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高能E蓓子】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我想大家已经看到江苏常州五年级小学生坠楼的新闻了。

6月4日,年仅10岁的缪缪(化名),在上了两节语文课后,一脸痛苦冲出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身亡。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悲痛的缪妈妈在帮女儿收拾书包的时候,找到了她在作文课上被袁老师批为负能量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缪缪的父母认为,女儿的死和这有莫大关系。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是谁在传播“负能量”?

缪缪父母将作文放到网上,全文不过三四百字,老师的红笔却密密麻麻。

删掉的、画圈的、打叉的、批注的……整篇文章被改得体无完肤。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可细看袁老师的修改,她到底在不满意些什么呢?

“又累又渴”“美若天仙”这样的定语删掉了,一些具有画面感的细节如“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也删掉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更让人惋惜的是观点部分。

缪缪原文写的是“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今天有网友发现,其实这段观点是缪缪从网上找来的。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更可悲的是,老师在意的不是孩子的原创性,她红笔一挥,将观点心得部分全部删掉,写上批注:传递正能量。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据缪缪的家长说,缪缪在被老师痛批后,将作文删了改、改了删,之后又重新写,却继续被删,本子中间还被撕掉了两页纸。

反复打击之后,缪缪在结束作文课时走向了阳台。

在父母眼里,缪缪是个性格开朗,活泼有趣的孩子,她唱歌、跳舞、画画一样不落,还会在作业本封面写上“沉迷学习and作业”。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缪缪很喜欢语文,会把作文本画成心形。上学期的语文考试,她考的是全班第一。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缪缪家长对袁老师还有其他指控,包括控诉她在去年10月曾打过缪缪耳光并有语言辱骂行为,推测是缪缪没报她的补习班,所以总对孩子“借题发挥”。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对于这些指控,我们暂时无法求证。今天澎湃新闻的最新采访里,袁老师还发声为自己辩解,称缪缪作文本上的修改符号是孩子自己画的。

事件尚未明晰之前,我无意批评任何人,也不应把孩子的死与老师扯上关系。只是报道里一个细节让我的心揪了一下:缪缪在翻出阳台栏杆时犹豫了一下,往下一跃的时候还试图抓住栏杆,但仍然直坠地面。

不知道小女孩当时脑海里闪过什么样的念头,到底是怎样一种暗黑的情绪让这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不顾恐惧与疼痛,匆匆与这个世界告别。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作文?

事件的关键是那篇作文。

有人认为,袁老师的批改并无大错。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文体规范、行文标准也是很重要的,应试标准就是这样。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可问题是,就作文的批注看来,袁老师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缪缪的文章在她眼中一无是处,但文章一开头的明显错误“出自罗贯中的《西游记》”她却没看出来。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再来看文体规范和行文标准……别欺负大家没写过应试作文了。

随手举个例子,缪缪文章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白虎岭,大家又累又渴。”老师把“大家又累又渴”删掉了——请问是什么考试标准说,写了“又累又渴”就会扣分呢?没有。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这些细节既然原文有之,对评论有用,那按照“一引二议三联四结”的模式就是应该留。要求必须删掉,就是无理改动。

这样无规则可言的“应试标准”,很多家长也领教过。

家长认为完美的造句,却会被老师打叉,孩子的作文立意不符合老师预期,也会被要求重写。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到底一篇作文应该符合应试教育要求,还是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去年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也有过这个讨论。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电影里,学生马飞拿到的作文题目是《不可错过的时光》。

他是这样写的,父亲坐牢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那一个国家不可错过的时光是什么呢?当年慈禧的封闭和科学擦肩而过,如果能珍惜这段科技发展的时光,说不定紫禁城就可以发射航天飞机到火星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对于这篇天马行空的作文,教导主任就是一句:莫名奇妙,荒谬绝伦。大笔一挥打了0分。

主任说标准答案非常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写“如何珍惜学习时间”。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可马飞爸爸不服气,他反问:我觉得这篇作文很美,美有标准答案吗?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教导主任坚持:“我现在可以给你打高分,高考老师给你打低分怎么办?”

