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柜收费,别只骂丰巢
核 心 要 点
快递柜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快递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需求,丰巢的收费策略利好的是“快递柜-快递公司”利益共同体。丰巢背后的顺丰试图保持独立性,通过快递柜加速物流智能化进程,而这会触及菜鸟网络的核心利益。丰巢收费是物流行业变局的冰山一角,争议背后藏着企业各自的增长和盈利意图。©深响原创 · 作者|鸿键
丰巢快递柜引发的争议已经持续了数日,谁也没想到5毛钱会掀起如此大的舆论浪潮。
争议经过已经被广为传播——丰巢日前宣布,自5月起对存放12小时以上的快递收取0.5元费用,不愿付费的用户可以选择办理会员。消息发出后,用户方面反馈激烈,其中上海中环花苑业委会发布的《致丰巢公司的公开信》在社交媒体刷屏。
对于丰巢“经营不易”和强调亏损的说法,《公开信》提出了多项质疑:
丰巢已获得市场70%的份额,是寡头不是弱者;快递柜平均每天的场地租金并不高,即使每个快递柜格子周转率一天只有一次,每天的利润率就能达到240%甚至更多;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五年排名世界第一,丰巢即使仅靠快递员付费和广告收入,未来的盈利能力依然可观。质疑的同时,《公开信》要求丰巢在快递柜上张贴提示,提醒快递员必须先行联系客户同意才可将快递投入丰巢柜,并把免费时长延长到24小时。对于上海中环花苑业委会的质疑和要求,丰巢方面仅表示财务情况均有公开数据,并称后续可能不再回应质疑,但在遭遇诸多抵制声后,丰巢还是做出了让步。
5月15日,丰巢方面表示将先在上海地区延长一个月的免费使用期限,先在中环花苑试点,并广泛张贴业务指引,要求快递公司在派件前电话通知收件人。
不过,问题依然存在,丰巢方面的负责人坦言,调整市场要全国统一,也就是说一个月后是否会继续延长免费使用期或者调整收费细节仍是未知数。目前看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暂时还看不到收场的迹象。
这场由丰巢引发的争论对整个快递行业实际上都影响深远。一方面,快递柜在解决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和效率上确实有实际效用,丰巢收费的推行效果,对整个行业都有参照意义;另一方面,丰巢此番引发的争议,也在刺激竞争对手借机扩大业务版图,影响行业格局的变化。
简单来说,作为物流行业的神经末梢,快递柜业态牵扯的是行业内所有玩家。事实上,作为利益关联方,快递行业近期并不平静。
5月8日、9日,申通、圆通、百世、韵达等快递公司相继发布声明,称将调整高速免费期间实行的快递服务价格优惠幅度,原因是全国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在外界看来,这是企业“约好了”的涨价行动。
可以看出,当舆论火力集中于丰巢时,物流行业的暗潮正不断涌动。聚光灯外,各路玩家都有着自己的算盘。
艰难的“最后一公里”以丰巢为代表的快递柜业务之所以会出现,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快递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需求。
所谓“最后一公里”,是指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这一段距离,通过运输工具,将货物送至客户手中的过程。由于属于短距离,俗话称之为一公里配送。这一短距离配送,是整个物流环节的末端环节,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和客户面对面接触的环节,意义重大。由于“最后一公里”往往情况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快递公司想要保证服务,需要付出相对大的成本。
快递员在日常的配送工作中,如遇客户暂时无法收件,快递投递需更改时间的话,相关沟通、物品存储成本等都会大大提升,受种种因素影响,单个快递员的派件数存在明显天花板。快递公司若希望增加派件数,只能通过增加人手的方式,人力成本必然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快递柜、驿站为代表的快递寄存服务应运而生。2010年,中国邮政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快递包裹智能投递终端,随着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从2012年起,快递柜成为风口,速递易、中集e栈、云柜、格格货栈等先后成立。
对于快递公司和快递员来说,快递柜、驿站等业态的出现能够有效提升派件数,数量增长意味着收入提升。只要把握好平衡,为快递柜支付一定费用利大于弊,因此“争夺”快递柜的情况频频发生。
在快递公司和快递柜携手共进的过程中,为提升效率,快递往往会在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被投进快递柜,进而导致服务接收方——消费者的不满开始积攒,最终在这次丰巢收费事件里集中爆发。
消费者的愤慨不难理解,快递柜服务本就不是用户主动要求,有了快递柜后,快递员时常不按规定送到家,凭什么现在要用户为之买单?
