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用春夏、秋、冬完美诠释生命、欲望、
导读: 有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导演的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影片将故事情节定格在季节里,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
豆瓣评分8.5分的,一部充满禅意的韩国影片,无论是场景、画面还是故事,处处都有佛教的痕迹。寥寥无几的台词,让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内容大于形式,春、夏、秋、冬对应生命、欲望、罪恶、救赎、而又一春,则应该是导演的一种演绎,反映了导演对于人类无法跳出宿命与本性的深深悲凉。
春——为生命哭泣,老和尚和小和尚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孤寺中。小和尚无忧无虑天真可爱,老和尚话不多,时常看着默默看着小和尚。直到有一次,小和尚独自玩耍的时候给鱼、青蛙、蛇各自绑了一块石头,乐呵呵的看他们拖着石头蹒跚前行,脸上一副天真的笑脸。老和尚看到他的行为,以同样的办法将石头绑在小和尚身上,教育他用同等心情看待身边的一切,小和尚背着石头去给鱼、蛇解开石头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死了,对着尸体痛哭。老和尚叹气说道“你给它们绑的石头,未尝不是你自己心灵的石头”
夏——爱的欲望,日子一天天平淡的度过着,小和尚长大了,但是平静的生活终被打破了。一天寺庙里来了一个养病的少女。成年的小和尚经不住诱惑,最终和少女偷食禁果。老和尚发现两个人的事情,而少女的病已痊愈,于是将少女送走。年轻的小和尚无法忍受失去爱人的痛苦,在夜里背上佛像,偷偷离开。
秋——罪恶,小和尚回到寺庙里,此时他因为妻子出轨而成为了一名杀人犯。他无处可逃,回到了养育他的孤寺中。由于生活的苦难,他已经不是原来那副祥和的样子,他满脸乖戾,心中充满了愤怒,老和尚将他一顿痛打,然后在寺前的木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心经,命令小僧用那把带血的刀将其刻出。刚开始时,小和尚急躁暴戾,刻得痛苦挣扎,两名前来缉拿他的警察更是让他濒临崩溃。师傅请求警察让他将心经刻完,渐渐的,他愈发平和专注,原先的暴戾慢慢散去,终于在黎明前,刻完了。
冬——救赎,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老僧已经自焚圆寂,化身舍利。一晚一女人带着一个婴儿来到寺中,在佛像面前痛哭,晚上女人打算遗弃婴儿偷偷离开的时候,掉到了湖面上的冰洞中死去。值得一提的是冰洞是小和尚凿开取水用的,一个人无心的举动可能会给别人造成巨大的不幸。这也许又成为了一个他心中的一块石头。
中年僧人收养了这个婴儿。中年僧人终于证悟,他将旧佛像沉入湖中冰洞,身背石块,怀抱新佛像向山顶艰难的攀爬,当他到达山顶的时候,湖中孤寺甚至整个湖面在群山的映衬下显得微不足道……
又一春——又一次生命,又是同样的镜头,小鱼小蛇的口中塞入石头……
有人说是小童僧的恶作剧,也有人说是他心中的石头,或许谁知道呢?
整个场景中贯彻整个剧情的“水”一片被群山围住的湖水,一间小寺庙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有人说“水”象征着欲望,任何东西都无法关住它。在与少女偷偷上山偷食禁果的途中,水涨没了道路,欲望喷薄而发。
另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就是寺庙里面的隔间无墙却有门。很容易理解,“门”是常规的通道,而越墙却不走门则是违反常理的行为。年幼的小和尚从门里进出,少年和尚的第一次“越墙”的行为也只因为经受不住少女的诱惑。
寺庙门前的石狮子,在少女刚来的时候,她坐在上面,小和尚告诉她不能坐,而当两个人偷食禁果后,他则主动将石狮子移动让女孩休息。
影片中还有两个看似不重要的角色“鸡和猫”鸡在剧中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被当成了工具,鸡被当成把两人偷欢的小船拉回来,猫则被当成书写心经的笔,他们被当成了救赎小和尚的工具,同时小和尚也还给它们了自由。
总的来说,这部几乎没有对白的影片蕴含了很多意思,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揣摩,充满了让人不同解读的角度,推荐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