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整合浪潮将至,中国会出现5-10家大规模
芥末堆5月29日讯,两会期间,俞敏洪共提交了五份提案,聚焦于农村英语教学、5G对于教育的应用、防范国际高考移民、民办学校招生限制、学生教材电子化应用的版权问题。同时,俞敏洪也在其个人公众号写下八篇《老俞政协日记》,聊了聊疫情后的行业发展、新东方未来策略走向等问题。
疫情后,公民办教育都会形成较明显的OMO模式俞敏洪认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互补关系,两者并不会谁取代谁。地面教育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比如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交往,小伙伴们一定是要面对面互相玩耍,一起成长,才能把人格、各种社会品德培养出来。在地面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能一心一意地去工作。所以地面教育是在线教育无法完全取代的。
但是,在线教育也可以替代一些地面教育,比如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跟踪,跨越时空和学生、家长的联络,通过远程的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等。所以未来它们一定是一种互补关系。
俞敏洪提到,大部分公立学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其实都没有考虑到,在线模式是对地面教育的补充。疫情之后,民办教育甚至公立教育,都会形成一种比较明显的OMO模式。大量的老师已经开始借助线上工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地面课堂一定会结合在线课堂以及在线的其他信息流来解决学生的一些学习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地面和线上的结合。
他强调,不能把在线教育当作一门纯粹的生意来做,尤其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业务来做。因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质量和教学产品,关注的是人,光靠营销和投入,光靠讲故事是不会成功的。
俞敏洪表示,在线教育需要真正关注客户的核心需求,不仅是简单地把地面的搬到线上,而要从教学方式、家长关心的问题等来切入。比如孩子上网课时,会不会去打游戏,注意力是否会被网上的其他东西所吸引。所以,在设计教学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有对学生注意力、眼神、回答问题效果等进行追踪和管理,因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不管用的。
针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再加上缺少互动,网课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俞敏洪表示,网课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线教育平台更应该注重老师与学生间互动功能的研发,通过增加互动频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整合浪潮将至,中国会出现5-10家大规模在线教育公司俞敏洪认为,疫情之后,中国的教育板块大概率会迎来一波市场整合浪潮。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线上教育系统的小型机构,有可能难以维持。比如现在一些中小机构,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现金流断流等会导致中小机构关闭或者暂时关闭,这样学生流就会流向更大的机构。
对于大机构来说,只要撑过这次疫情的难关,就会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因为中小机构自己研发平台的难度还很大,所以会迎来一波整合浪潮。有些小机构借助于第三方平台的力量,最后依然会慢慢地起来。这一批不行,会有新的一批起来,依然会蓬勃发展。
俞敏洪预测,教育行业未来会有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中国会出现5到10家民间比较大的在线教育公司,收入可能会到50亿到100亿以上,因为这一次就连县、镇、村一级的学生都已经知道互联网上课的操作步骤,大大降低了在线教育的市场教育成本。
第二,地面学校会继续存在。地面教育其实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见面交流,在学习、活动以及个人交往能力上都会得到更好的提升,也减轻了很多家长的负担,所以地面教育公司依然会继续发展。
第三,教育技术和公立学校的结合。疫情把中国公立学校的智慧校园概念提早至少3到5年。在疫情结束后,大量的公立学校会利用智慧校园系统来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四,未来会有更多专业化教育工具和公司出现。疫情期间一些教育类工具的出现,比如我们用的ZOOM,本来是为了会议而设立,但现在把它变成了一个教学工具,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专业化教学工具,教育工具类、技术支持、内容支持、平台支持等教育相关的公司也会出现。对于新东方来说,这四条线都会做,因为这都是未来大的发展方向。
萧条时期民营企业要抱团取暖对于民营企业如何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俞敏洪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压缩开支,节约成本,首先要活下来。第二,看疫情期间有什么新的机会,因为任何一个巨变,都是新机会的开始。第三,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政策支持,合理寻求支援。
第四是要善于抱团取暖,在繁荣时期可以互相竞争,但现在萧条时期,大家就合起来干。比如两个相同产品的公司,是不是可以考虑合并,这样的话到外面去谈生意和争取更多机会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第五,可以考虑并购,本来就是很好的企业,现在确实有点坚持不下去,可以考虑“傍大腿”。
短视频平台可能不适合正式授课场景俞敏洪表示,过去自己都在地面做演讲,但是疫情期间直播成为了很好的渠道,他也通过直播做了四五十场讲座,通过使用这些平台也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以及用户群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这是一个蛮好玩的事情,因为它跟原来线下做讲座的体验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平台我会尝试下去,而且我觉得这种形式越来越被接受。”
但俞敏洪也认为,短视频平台可能不适合正式的授课场景,它们更多是引流型的,你可以把精华的、好玩的、日常的东西,跟大家交流。他也鼓励新东方的老师和部门利用直播入口和短视频来尽可能地扩大品牌影响力。“但是,我不会把连续性的课程放上去,这些平台用户特点更偏向即时性。”俞敏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