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季9分+口碑,这国产综艺要翻车
在现在真人秀,情景喜剧这样的综艺背后,
很多人已经在浮躁的资讯文化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沉浸在各种吃瓜不断的明星八卦。
有谁真正的将心放在书中,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本书。
时代在进步,阅读的方式也在从纸质变成ipad,手机这些电子产品。
接受信息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就该放弃吗?
雨落一直认为,文字不仅是人类进步的精华,而且它记录下了很多不同的人生,值得去翻阅。
比如,有这样一档综艺节目,通过信件,解读文字背后的故事。
《见字如面》第四季节目已经播出了四季,而且每一季都在9分左右。如今,第四季9.2分。
这是一部怎样的综艺?
真实,是它最直观的感受。通过每一位主人公亲身经历写成的信件,去了解他们背后的每一个故事。
这样一个各种娱乐泡沫的时代,能有这样的一部综艺,可以用“惊艳”形容。
读信,也是读他们背后的人生。
写信,是一个小学生就会的写作方式,它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秉承了人文精神,有探索和哲思,还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它就是信件带给我们的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一块看看。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表达自己真挚感情的方式,就是写信。通过信,以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各种感情倾注于笔尖。
写信,是一对恋人间常用的表白方式。
岩井俊二的《情书》中,借一封信,将两个相同的名字勾勒出一幅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至今难忘。
透过信件,看到了背后一个少年所夹杂着的,纯粹而不加带任何杂质的暗恋之美。
信是一种彼此爱情的底色,同时也是彼此间的证明。
对你的爱,通过信寄给你。
在一个下雪的午后。
在《见字如面》中,同样有这样一种对于挚爱深沉思念的故事,同时也能感受到了背后的伤离别。
其中,就有一封信。
是俄罗斯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写给爱人里尔克的一封情书。
很不幸运的是,在写这一封信的时候,里尔克已经去世了。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见一面。
在她的情感史上,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尽管包括里尔克在内的很多世界名人,都和她有情感史,
一边沉浸在诗人的精神世界,另一边又体验着人间的肉体之欢。
但通过这封信,看到了她对于里尔克真挚的感情。
用她最经典的一句表白就是:
“莱尔,你仍在人间,时间还没有过去一昼夜。”
这是一段特殊的爱情故事,一个很纯粹的书面上的爱情,对于此,她也曾这样描述:
“无手之握,无唇之吻”
特别是,当时里尔克患了白血病,生命垂危的时候,收到了来自茨维塔耶娃的表白。
对于里尔克是来说,是惊讶的。
尽管,对于茨维塔耶娃来说,看似是一种滥情的放纵,却能够体会到一种很纯洁的感情。
正如,她和里尔克的感情,一生都没有见面。
还是那样一种强烈的情感,一语成谶的结局。
这种沉浸在精神世界中的爱情,这种一种很纯粹的想法,成就了茨维塔耶娃那种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企及的世界级高度。
爱真的不一定是占有,一种真诚,理解的感情更珍贵。
相比以“渣男”“放荡”去片面的否定一个人,认真的去表达的态度,更不应该被生活所误会。
了解历史,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历史课本,其次就是像《史记》这样的专业性书籍。
但对于生动逼真的历史来说,这些资料上记载的信息又有多少。
相信很多人,能够看到其中宏大的历史年代,但不能真正的感受它。
比如,在二战中,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课本上,告诉我们取得了怎样的胜利,最终是怎样的结果。
却没有告诉我们,其中的人经历了什么?
都知道原子弹的威力巨大,但具体是怎样的威力?
其中,在一封凯思·林奇给父母写的一封信,以一个士兵的角度,写出了身历其境的感受。
在信中,所看到的景象是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景象。
它过于平静,没有建筑物,一览无余。只有稀稀落落行走的路人,以及路旁的儿童。
当他真正的走到爆炸地点,
看似一次不起眼的爆炸,却将周围的原野,房屋,亲人甚至朋友都毁灭了。
将一个巨大的钢铁建筑,推出了两公里以外。
这是怎样的一种威力?
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众所周知。但作为一个亲历者,写下的真实一面,依旧让雨落震惊。
另外,还有这样一封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信件。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一片大火,具体是怎样并不清楚。
在乔治·奥尔古德写给母亲的信件中,
曾这样写道“为了火烧圆明园,三千五百人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完成了点火的工作”
其中透露出的面积之大,能够体会到圆明园在历史上留下的辉煌。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在一封短小的信件中,却显得格外真实。
相比各种版本的说辞,信因为是参与者所写,存在更高的隐私,才能真正还原历史。
他不存在各种姿态,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事件高像素的描绘。
通过他们对于圆明园的各种掠夺,对搜刮各种物品的感受。
这些历史的细节,历史的脉络。
透过这些信件,特别是第一封信件,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一种历史的偶然性。
首先,对于原子弹的投放地点,是经过不断争论的。而长崎在当时也是最被忽视的一个地点。
但在当时具体操作的时候,去轰炸小仓,却因为云层过厚,导致无法进行。
路过长崎时,云雾中却有一道缝隙,临时改变计划。
最终导致了长崎的灾难。
尽管充满了历史的偶然,但客观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不一定就认为都是胜利者造成的因素。
更像是一种彼此双方争锋的一种结果,各种时代因素交织之下造成。
比如,在广岛原子弹爆发后,三天的平静时期。
日本如果认输,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但历史没有如果,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日本不肯认输,并且赌这是最后一个,美国借日本秀肌肉,导致了长崎的又一次爆炸。
如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背后,更像是一种对于清朝的威慑。
当他们攻占了京城之后,协议迟迟没有签订下来。
导致他们心里面没底,铤而走险,酿成了圆明园悲剧。
透过信件看历史,看到更多的并不只有愤怒,偏见。带给我们更多是一种反思。
以这样一种真实,让自己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