企业不会不懂这样的道理,丰巢之所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后是行业诸多因素的叠加。
首先是丰巢强调的亏损问题,尽管上海中环花苑业委会在公开信中拆解了丰巢快递柜的盈利能力,称丰巢“不是弱者”,但亏损恐怕确实是丰巢目前的主要压力来源。据丰巢方面公告所披露的财务数据,2019年,丰巢全年营收16.14亿元,亏损7.81亿元;2020年一季度,丰巢营收3.34亿元,亏损2.45亿元。此前历年,丰巢也都处于亏损状态。
快递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快递员的“开柜费”以及柜体、显示屏带来的广告收入,在支出方面,丰巢方面需要考虑的有柜体折旧成本,随扩张产生的经营和维护成本。在快递柜行业竞争激烈,丰巢和菜鸟网络等玩家同时跑马圈地的背景下,抢占小区优质点位还需要付出额外的租金溢价。
为解决亏损问题,向用户收费是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丰巢可以从快递公司、快递员处增加收入,这便指向了丰巢强调的另一重点——周转率。
丰巢方面在舆论发酵后回应称,收费的初衷是提高快递柜周转率。周转率即快递柜在一天内被重复使用的频率,该频率越高,意味着快递员的派件数增多,丰巢方面从快递公司、快递员处获得的收入也就更多。换句话说,收费策略利好的还是快递柜和快递公司。
总的来说,快递柜是个重资产又重运营的生意,但在C端并不讨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快递柜曾是企业竞相追逐的“风口”,大玩家也都对此虎视眈眈,丰巢背后的顺丰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便是典型代表。
2015年,顺丰集合中通、申通、韵达、普洛斯成立“丰巢科技”,并开启了激进的扩张进程。2017年,丰巢并购中集e栈。近日,丰巢收购中邮速递易,两者合并后占了快递柜市场近七成的份额。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快递柜的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也就是说,“最后一公里”上存在诱人的蛋糕,丰巢的思路显而易见,通过扩张和并购占领市场,进而探索更好的盈利模式。
不过,尴尬的地方在于,在长期的跑马圈地赛中,快递柜并未把理想中的商业模式变成现实。
此前的行业龙头丰巢和速速易都处于长期亏损当中,即基础的快递业务收入加上广告收入与硬件成本、维护、场地费用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增加收费渠道固然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快递柜诞生的本质是解决快递公司的需求,对于用户反而是配送服务的降级选择,因此向C端收费必然会招来强烈反弹。
在丰巢因收费问题身陷舆论漩涡的时候,菜鸟驿站公开发声,称将继续保持免费策略,抢占市场的意图不言自明,但值得注意的是,菜鸟驿站站点指的是和社区便利店、连锁超市、邮局报刊亭等达成合作的网点,并不包括菜鸟驿站智能柜。
对于企业来说,快递柜是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生意,在探索出新的盈利空间前,很难不寄希望于从用户端获取收入。换句话说,即使是和丰巢处于竞对关系的菜鸟,在快递柜盈利模式不清晰的背景下,也还没有烧钱打免费战的意思。
巨头之争和行业共谋实际上,无论丰巢背后的顺丰,还是阿里巴巴背后的菜鸟,两大玩家都不差快递柜的收入,真正吸引其入局的是快递柜带来的对接数据。快递柜之争,本质上是信息、端口、流量、平台和用户的竞争。
围绕数据,顺丰和菜鸟网络此前就有过激烈较量。
2017年6月,菜鸟网络发布声明称,顺丰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此后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淘宝平台的物流信息回传。但顺丰回应称,2017年5月,菜鸟网络提出以数据安全为由停止与丰巢的合作,并在6月1日0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有针对性地封杀丰巢。
争论最终在国家邮政局的干预下收尾,顺丰和菜鸟网络不久后便恢复了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不过,双方由此“结下梁子”,在这之后,“通达系”相继退出丰巢股东名单,站队菜鸟网络。与此同时,菜鸟网络发力布局智能快递柜和菜鸟驿站,与丰巢掰手腕的意味不言自明。
在物流行业,顺丰在努力摆脱菜鸟的引力,前者一直努力保持独立性,后者希望基于数据能力联合各大快递企业。
