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突击》到《重生》,“文青硬汉”张译
《重生》,优酷出品,刑侦题材,《白夜追凶》姊妹篇。
回溯到2017年,《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横空出世,观众们惊呼其尺度之大,节奏之迅猛,风格之凌厉。每个人都觉得国产罪案推理网剧时代来临了,很快将有大批媲美美剧《犯罪现场调查》、《真探》、《犯罪心理》、《识骨寻踪》的国产犯罪推理剧陆续上线。
不过,出道即巅峰,种种原因,《白夜追凶2》至今都悬而未决。
2020,作为《白夜追凶》姊妹篇的《重生》,来了。
故事出自同一位编剧——指纹,早在2014年,他就已经完成了剧本的创作。
《重生》发生的背景,同属于“白夜宇宙”,津港市,还有关队、赵鑫城等角色的彩蛋加盟。
犯罪推理,一直是国产剧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单是这个题材、内容就难以拿捏,
各种凶杀案,画面和台词尺度怎么处理?
坏人是谁,好人是谁?
坏人能洗白吗?好人能有缺点吗?
怎样才能让角色丰满起来?才能让观众信服?
更何况推理悬疑故事本身要求之高,细节、逻辑、节奏,缺一不可。
而且有《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珠玉在前。
所以,要想成为真正优质的作品,得到广大观众们的认可,不容易。
而这次,编剧指纹加上主演张译,应该会继续塑造一部经典犯罪推理网剧。
文青硬汉 演技出众的男主角说说张译,1978年2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爷们。
张译从小的理想是当播音员,从他高二开始一门心思地考北京广播学院。
第一次高考时,张译通过了专业考试但是没到毕业时间,于是第二次高考时他的报考志愿上,填了唯一的一个志愿“北广”,然而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上。
后来由于种种缘由服役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成为北京话剧界的一员,但是同年龄的同学们都纷纷演上了主角,他却只能在晚会上演双簧。
拍摄《乔家大院》时,导演胡玫偶然问起张译:你多大了?
张译答,27岁。
胡玫看了张译一眼,话: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就洗洗睡吧。
而这个时候张译已经在文工团待了10年,马上就要28岁。真的只有洗洗睡?
但是2006年一封三千字的自荐信,让28岁的张译成了《士兵突击》的史班长。
那场他退伍后坐着出租车边吃糖边痛哭的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他主演的第一个“硬汉”形象。不过到最后,“许三多”火了王宝强。而史班长张译,还是那个张译。
出道三年之后,张译终于等来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史今变成了小太爷孟烦。张译表演自然老道,活生生一个老戏骨。也让大家都知道了,张译真的很会演戏。
其后戏路稍微通畅了些,相继参与演绎了《生死线》、《兵团岁月》 、《北京爱情故事》等等电视剧。大多以“硬汉军人形象”出现。
2014年9月,张译主演了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 ,并凭借饰演的韩德忠一角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亲爱的》导演陈可辛:“张译年龄跟角色不一样,性格也不像,我觉得你的戏行,就给了很大的功课给他,他每天都在想,怎么样能够出彩,结果他那么年轻,但真的是把那个人的沧桑都表达出来了,到最后这人的霸气,那种流气,都是他本人没有的,都演出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可辛认为韩总这一角色的霸气与张译本人完全不像,而这也是演员的一个很高境界。有些演员是演谁像谁,有些演员是演谁都像他自己。
在电影《亲爱的》中,黄渤饰演的田文军就是陈可辛要求的田文军。而张译饰演的韩总则不只是陈可辛的韩总。或者说,黄渤的田文军是黄渤尽了一个演员的本分的田文军;而张译的韩总则是张译这个“不安分”的演员、或者是“表演创作者”,是一个放入了很多个人思考的韩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译表演之外,对于角色和作品本身的一个“超额”思考。
2018年2月16日,中国首部现代化海军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全国上映,获得36亿的票房成绩。其中张译饰演的“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简直如同真正军人一样,钢铁神经、有情有义、精通十八般武艺等等。
说起为什么选择张译,林超贤觉得是因为张译10年文工团的经历,从话剧员,到文员,到编剧,再到演员。可以说张译是兼顾了文艺青年和军人气质,两者合二为一,这点让张译从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
而张译,也没辜负林超贤,在《红海行动》的一场爆炸戏中,张译意外小腿骨折。整个剧组面临换角的风险。为了不影响拍摄,张译主动签了“放弃治疗”的协议。本该休息3个月的他,不到一个星期就上场继续拍摄了。
