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何享健:跨越“两个时代”的红周刊富豪榜首席

红刊财经 文 | 李壮

“2019红周刊富豪榜”排名首位是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以其2019年三季度末的持股数量计算,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达1218亿元。实际上,即便往前推几年,何享健的名字一直在红周刊富豪榜的前十之内。

在A股公司的企业家群体中,何享健是少有的几位在改革开放前创业并在改革开放后持续做大事业的企业家之一。跨越“两个时代”的他缘何在企业界长青?

为“解决就业”而“创业”

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的何享健,只有小学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时只是一名街道干部。因为辖区内没什么企业,街道办在帮群众就业方面非常困难。这促使何享健带头发起“生产自救”,联合居民筹集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生产组。

落后的机器,困难的销售,让生产组长年挣扎在死亡线上。直到1973年,随着国家引进一批民生项目,何享健带领的“生产组”获得了一些订单,经营才有了改观。之后,他们根据市场变化连续转型,生产过五金制品、汽车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等产品。到1977年,从“生产组”演变而来的“汽车配件厂”年利润有2.6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成绩。

改革开放后,何享健带领的工厂为国企配套生产风扇配件,并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自制台扇。1981年,“美的”风扇诞生。在那个电风扇大普及的年代,美的年赚净利超过40万元,基于此,何享健希望进一步做电风扇市场老大。为此,他建立研发部门同时从国企聘请兼职工程师,来开发新技术和产品。1984年,风扇市场竞争白热化,美的推出新品“全塑风扇系列”,一举取得市场领导地位。

在风扇市场风生水起之际,何享健还注意到很时髦的空调产品。早在1985年,美的就有了自己的空调设备厂。但到1987年,美的空调月产量徘徊在200台左右,公司运营入不敷出。而此前一年,美的甚至不得不向员工们筹资来渡过难关。直到1988年美的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公司经营困难的局面才根本改变。

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段“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特殊时期,在许多民营企业家犹豫不前,何享健却以独有的洞察力继续推进美的事业,包括投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以扩大空调产能,从全国广募人才以及筹备新业务等。

同时,何享健还抓住股份制改造的时代契机,为美的争取到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并在1993年成功上市(粤美的,后变更为美的电器、G美的、美的集团)。

上市后,美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头几年,美的大力发展多元业务,在空调和电风扇以外,还发展了微电机、金融、房地产、证券业等业务,这种多面出击最终在1997年演变为一场灾难。1997年后,何享健带领美的聚焦于白电领域,同时推行事业部制度,使得美的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正轨。

从1993年到2018年末,美的集团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3%;公司总市值比上市首日市值翻了135倍,市值年复合增长率为22.7%;2014-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最低为25.63%。而何享健持股市值,也翻了109倍。

“唯一不变就是变”

从美的的发展历史来看,美的在1997年的事业部制改革为其激活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这套事业部制度是以权力下放到事业部以及以总经理为核心,事业部有极大的自主权利。但绩效考核同样严厉,若不达标,事业部管理团队要集体辞职。

另外,美的还是2000年实施管理层回购(MBO)计划的公司之一。这让美的的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因为这让管理层和企业利益彻底统一起来。美的集团现任董事长方洪波,就是从美的管理层中涌现出来的。

以上这些都构成了美的不断迭代的动力,今天,美的已经从白电企业转型到“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创新业务四大板块业务的全球科技集团”的定位。这也成就了何享健多年占据富豪榜前十的位置。

如今美的依然保留着何享健的精气神。他说过:“在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在这种求变以外,他还要求:“宁愿走慢两步,也不能走错一步。”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