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更多实招 落地可期
作为促“六稳”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贯穿2019年全年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政策接踵而至,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再度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展望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国家层次首次立法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配套措施正在加紧制定,有望不久后出台。17日召开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也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作出新部署。此外,地方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正紧锣密鼓地制定,细化实化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在持续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减轻企业负担上,更多实招落地可期。
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17日召开的联席会议指出,根据联席会议办公室2019年对全国6000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七成以上企业反映增值税明显下降,九成以上企业反映没有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或程度较轻。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持续向好。企业对政务环境优化成效高度评价,对科创资源供给较为满意,对政府在科创资金支持方面满意度最高。随着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发展预期趋稳,投资信心回升。
我国营商环境改善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指出,中国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在满分100分中得分77.9分,比去年提高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
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是2019年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持续加码和落地。
6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出台《条例》配套措施。
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展开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深度调研、要素市场改革或政务环境建设等探索营商环境的突破口。”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副院长杨明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2019年,各地陆续出台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活力;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更多有力举措落地在即
不可否认,我国营商环境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金融支持力度难以有效满足企业需要;政府服务能力与企业发展不能完全匹配,部分领域服务效率有待提升;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建设还需深化。”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刘哲表示,要在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公平审慎的市场监管、包容的创新生态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大力度举措落地在即。
随着《条例》实施进入倒计时,《条例》配套措施也在加紧制定。地方版方案陆续出炉。11月29日,《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12月3日,《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2月4日,《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正式公布,将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已从前期破题阶段,进入到地方落实和深化阶段。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地方版方案加速出台。有的确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有的已从条例制定,进入任务分解和执行落实阶段,并明确具体措施、改革目标和时间要求。”刘哲表示。
刘兴国指出,未来地方提升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在于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行政服务流程,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各类要素平等使用。
深化改革仍在路上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仍在路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依靠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