之后的动作戏里,张译拒绝用替身。瘸着一条腿,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所以,这个“文青硬汉”的玩命和影片中所有演员的敬业,成就了《红海行动》的不俗票房,也成就了他们自个儿。
2019月30日,剧情片《我和我的祖国》全国上映。他和任素汐饰演的那对纵使相见不敢识的恋人确实让人动容而落泪。
2020年3月7日,张译主演了《重生》,这是张译首次出演的网络剧,也是他首次担任艺术总监的影视剧作品。
所以,刑侦推理题材对于张译这个“文青硬汉”来说,契合度是很高的。
风格偏暗黑 要求更高参与度目前,《重生》豆瓣评分7.0,相较《白夜追凶》的9.0分,有些差距。
云帆觉得《重生》目前真是被大家低估了。
其实,两部剧,风格不太一样。
《重生》节奏略慢,主线剧情被不断穿插,悬疑点一个个慢慢抛出,高潮来的慢。
《白夜追凶》戏剧性更强,节奏更快,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
《白夜追凶》偏重现实,而《重生》则偏文艺,表达更细腻,细节很强很多,张译这个主角也更多通过人物心理来推动剧情发展。
《重生》采用的是双线叙事:一条主线贯穿全剧,同步穿插入四起独立的罪案。
主线,围绕着“714枪案”展开:
六名刑警对抗九名军火贩,在封闭的仓库中激烈交火,所有人都死了,除了秦驰,他却因为脑部中弹而丧失了部分记忆。
他只能回忆起当天的零碎片段:开枪、火光、队友中弹倒下,鲜血、除此以外,一片空白。
其实“714枪案”场景中,有关秦驰的镜头很细节,很有深意。
枪战,箭在弦上。
秦驰,喉咙耸动,额头冒汗。
一看,以为这是生死关头的紧张。
但随着剧情进一步开展,秦驰被高层怀疑是“黑警”,那么他的这些镜头反而又成为了一个个黑点。两个动作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秦驰的紧张,是因为生死一线,还是因为心虚?
是为了在队友面前隐藏自我?还是担心计划有失?
所以,看《重生》需要更有耐心,更细心。
它要求观众有更高的参与度,才能收获更好的观感。
社会现实案件 尺度够大《重生》的案件推理,除了表现本格刑侦的推理演算外,更加注重社会派推理中对现实和人性的探索。
剧中前面几起案件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当今社会受到热议和关注的现实主题,这也同时赋予了故事本身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属性。
第一个案件,一家四口灭门的惨案。
丈夫以及年迈的公公、婆婆在家中遭遇杀害,妻子在挣扎中坠楼身亡,幸存者只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因为在外上学没有被害。
可疑的是,家中并没有财物丢失,小区监控也显示没有可疑人员进出,一家人也没有和其他人结下恩怨。所以嫌疑很快锁定了唯一不在场的儿子。
询问过程中,秦驰直入主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异常尖锐,但是秦驰知道,孩子撒谎了。
而孩子的回答,也揭示了这个光鲜家庭的背后黑暗:家庭暴力。
近些年来,家暴新闻一直是热议主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家暴背后的沉默者,同样也是施害者。遭受家暴的人因耻辱忍耐着暴力,但是也有太多知情的旁观者选择性无视。
一家五口,夫妻与公婆共同生活,老公家暴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站出来制止,这种默许指向人性极寒的深渊,最终也成为恶行的帮凶。
而更细思恐极之处,这对父母是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受过良好的教育。
可见,对罪行的默不作声,对女性的歧视,不分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第二起案件,探讨了亲情、教育与陪伴的关系。母亲年轻时因为忙于工作,缺席了儿子的成长。直到儿子走上犯罪道路,音信全无,年迈的母亲托警察寻找。
在一路的寻找调查中,越来越多恐怖黑暗的犯罪事实也浮出水面:虐狗、囚禁、杀人、沉尸,碎尸。甚至还有在外国影片、电视剧中都少见的:尸体在性侵检查的时候身上发现狗毛......这个尺度真是大得惊人......——儿子性格的扭曲,在这之中家庭环境占据着多大程度的影响呢?
而第三起案件,与女子偶像团体有关,涉及到陪酒、陪睡、艳照门等等娱乐圈潜规则和畸形乱象,也是时下的一个热点。
当然,《重生》中案件的设置,并非一味地追求热点,而是借以人们熟悉的时新素材,实现对人性的纵向挖掘。
除了对于旁人的人性挖掘,对于主角也存在着向内的人性探索,剧集选择了旁白的方式。
《重生》中,旁白成为主角的内心告解,是一种“去脸谱化”的尝试,既勾勒出他清晰、确切的心理纹理,也拉进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在所有的纵深刻画中,最深入的人物,仍然是张译饰演的主人公——秦驰。
对于秦驰以及其他人人性与人格层面的挖掘,也透露出了指纹和张译的野心——《重生》,即是《白夜追凶》的姐妹篇,但是也并非一味的复制粘贴,而是向着新的维度拓展延伸。是一部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刑侦推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