教导主任之所以坚持应试原则,因为他自己是从小山村出来的,“做对面前的每一张试卷”,是他认为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

可是,马飞爸爸更在意的是孩子的思想和未来。他知道孩子未来的人生不会总有ABCD给他选择,面对问题,他还必须想到XYZ才行。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最后老师们重新打分,有人依然打0分,有人打满分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很反对“标准答案”,认为这会“把人害死”,因为它等于让孩子变得不会思考,只会跟在别人后面跑。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我想,某些老师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不鼓励甚至故意压制学生创造力,可能只是便于培养一班完全驯服于自己教学规则的学生。

郑渊洁的黑暗童话《驯兔记》,就讽刺过这种傲慢而自私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童话里,班主任使尽办法,又是骂又是劝,还联合家长给孩子喂药,目的就是把全班学生变成“温顺听话不捣蛋”的兔子。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孩子变成兔子有什么好处?不过就是方便老师的管理和教学,让家长省心罢了。

据缪缪家长透露,悲剧发生后,缪缪所在的班级群有家长发起投票说“袁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许多家长排队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他们的孩子和缪缪同龄,而缪缪的尸体还躺在殡仪馆里尸骨未寒,她的父母伤心欲绝,正在到处奔走寻找真相,他们为何没有一点同理心?

我想,这些点赞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早已经齐刷刷长出了兔耳朵,成为袁老师的“兔子”。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别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辩护了

自从网友发现缪缪的个人观点并非原创,她好像成了一名“不完美受害者”,没那么“清白”了。毕竟这段负能量观点被认为是她受到打压的重要原因。

要清楚的是,舆论一直谈的是老师改作文成为自杀“导火索”,意思是触发了事件,而非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我个人也觉得缪缪的文章写得一般,不必拔高,但用“应试教育”来为老师辩护,仍然没有道理。

事实上,即便按照最刻板的“应试”标准,老师的批改也不及格。就算完全不谈自由和才气,按照袁老师的批改也写不出好的应试作文。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让缪缪修改,是无效的重复劳动,并且毫无疑问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能说因为孩子没处理好这个压力,这种无意义的加压就有道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有人说语文教育本不该如此,实际上是教育本不该如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就是太习惯老师做不到,才把扭曲当成常态。

缪缪才10岁,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不是内容,也不是技巧,而是教育的根本态度对教育者来说,交流、引导、包容才是重要的。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我一直觉得,每个小孩都是天生的“作家”,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自带一种新鲜有趣的滤镜,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能看到他们的“小宇宙”,那孩子又怎会觉得作文课是一种折磨。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网传一位小学老师有爱的作文批注

大部分人都是接受“应试教育”长大的,应试技巧的重要性不该贬低,也不能夸大。毕业十年以后回忆老师,有谁会特别感谢老师教了我们化学公式口诀?不会的,因为这些“技巧”的价值真的远没有推崇者认为的那么大。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所谓的“应试写作”方法,买本作文书全有,袁老师的水准未必比作文书教得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也早有定论,作文的模式化,本身是一种用于解决大规模教学问题的“暴力破解”方式。

“模式化”是为了快速让更多学生及格,简单粗暴贴合60分标准去做,对基础特别好、特别差、思维特别活跃或者凝滞的孩子都不适用。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在老师自身水平有问题的情况下,宁愿近乎全篇删改,也不愿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引导,这里面刻板模式的傲慢,才是真正的“教育问题”。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我才不管你什么情绪、特点、想法,按我教的来。这不是“应试”的要求,因为我们都知道换种方式,能写更高分。这是教育者的懒惰和教育的悲哀。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E姐结语:

我们的教育是折叠的,有人的语文老师自己是中专水平,有人的老师是清北博士。有人的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碰上刻板、傲慢的语文老师,即便碰上了,他也不会给老师连串点赞,而是会教孩子如何与权威相处。

对孩子来说,人生的在起点上就有了高低。高处的孩子博学审问,维特根斯坦、福柯信手拈来,不需要背模板。低处的孩子,只能在无数“袁老师”的指导下慢慢被磨掉对写作的兴趣,甚至磨掉自我的棱角。

我知道这没法避免,但在小学作文里发生我不能接受。因为这这太早,也太残酷。生活留给我们可以宣泄思想的自留地本就不多,连“文字”这方小池塘也要在年幼时就夺走,这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可怕。

实际上,我们都没法对抗社会的折叠和内卷……但是,还是有可以做的事。

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孩子的创造力和不拘格套的作品,一定也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满屏的删除线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解法。

比删除号更吓人的,是家长那清一色的点赞——人不能这样无力卑微,至少,我不会让自己变成点赞的家长,不能对这种无理的权威低头。

我们可以也应该教会孩子,与低水平权威相处的方式,面对挫折和无奈时应有的态度。

“这件事是老师不对”,多这一句,也许就没有悲剧。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遇过刻板、傲慢的语文老师吗?

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