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剧中“不完美”的女性,是国产剧女性形
“段家宝,今天谢谢你啊,有朋友的感觉还挺好的。”
昨天的《二十不惑》剧情中,梁爽为了段家宝手撕欧阳玉爽,并鲜有的在人前流露出感性的一面。从高冷不合群到学会辨识真心,相信他人,梁爽的改变让人泪目。国产剧苦无“真实”女性角色久矣,而今,同期上线的两部作品《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终于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女性群像。
自开播以来,#梁爽被小三#、#罗艳染发# 、#全职太太是不是独立女性#、#顾佳人间过绿器#、#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串场#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热度居高不下。在影视产业观察看来,之所以《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能“出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集塑造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多元女性形象。她们“不完美”,但是她们正因此而真实,而真实的她们值得被看见。
国产剧中从来不缺女性形象,但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并不多见。从早年间的“傻白甜”到历经变种的“大女主”,再到这两年日渐增多的都市女性,大部分女性角色往往“美好”却失真,仿佛和观众生活在不同次元。如何做出符合时代审美又能贴合现实的女性侧写?这是女性群像剧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
一部好的群像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每个人物各有各的真实特质,共同成就一场与观众的精彩相遇和共情。可以看到,《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在人物设定上跨出了改变的一大步:在展现女性多元光彩的同时,也不避讳这些人物的本该有的“瑕疵”。而正是这份不完美让角色更为鲜明接地气,也能让观众更容易将角色代入到生活当中,从中找到自己或认识的人的身影。
一方面,《二十不惑》的叙事并没有集中在一条主线上,而是通过四位女生大四毕业即将步入社会面对的经历铺陈开来:“精致穷”的梁爽、“大胆怂”的姜小果、“焦虑佛”的罗艳、“富贵苟”的段家宝,分别承载95后女生的不同侧面。同时,《三十而已》中,“沪漂+空巢青年”王漫妮、“全职太太”顾佳、“成家没成年”钟晓芹,也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三十岁女性。
另一方面,《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没有跳过人性狭隘和最接近本真的地方。无论是梁爽还是姜小果,抑或是王漫妮,甚至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顾佳,她们都不是完美的。比如王漫妮同情被丈夫抛弃的客户,本来想过要阻止客户刷卡,但她最终没有这么做,利己心战胜了道德感:我同情你,但我也要生活。有了这种普遍性的人性弱点,她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从网友的留言就可以看出,观众对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青春是什么样子,我从她们身上找回了回忆”、“我怀疑编剧窥探了我的生活”、“对于我这个普通人来说,看着特有代入感”……目前看来,《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用精彩的剧情将“人设”转化成了“人物”,两部剧的女性群像,在角色的认同感上算是立住了。
20岁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
30岁的女性,又该应该以何种样貌去面对人生?
显而易见,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年龄,也都是无法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标签去笼统定义的。令人欣喜的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并没有给出一个定义,而是试图通过剧中人物的故事,来展现不同女性的成长轨迹。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看来,剧中女性群像的人生既不过于狗血或过于鸡汤,也没有开“金手指”,编剧甚至毫不吝啬暴露她们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二十岁还是三十岁,人生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的只是摸爬滚打、迎难而上,在不断地试错中收获成长。而通过经历挫折,她们的成长弧光也更为完整。
《二十不惑》聚焦在大四这座分水岭,象牙塔和现实社会只有一步之遥,她们要遭遇职场、情感等各方面的困惑。同时她们也有着“即使撞南墙,也要从心而行”的信念,敢于打碎各种定义和社会的既定规则,在无数“试错”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定位与方向。
比如梁爽,性格高冷,觉得颜值即正义,有点小虚荣小拜金,在情感、职场吃瘪受挫的她,也渐渐成长起来,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第二集,她就被“小三”了,但却并非分手打胎这种恶俗狗血的剧情俗套,而是挥手告别渣男,在职场打拼找寻自我价值。而在经历了“颜值不管用”、广告合作被人抢走、创意被人剽窃等各种困境之后,她渐渐学会了要靠实力上位、放下偏见、辨识真心,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坚守当“博主”的梦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三十而已》则将目光放至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没有人过得顺风顺水,没有人是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王漫妮30岁被催婚、顾佳要面对小三企图插足婚姻、钟晓芹跟丈夫几乎没有共同话题,每位30+女性,几乎都可以在三位主角身上寻到镜照。同样,她们也在情感、梦想上找寻自我。
女性角色是无法被定义的。除了诗和远方,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各有各的难,同样她们也会靠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这才是现实。而这也正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可贵之处,不虚高不定义,在观照现实的基础上,用更为日常、真实的笔触来描摹女性。
人生的选择、职场的压力、婚姻的难题……现实生活中的中青年女性面临的困境不少,也不乏有女性群像剧在尝试反映出女性所处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状态。但看似讨巧的女性群像剧其实并不好做:对于女性议题如果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剧集的内核就会止步于“话题热”,给观众留下贩卖焦虑的印象。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能赢得观众认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剧集对女性议题真实而又“克制”地呈现:真实源自于剧集从当下女性视角出发,表达女性真实的情感需要;克制在于用分寸感把握话题性,在面对职场、婚姻、生存等问题时,两部剧都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和价值判断,但我们可以在人物的故事中寻找一些动力与安慰。
《二十不惑》将生活中的“丧”用喜剧方式和反转剧情加以演绎和解构,让它整体的呈现不会过于沉重、压抑,观众也可以在笑声中消解一些生活的沉闷乏味,坦然面对生活的荒谬之处。
比如姜小果的职场经历,前一秒她还在说主管赏识自己,转正没有问题,下一面主管就跳槽了。她拿着前主管喜欢的姜茶,问新主管喝不喝姜茶,新领导立马说“我不喜欢姜”,而她姓的刚好是姜。这两段就戏谑地调侃了职场频繁的人事变动,新人根本跟不上这样的节奏,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三十而已》从多维度呈现了当代都市女性面临的普适性困境,如年龄危机、性别歧视、生育选择、城市归属等等,试图以一种克制且客观的视角,将三位30+女性面对困境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表现出来。谁对谁错,都让观众自己去判断。
而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中姐姐妹妹们为自我、梦想而乘风破浪,都可以感受到剧集传递出的“无论什么年纪,怎么样都对,怎么样都好”、向阳而生的积极态度:不论处于何种人生阶段女性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喜欢就好和更爱自己的共同含义,也是自我取悦和自我疗愈的应有之义。
同期上线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切入点,以高度写实的共性,率先引爆了“她题材”的热度和讨论度,完成破题。更为难得的是,两部剧集不完美、不定义的女性群像,突破以往国产女性群像剧中固化“完美”的短板,也为也为同类剧集提供了参考思路。毫无疑问,有瑕疵、有成长弧光的人物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只有看见了她们,才能更好地“书写”她们,期待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开始,荧屏上出现更多更为多元、契合时代审美的女性形象。
— THE END —
作者 | 杨倪
编辑 | 杨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