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刺杀小说家》:有多用心就有多空洞|荔枝娱


  (作者孙太阳,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刺杀小说家》:有多用心就有多空洞|荔枝娱

  一部电影上映了,各大媒体好评如潮,口径一致地夸奖它的特效,你就知道这片的故事八成是完蛋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刺杀小说家》是在“完蛋”故事的基础上,能拍出来的最好的电影。

  影片成也在一句话,败也在一句话:“小说,能改变现实世界吗?”因为这句话,故事有了双线叙事的结构,有了“非常东方、非常中国”的异世界,有了两个平行世界相互影响的奇幻色彩……简言之,这部电影有了自己的“设定”。

《刺杀小说家》:有多用心就有多空洞|荔枝娱

  《刺杀小说家》的设定是新奇的,好看的,成功本土化了的。任意一本编剧理论书都会告诉我们,好的设定只能给故事提供一个有爆发力的起跑,要想保持优势冲过终点线,它还需要一个能让观众共情的主角,一个足够合理又足够困难的目标,一个能形成一定障碍但最后终究可以被打败的对手,并且还要让主角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战胜对手。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以上所有的元素,《刺杀小说家》里都有,不止是有,简直是像教科书一般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在观看这部设定新奇、特效绚烂、动作场面非常丰富的电影时,却感到无比的失焦和无聊呢?

《刺杀小说家》:有多用心就有多空洞|荔枝娱

  我想了好久,终于明白,它缺少了好电影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什么才是好的主题?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好的主题可以很普通,比如“反对战争”;好的主题也可以很煽情,比如“妈妈去世了,我很想她”;但好的主题必须得是简洁的、易懂的、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产生共鸣的。依照“好的主题”,主创和观众们都可以非常轻松地把电影故事切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并且清晰地构建或识别出每一个部分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然而《刺杀小说家》的主题却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那句话——“小说,能改变现实世界吗”。我觉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呼声很高的电影在猫眼的预售排行榜上只能屈居第三的原因。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主题。它太复杂,太书卷气,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围绕它来组织和构建电影的各个部分又太困难。困难,并不等于有深度;困难,等于容易失败,如此而已。

  这个问题在剧作上的直接体现,就是影片过于冗长、节奏拖沓,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向观众介绍电影里的世界观。这是一个双重时空的故事,好的;小说里面的情节会影响现实,好的——可是,这些是我们在走进电影院时就已经知道了的信息。我想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为什么这两个时空的故事会产生勾连?小说里面的情节会以怎样的方式巧妙地影响现实?而主角又是如何通过化解这些影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而不应该只有相同的名字,相同的旋律,相同的刀伤这么简单。因为如此粗暴直接的对应关系是无法表达主题的,它只能空洞而乏味地重复主题——小说能改变现实世界吗?能。

《刺杀小说家》:有多用心就有多空洞|荔枝娱

  这部电影可能暴露了IP时代,国产电影创作的问题之一,那就是我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好的设定而忘记问自己:“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你在一篇小说中提出“小说能改变现实世界吗”这个问题,并让读者看完小说之后回答“能”,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元小说”,是一种叙事学上的实验和探索。但是耗巨资拍摄一部电影,提出“小说能改变现实世界吗”这个问题,作为观众,我不明白“能”或“不能”究竟跟我有什么关系,跟我来看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除了让我觉得故事走向肆意发展、主角能力没有边界、支线涣散缺乏共情外,好像再没有其他的了。

  我承认《刺杀小说家》是一部用心之作,从故事节拍、演员表演、镜头设计到美术置景、服装造型、配乐作曲都很精致。但是用心并不等于有趣,精致也可能无聊。是,这部电影可以证明,我们的电影工业在发展,投资数额在上升,视觉特效在进步……可是这些硬件条件对于一部电影能否留存史册来说终归还是一个个的“零”,没有“独特的表达”这个走在前面的“一”,再多的“零”也没有意义。如果我是这个号称“全宇宙最好的剧组”的负责人,我就会在拥有了这些“零”之后对自己说:“嘿,下一次,我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