刘强东曾对菜鸟网络有过评价,称其本质是在几个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最后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顺丰不愿受制于人,在物流智能化的浪潮中,要保持独立性,只能自己布局,快递柜便是顺丰物流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棋子,但其在数据上的发力又必然触及菜鸟网络的核心利益,火药味因此而起。
顺丰和菜鸟网络是当下物流行业的两股关键力量,双方在数据上角力的同时,也在深入对方的强势领地。
菜鸟网络联手“通达系”的优势在于形成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和快递企业的协同效应,“通达系”的大部分快递业务都是来自电商快递,但近年来,一向只走高端路线的顺丰正在“放低身段”,进军电商快递和下沉市场。
顺丰“放低身段”有其处境的特殊性,相比随着电商浪潮兴起的“通达系”,顺丰主打高端体验的策略此前在获取电商件上未占优势,这使其传统快递业务板块增长乏力,市场份额被同行挤占,因此扩大业务规模势在必行。
去年5月,顺丰推出特惠专配业务,年底又通过联手唯品会获得后者全年超5亿的订单增量。在成功切入电商市场后,顺丰获得业务量和营收的大幅增长,业务下沉也为顺丰带来更多增量。
顺丰2020年一季报显示,顺丰一季度实现营收335.41亿元,同比增长39.59%,其中电商件的增长是营收逆势上扬的主要原因,但在利润方面,顺丰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7亿元,同比下降28.16%。
对于顺丰来说,入局电商快递和下沉市场意味着利润下降,如何在扩大规模、保证盈利、确保服务和控制成本间达到平衡是首要难题。不过,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顺丰的策略还是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今年1月和2月,顺丰的累计市场份额五年来首次超越韵达、圆通和申通。
在另一边,菜鸟网络则盯上了顺丰立身之本——服务体验。
去年“双十一”,为应对庞大的物流订单量,菜鸟网络联合诸多品牌,推出了“预售极速达”模式,即把部分预售商品提前发配到前置站点,缩短配送路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前置仓的丹鸟站点是菜鸟网络布局的关键。
丹鸟是菜鸟网络旗下的落地配业务,落地配属于区域型配送,注重精细化和专业化,在时效和配送能力上占优。菜鸟扶持丹鸟的意图明显,其希望精细化物流运营,提升服务体验,结合阿里巴巴入股“四通一达”的背景不难看出,一系列动作的目的均是加速智能物流骨干网布局、优化物流体验,进而提供顺丰的替代品。
当前快递行业已完全进入寡头竞争格局,以如风达、国通等代表的二线玩家均已熄火。在此背景下,资源的争夺将发生在头部力量之间,这次的丰巢争议又一次突出了顺丰和菜鸟网络的缠斗,顺丰突围需要平衡好规模和利润的冲突,需要通过丰巢的数据加速自身的智能化布局,而每一处都面临着菜鸟网络和“通达系”的围堵。
不过,在行业白热化竞争中,所有玩家都无法舒服度日。丰巢强硬收费,是快递行业在竞争与盈利间艰难求平衡的典型代表,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通达系”身上。
虽然申通、圆通、中通、韵达都被归为“通达系”,但在快递市场上还是竞争关系。“通达系”的竞争策略是打价格战,即用更低廉的价格换规模,用快递量的提升来弥补单票收入的降低。
根据各企业的2019年年报,除了韵达因业务调整导致单票收入价格不可比较外,包括顺丰在内的其余五家企业单票收入均出现下滑,不同的是,顺丰的单票收入下滑有下沉策略的影响,而“通达系”单票收入下滑则更大程度是因为价格战。
价格战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企业利润会被摊薄,单一的低价打法不可持续,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也会缺乏抗风险能力。在此次“联合涨价”行动中,申通、圆通等企业均表示,调整价格的原因是高速公路恢复收费。
2019年的价格战带来行业洗牌,二线玩家被淘汰。2020年,头部选手在存量竞争中需要进一步找到增长点,为此企业各有算盘:顺丰和菜鸟网络意在加速物流智能化,“通达系”期望物流末端服务的优化能进一步提升派单量。
丰巢宣布收费只是行业变化的冰山一角。快递柜和快递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利益共同体,争议背后藏着的是企业各自的增长和盈利意图,而丰巢只是揭开了行业变局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