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算算南北地区供暖的“经济账”

供暖行业的“经济账”怎么算?

腊月时节,供暖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这则是一个旺季。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在南北清洁供暖差异化研讨会上,记者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暖意。

两周来,不仅专家、企业家们的“金句”依旧在耳边萦绕,资本市场上的供暖概念股频频飘红,也让投资者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现实:一个市场两种形态

中国供暖市场有什么突出特点?北集中,南分散。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条供暖分界线。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表示,晚清地理学家张相文曾提出北带、南界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气象学家竺可桢参照苏联模式,提出建立集中采暖系统,用秦岭、淮河线作为我国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每年日平均温度低于5℃的天数如果超过了90天,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它供暖。

在刘荣看来,北方供暖是刚性需求,南方供暖是个性化需求;北方供暖应以集中化、系统化为主,而南方供暖应以局部区域化、分散化、多元化为主;北方供暖应以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率提升为主,而在南方供暖更要关注的是以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为主。

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陈焰华看来,对于分界线以南的夏热冬冷地区供冷、供热包括热水供应的原则,应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元化城市建筑能源发展路线。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以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前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建筑规划衔接协调,实现城市建筑能源利用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陈焰华表示,基于城市建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筑能源利用必须建立在城市能源利用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上,以寻求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源科学合理利用的技术路径。

对比:算账知“南北”

“北京热力集团电厂出来的热水130℃,送到一个建筑下面,经过热交换器把热量散掉,变成了60℃的回水回到电厂。”刘荣抛出了热电联产中“大温差”概念。

“大温差”供暖的优势在哪里?刘荣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长输大温差系统举例,古交电厂修了一条长38公里输管线给太原市供暖,“经济账”要比不修管线更划算。

刘荣算了一笔“经济账”:北京热力集团从附近的燃气发电厂买的余热,需要87元/GJ(能量单位);古交这个燃煤电厂余热出来只需要15元/GJ。即使修了管网,它的成本造价折算只需要35元/GJ的成本热量。“既经济划算又节能减排。目前济南、银川,包括石家庄都在考虑长输大温差系统的城镇集中供热。”

谈及北方供暖未来的趋势时,刘荣表示,除了利用“大温差”供暖,还要低温供热、多热源联合供热、智慧供热等。

那么南方供暖与北方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呢?在刘荣看来,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和北方不一样,南方地区化石能源比较匮乏,它什么多呢?水多,经济发达。因此,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特别适合。比如重庆北辰CBD地区水源热泵做到400万平方米,不光供热,夏季还制冷。同时城市的生活污水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提取热量,为城市进行供热和制冷。此外,对于南方低建筑密度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地埋管,用地源热泵系统来做供热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合适的模式。比如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目前这个地区实际开发量,地温能的开发量理论上可以供供暖供冷面积2.6亿多平方米。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供暖,实际上可实现冬天供暖面积52亿平方米,夏天制冷面积达39亿平方米。

“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南方居民的供暖半径不宜过大,供暖周期那么短,还需考虑管网投资和运营维护的经济性。根据夏热冬冷地区采暖期短、负荷小、间歇性的特点,采取适宜可再生能源供暖。”刘荣这样说。

创新:地热能的未来

创新,其实一直是这个传统行业的另一面。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峰介绍说,陕西西咸新区和西安市的部分地区已开始推广干热岩供暖。“干热岩属于地热供暖,但它不抽取地下热水,也不使用地下水,清洁环保、稳定可靠,在经济和环保方面优势明显。”

这是一项什么技术?李建峰表示,“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暖技术”就是干热岩供暖的技术名称,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2000米至4000米深度高温岩层钻孔,通过相关设备将地下深层热能导出,通过水循环专业设备向地面建筑物供热。

李建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干热岩供暖小区———西安的紫禁长安小区,小区总户数近2000户,总供热面积30.6万平方米。干热岩供暖设备2016年1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投入费用200元/平方米,使用了两个供暖期设备整体使用情况挺好,设备用电量330万千瓦时左右,总体费用190万元,较市政集中供暖标准5.8元/月·平方米,费用降低了一半。

李建峰介绍说,对于建筑面积1万至10万平方米单个干热岩供暖项目,通常的做法是在项目用地红线内安装地下“干热岩”换热器,在项目地下室设备间安装换热机组,通过“干热岩”供暖系统的工作将地热输送到用户。除了机房,紫禁长安小区干热岩供暖系统还有20多个打入地下2500米的中深换热孔。“这些换热孔是用石油钻机打的,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换热器,通过热泵机组将地下热能导出。最后,通过机房的专用设备向地面建筑物供热。每个换热孔的直径只有200毫米,可以打在路边、绿化带的任何位置,对建筑地基无任何影响,地下无运动部件。换热孔地面盖上井盖,不占地、不影响美观。”李建峰说。

目前,我国地热能产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虽然地热供热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地热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对此与会专家建言:我国地热能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一是亟须全面查明地热能资源分布,为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制定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地热能资源和取热的边界和标准。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金融资本参与地热能产业规模化开发。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建立地热能资源发展专项资金和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展技术协同攻关。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