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播,全网开启自来水模式追捧,一档女星争夺团战的节目,以八卦的形式,让周五提前变周末。


甚至连芒果超媒的股票在周五下午收盘之前,达到历史最高,9.98%的涨幅差一点就涨停——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一个综艺开播拉动一支股票,我们似乎从未从这个侧面去感受娱乐的力量。毕竟,在今天的综艺生产环境里,要做一个纯娱乐化的综艺选题,是非常困难的。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对中国娱乐节目的规范,就从逐步减少选秀节目的制作数量开始的。


进入到第二个十年时,“泛娱乐化”一词出现在媒体话语中,而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综艺节目大量邀请明星录制,被称为“过度明星化”。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而在第三个十年来临之际,《乘风破浪的姐姐》居然一口气要给30个明星做一个选秀,全明星+选秀,它是靠什么逆势拿下这个选题的?这个节目,究竟有什么内涵吗?


姐姐的“明线”和“暗线”,哪个才是主线?


表面上看,这个节目是要盘活市场存量,让富余的30+女艺人增加曝光重新出道,做明星版女团,这是节目“明线”。


这条线使用有一个符号化的数字——30——串起来的。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30是参赛的人数,也是参赛嘉宾的年龄底线,30这个数字,存在在节目的logo里,也存在每一个艺人的简介里。


在这个标签下,三十而立,衍生出三十而励、三十而骊,前一个说的是励志内容,后一个“骊”说的是黑马的意思。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但隐藏的一条故事是,这是一个让女明星大型社交场的真人秀。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在这场真人秀中,也有一组明线和暗线。


“明线”是每个人都独具魅力,开局也颇为和谐,表面上看,女明星的交谈,话从不掉地上。大家互相表白,相见恨晚,没有丝毫尴尬。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而“暗线”却是波涛汹涌的胜负欲,不明事理的傻白甜,还有直肠子们忍不住说出来的实话。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当然,还有经不起节目熬夜录制,忍不住就趴着睡着的偷懒真相。


很显然,这些细节,都和主题没什么关系。在励志的练习环节开始之前,首播的初印象,“三十而立”立起来了片头,却在评委、选手、导演、后期等等整个节目主创者心中犹豫,看不清主线和岸线,没立起来全片。


照葫芦画瓢,还是博采众长,它是个高品质的好节目吗?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从来不宣传自己在节目模式上的创新,因为阵容已经足够抢眼,用网友的话说,即便是请到一堆嘉宾,什么也不设计,他们共处一室寒暄的画面,就足够步步惊心。


但越是大体量的综艺,完全不可能完完全全没有经验可循,很多细节都能感受到对经典节目的传承和借鉴。


成团选拔赛制,就和当下热播的《Produce 101》及模仿节目的玩法类似,例如通过初舞台的打分结果再分组,多人成组的选曲方式。但出场的方式,却独具明星特质。


例如需要吻出一个唇印,需要展示一下服装。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例如休息室不是冷板凳,而是一个豪华独立雅间。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右上角的内容要点提示,又有《花儿与少年》影子。在收视率最惨淡的《花少3》后期,导演组在右上角标注节目看点,希望用这种形式让电视观众更适应真人秀的叙事。而在《乘风破浪》里,这个叙事的意义,自带网梗的官方吐槽。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观点”,“社交名场面”,“静选之女”。这是一个吐槽台。


此外,每一位艺人出场的真人秀,有着《偶像来了》的既视感。但又比偶像来了更难——这次不是8个女明星的叙事分配,而是30个啊!


节目里都在吐槽,30个娘们在一起,后期该怎么剪啊!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分解《乘风破浪》,会发现它其实也是一个包含了真人秀、采访、舞台表演的全景式综艺,而在各个部分,制作水准其实是层次不齐的。


其中,后期的叙事最应该受表扬。主次得当、衔接流畅,堪称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顶级剧本;


其次是真人秀部分,看得出制作经验老道,无论是明暗线的刻画,还是都是内容最强。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但明显看得出,最大的短板出现在公演舞台和后续的考评环节。


全开麦LIVE、无观众录制、无彩排,还有粗糙的公演舞台。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你可以说这是第一期节目的短板,但实际上,这也是故意的短板。毕竟第一期里的小姐姐们的表演,的确只配得上这样的舞台。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舞美试图和小姐姐们一起成长,从一个小破船架子,到一艘大轮船。


从预告片来看,舞台后期会变成这样。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但单从初舞台的表现来看,船造型在表演环节中没有发挥任何优势,反而展示出机位的局限。


随后开始的评价环节,原本为避免产生被审视的“评审感”,专门设计了L型的侧面布局,让双方对话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但这个part,最终却变成一个大型尬聊现场。


改变自己、成团出道,姐姐们的哪个梦想能实现?


在节目的采访中,是这个节目的两大使命。


第一个故事,是从30岁开始讲起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抛开过去的成绩,一切从零出发。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第二个成团梦想,前期可能建立在选拔标准的冲突中,后期将逐渐被挥洒汗水的努力所冲淡。


第一期,我们全面检视了30+女明星才艺图鉴,


除了王霏霏、沈梦辰、金莎几个少数符合市场已有女团的特质外,其他人都在干嘛?


艺术体操?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武术?摇摆?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哈哈哈哈


没事,这就是她们。没有高喊“定义新女团”,也没有说“多远都可以到达”,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节目组连一个简单的“X牌”都懒得定义,更不想明确,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团?


但节目组似乎把这个命题交给了评委席的杜华女士。她似乎成了这个节目最好的参照物——她的每一句评价,都在告诉观众,《乘风破浪的姐姐》发生的一切,和《青2》《创3》有什么差别。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在表演接近尾声时,杜华突然对着导演说:“我觉得你们可以选出自己的女团哎。”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你看,事实上,在初舞台之前,作为评价官本人一直不相信可以选出一个市场上能接受的团,更何况观众。


网友“秦汉”在媒玩评论说,如果不把争C成团的赛制逻辑理清楚,只是看看热闹或者宁静口中的玩一玩,那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娱乐节目,会和大众期待的励志成长故事不符。


以分Vocal和Dance组为例,为什么唱的好全被建议去跳舞?分组的目的是为补短板还是强优势?为什么表现好的人反而有较小的选择权,表现差的却拥有了X卡?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为什么最后的选曲,姐姐们都是根据排名自由选择歌曲,而不是根据分组判断?之前获得X卡的姐姐,最后的选择又是什么?


从节目制作角度,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


从选秀本身的逻辑上来讲,《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期有还有着非常明显的漏洞。当然,没人会注意这最基本的赛制问题,因为明星社交的熊熊八卦烈火早已盖过风头。


没有人遇到过这么多姐姐,也并不知道前方多少惊涛骇浪。《乘风破浪的姐姐》,当下和未来,这个节目的每一步都在探索,对芒果、对选秀、对综艺行业都是挑战。

过程都是八卦,终极价值如何传达?如何避开哗众取宠的雷区,让30+的女明星,真正再出发?希望这是一道加分题,而不是一道“送X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