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职场法则,第一健康,第二提高认知,
闫肖锋
我在微博上转过一个问题:假如回到2019年年底,你准备干什么?
很多人回答当然是给疫情预警。但假如疫情不可避免,你准备干什么呢?
疫情即将结束,可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不知王兴还是马云说的:2019年大家都难,但十年后看,2019年是最好的年份。
每年年初,我们每个人在朋友圈里多少都会看到几条蠢蠢欲动的跳槽宣言,“领了年终奖就炒掉老板”、“跳槽加薪迎娶白富美”等等,今年不一样了,我发现朋友圈里这样的豪言壮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想上班”、“我离被裁还有多远”、“工作挺住”、“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工作?”这,就是求职者的心态及求职预期的变化。
在此,我要给在职场中的新秀,非常有个性的90后、00后员工们提个醒。
在传媒眼中,公司空调不够冷,wifi不够快,老板不懂自己,这些都成为了新一代员工辞职跳槽的理由。那么,这场疫情后,应届毕业生和职场新人还那么随性吗?
在此我提供三条分享:
有很多年轻人说,我想去搞娱乐,或去当网红,不是很好吗?(好像前些年的一个调查说,大学生中有四成的人将来想当网红。)
依我看,网红不是一种职业(因为每人都能红,非常不稳定,下一秒红的就是他人了,“每人都有权出名15分钟!”),因为不能持久。或者说,以后会当网红是一项基本职业需要,你要善于营销自己、传播企业产品品牌,这是基本标配,但不是职业,而是一种能力。这是我的第一个忠告。
当个一时的网红做做兼职倒是可以。有人在疫情期间当网上兼职英语老师,收入还不错呢!
第二个忠告是,除了要有网红能力外,未来,新自由职业模式正在崛起,需要打造斜杠青年!(法律VS财务,白领VS滴滴,工薪族VS小店或网红)双专业,跨界知识即T型知识结构,FIN TECH,法律与金融,传播与市场,谷歌与人类学——谷歌为什么需要人类学冷门专业的雇员?
最后,第三个忠告,想在对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一句,能干起来先干起来,不要“懒就业”“缓就业”,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职场变故,希望每次变故都成为你的职场资本!
关键不能丢失行动的能力!
最近,看了电视剧《安家》,其中有个小伙子叫“985”的。名校毕业去干中介合适吗?当然合适!可以干高素质楼盘呀。先干起来再说!
然后,我再给中年人分享一条自救之路。
是时候关怀一下身处职场的中年职场人。2020年的开局更让很多上有老下有下,中间又有各种贷款、信用卡要还的中年人几乎崩溃。降薪、只发基本工资、无限期停工,甚至公司倒闭等各种职场困境,但房贷、车贷、花呗、信用卡、一日三餐、孩子抚养费一样不能少。巴菲特说:“当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职场的艰难时刻,如何“保住饭碗”,甚至升职加薪?什么样的人不仅不会失业,反而会因祸得福,得到意外的发展和收获?
先说个段子:区块链工程师的段子,说是有位标名为工程师的人在婚恋网上长时间无人问津,后来有人提议在工程师前面加上“区块链”三字,结果立马应者云集。
你追热门职业就追得上了吗?有人将选职业当选股票做。如果按巴菲特持仓的单子,那不是人人都发财吗?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多数人都赔钱。
疫情之后,倒是给了自己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自己所在的这个岗位的一个机会。
过去我讲过,要对行业、自己所在的行业、企业、岗位和个人兴趣来个重新调研,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对中年职场人即35岁左右的人,我有两点分享:
首先,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优势,比如经验、人脉、人格魅力。你也可能不是领导岗位,但也可以成为团队的中心。
你要牢牢把握住你现有的优势,不可跟年轻人争他们的长处,比如体力、快速等,而是上面说的人脉、经验、人格魅力。
此外,我经常提醒,要建立自己的T型知识结构也很重要,即要有T型思考的习惯。
什么是T型知识体系?简单说就是一专多能(一竖代表知识的专业程度,一横代表知识的广度)。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越专越好。触类旁通的跨界知识,则越广越好。
你要跳槽或转行,就得在T那一横中去寻求跳槽的机遇,找到与专业最契合的跨界领域。当然,也有干脆换专业的,这是件更痛苦的事。
比如,从新周刊出去的人物分析。传媒经验是万金油,可还得专一行啊。
第三,心态平衡的人,或者性格与岗位匹配得好的人。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换工作除了兴趣爱好外还要看性格。
我查了一下,发达国家每个职业的单位小时薪酬,一般讲,高时薪的岗位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不跟人打交道的,比如说这些软件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等;另一部分是跟人打交道的,比如说marketing、公关人员,还有包括包括理财师,还有就是人力资源主管,很强调跟人的沟通能力。
按照这样两分法,在蓝领工作中也同样可以划分成不跟人打交道和跟人打交道两类:不用跟人打交道的比如说是水电工、建筑工人、架子工,这些岗位的工资都很高,还有跟人打交道的比如说月嫂、催奶师、外卖小哥收入也不错。
那么,你是个愿意跟人打交道的人呢,还是个不愿意跟人打交道的人?
所以,不要刻意老想着“保住饭碗”,好心态,要从你的知识结构和心态上去调整,以便让自己更有职场竞争力。
现在的职场早已经没了“铁饭碗”,职场变故是大家随时可能要面对的难关。“如果失业,你的存款能坚持几个月?”是这次疫情给职场人留下的思考。疫情犹如一次职场警钟,职场求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虽然,你现在你做得还不错。但请时刻保留你能离开的能力。怎么讲?没有永远的朝阳产业,没有永远的朝阳企业。所以唯有提升自己。
所以,我给大家出的分享是:
第一,身体。健康是本钱,没有免疫力就没有职场安全。在此,给街头采访时说疫情结束后“我要跑一次半马”那位回答者点赞。
第二,认知。不但要有行业认知还要有跨界认知。
第三,要抗打击能力。一个人的竞争力不是看他能承受跌得多惨,而是看他反弹的有多高。
假如我是面试官,会问应聘者这样三个问题,你的薪酬要求是什么及工作预期是什么,一生中最得意的事,一生中最挫败的事及如何应对的、效果怎样。这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抗打击能力。
当意外来袭时,有个“灵魂三问”,那就是:你能依靠谁?你会拖累谁?你是否有抗风险能力?能脱口而出回答上来的没几个。
所以,在当下,政策面上是稳就业,企业是稳业务,对应个人,就是稳岗位。但因为行业洗牌,工作模式革命,必定伴随职场挑战——不换岗位也得换思路。
回到2019年年底,你准备干什么?最好是更新思维、备足粮草!产业调整因疫情加速了。
2020,祝你能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