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的押金是怎么被挪用的?ofo和摩拜为何没有一
在2016到2018这短短的三年里,风靡一时的创业公司ofo和摩拜,在经历了几十亿美元的烧钱大战之后,竟然两家没有一家能够存活下来,而是双双消失在了中国的商业史里。
2017年的春天,在滴滴创始人程维的引荐下,ofo的创始人戴威见到了软银资本的投资人孙正义,孙正义当时在iPad上手签了一份备忘录,承诺给ofo投资18亿美元。孙正义在当时可是共享经济的忠实拥趸,他的投资风格是大手笔押注行业第一名。在他见到ofo之前,软银已经投过Uber、滴滴和WeWork了。
在前线烧钱的虽然是摩拜和ofo,但真正掏钱的是背后的资本。在当时,共享单车是被市场最看好的风口之一,两家的股东阵容都很豪华,摩拜背后是腾讯、红杉和高瓴资本, ofo的背后是滴滴、经纬和真格基金。在所有的这些股东里,滴滴的角色比较特别,因为它本来就是做共享出行的,它的业务跟ofo有机会深度协同。滴滴对ofo比别的财务投资人也要更上心。
所以滴滴在2016-2017年前后3次投资了ofo,在ofo持股占到了30%之多,当时是真的想把ofo当亲弟弟的。所以在2017年,在ofo不断融资来和摩拜缠斗的时候,滴滴就把投资过自己的大金主孙正义也引荐给了ofo。
孙正义见完了ofo,就给出了前面说的18亿美元的承诺,这让当时ofo的创始团队极其兴奋。在他们看来,孙正义入场,代表战局要落定了。1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比ofo和摩拜成立以来获得的融资总额还要多。ofo如果拿到了这18亿美元,绝对可以把所有对手打趴下,共享单车的战争就结束了。
但是按照创投行业的规则,孙正义签完备忘录,还要进行完尽职调查才能够真正地签协议打款。所以当时孙正义就提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在正式投资之前,ofo要把每天的订单量做到3000万单;另外,ofo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升级。为了满足孙正义的这两个要求,ofo从2017年3月开始的三个月里,花掉了10亿美元。都花哪儿了呢?先是每个月都采购300-400万辆单车,然后疯狂招人,光是ofo总部当时迅速扩员到了近4000人。
另外,组织管理能力不是要升级吗,所以滴滴作为大哥也派驻了50人的团队进驻了ofo的中高层,来帮ofo搭建管理架构。其中滴滴的高级副总裁付强,去ofo当了执行总裁;滴滴的财务总监柳森森,去ofo做了CFO。
但ofo在这边把自己账上的10亿美元都烧完了,软银的尽职调查却还没有完成。钱就续不上了。不得已,ofo这期间就又从滴滴、经纬和蚂蚁金服那里又融了五六亿美元。这五六亿也很快又烧完了。这个时候,ofo的创始人戴威就面临二选一的困境了:要么破产,要么先拿用户的押金顶上。这是2017年年中的时候,ofo账上的用户押金大概有一百多亿人民币。ofo当即决定挪用押金救急。
押金又撑了一段,软银的尽调报告倒是出来了,但是结果很糟糕。软银调查发现ofo在财务管理上非常粗放,比如说创始人的助理竟然能够借公司的钱去买理财,联合创始人竟然能够向公司借款100多万去买特斯拉,ofo自己甚至还花了1400万发射了一颗卫星。这份报告一出来,软银决定,不能投。孙正义对ofo的18亿美元的承诺也就黄了。ofo原以为软银投资到位之后就能够填上的用户的押金,也挪走之后挪不回来了。
ofo和摩拜的烧钱战争还没有看到尽头,这就让已经掏了钱的资本们开始肉疼了。到2017年秋天,ofo和摩拜两边的股东就开始撮合摩拜和ofo合并。10月份,摩拜和ofo的核心代表就开始正式谈判了。当事人和股东家长们都坐到了谈判桌上。在谈判的时候,滴滴还是没把自己当外人。滴滴先亮出了自己的合并方案,滴滴建议说:由滴滴的CEO程维来担任合并后的新公司董事长,摩拜的王晓峰和ofo的戴威共同担任新公司的联席CEO。
但滴滴没有注意到,这个方案让ofo不开心。所以戴威在合并谈判期间,自己悄悄去找了阿里。他找阿里的理由是,蚂蚁投过我,腾讯投了摩拜。你和蚂蚁是一家,所以你应该支持我。我不想合并,你要是投资我,我就能够继续打仗,把摩拜给灭了。
当时的阿里也给了ofo一个口头承诺:我给你10亿美元,你可以不用非要跟摩拜合并。拿了这个承诺之后戴威又有底气了,他对合并谈判就更加地消极和抵触。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变故:ofo这边的投资人朱啸虎,觉得两家合并没戏了,就转手把自己持有的ofo股权,将近6%,抢在ofo自己之前卖给了阿里。
滴滴一听说这事儿,滴滴也很着急,就赶紧去截住朱啸虎,把朱啸虎的这笔股权抢下来一部分,阿里没能把这6%全买到手,但也已经坐上了ofo的股东席。这一下,摩拜和ofo之争,就正式升级成了腾讯和阿里的博弈,合并彻底没戏了。
对创始人戴威来说,ofo是自己的亲儿子;在滴滴眼中,ofo是用来辅助自己核心业务的工具弟弟;在软银资本孙正义的眼中,ofo是「有待确认的投资标的」;在已经入场的投资人朱啸虎眼中,ofo是「时刻准备着兑现利润」的已投项目;而在阿里和蚂蚁眼中,ofo是制衡腾讯的棋子之一。
这事有一个很遗憾的地方在于,戴威在面对资本承诺的时候,轻率地相信资本也会像自己一样把ofo视为己出;而等到面对真的不把ofo当外人的滴滴,戴威又陷入了权力的疑虑。这让ofo在这关键的一年里,连续做出了失误决策。如果当时的ofo和滴滴足够互信,ofo说不定能取代如今的滴滴青桔,活到今天这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