竟花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了,但李卫的身份自此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却是一个头脑灵活有见识的人,康熙末年因为废太子事件而爆发了九子夺嫡事件,李卫就站对了位置,跟着雍正干,雍正继位后自然是破格提拔李卫。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政税赋。
雍正三年(1725年),更是直接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而李卫的人生巅峰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他被封为了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浙江总督,成为了从一品官职。
李卫可能称得上是清朝“捐官”制度中走出来最成功的一位,毕竟从一品再往上走就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员了,一般肚子里没点墨水的人皇帝也不敢轻易的敕封。李卫就在自己封疆大吏一直安安稳稳的干到退休,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下令按总督例赐予了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