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吃鱼还得看中国“脸色”
美国原本就拥有超长的海岸线,特别是东部的缅因湾,那是曾经跟纽芬兰渔场齐名的鳕鱼黄金产地,虽然鳕鱼资源在上世纪90年代崩溃以后,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恢复,但现在却还有波士顿龙虾撑场面,美国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波士顿龙虾产地。
当然还得算上从俄罗斯手里“购买”的阿拉斯加。别的不说,光是阿拉斯加的渔业资源,就是个超级大鱼矿,野生三文鱼、帝王蟹和狭鳕鱼等底栖白鱼都是美国水产业的龙头产品,所以,美国也当之无愧,是全球水产品出口排名第四的国家,妥妥的渔业大国。但颇为尴尬的是,美国同时也是个渔业小国,因为美国人吃的90%的水产品都依靠进口。
明明自家海里的鱼很多,为啥美国人吃的鱼还得依赖进口?因为鱼还得加工成鱼块才能销售。欧美人吃鱼怕刺是出了名的,所以,一般吃的也都是没有肌间刺(小刺)的鱼,而且美国各大超市卖的,都是处理好的,冷冻鱼块或者鱼柳。抓鱼可以用高效的工业拖网渔船,那么如何处理抓上来的鱼呢?如今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能够跟一位熟练的杀鱼工人相比的加工机器,所以处理一条鱼,主要还是得依靠人工。
美国的人工,相比我们国内,贵出不少,所以,不只是美国,还有欧洲的俄罗斯等渔业大国,在上世纪末,就把目标对准了水产加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国,因为中国不但人工便宜,而且产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又有保证。所以,欧美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骚操作”。
他们先把原料鱼卖给中国水产公司,再从中国水产公司手里购买加工出来的成品鱼肉制品。去中国转一圈的成本,跟自己在国内搞相比,反而优势明显,这也是为啥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水产加工业发展成了全球的行业标杆,而美国的水产加工业,特别是针对部分像鲽鲆类、黑线鳕和蟹类(帝王蟹、雪蟹和珍宝蟹等)水产品的加工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这也是美国人吃的水产品90%以上一直要依赖进口的一大原因。
除了水产加工业薄弱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本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策,让自然水域内的水产养殖一直无法发展。保护政策执行最彻底的莫过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全州禁止在自然水域内养殖有鳍鱼类,本来该州的自然水域非常适合养殖三文鱼,如果开发起来,完全能够满足全美三文鱼消费市场(2018年,三文鱼消费量,欧洲100万吨,美国40万吨,中国8万吨)。
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三文鱼资源,美国果断放弃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转而从智利和欧洲进口养殖三文鱼,就连自家产的各种野生三文鱼,大部也是送到中国去加工,然后再进口,确实非常“辛苦”。虽然现在美国国内也开始发力三文鱼养殖,但因为政策限制,清一色采用的都是陆基RAS养殖系统,也就是在陆地上全封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成本高,但胜在养殖密度大,而且还可以省下运输成本和关税,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当然,除了阿拉斯加,其实整个美国联邦都差不多,超长的海岸线,几乎都不被允许开展近海水产养殖。特朗普在搞贸易战的时候就发现了美国水产业是个“烂摊子”,虽然交易额不大,但水产品毕竟是涉及民生,也就是涉及美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领域,处处受制于中国水产业,让他的贸易战打得一点都不酣畅,于是他痛定思痛,在去年五月份,第一次将联邦的自然水域养殖给放开了。
不能放开手脚搞水产养殖,确实让美国的水产业非常被动,中国的罗非鱼也正是利用了美国的这一弱点,在最近十几年强势发展起来的一个特例。罗非鱼这种给点水就泛滥的外来引进鱼种,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却经过中国广东和海南地区的养殖企业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它跻身全美鱼类消费量排行榜第四的养殖鱼种。而且罗非鱼的成功不但体现在消费量上,更是在知名度、消费年龄跨度、消费地理覆盖等数据上,跟鳕鱼旗鼓相当,不得不说是一个水产界的“奇迹”。
这个奇迹还真得打上引号,因为这个成功算是个“惨胜”。罗非鱼为啥能够打开美国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便宜。在美国本土,有阿拉斯加产的狭鳕鱼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因为产量大,阿拉斯加的狭鳕鱼每年的捕捞配额超过100万吨,在阿拉斯加当地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狭鳕鱼加工业,大部分能够国内自己加工,无法处理的则出口中国进行加工。狭鳕鱼作为美国传统的白肉鱼类,有非常好的市场基础,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
另一个竞争对手,则是越南产的巴沙鱼。巴沙鱼跟中国的罗非鱼走的都是低价路线,都是去皮去骨的鱼块,价格也极具竞争力,除了前几年经常暴出食品安全问题,在美国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想要跟这两种鱼类竞争,罗非鱼只能更便宜。罗非鱼是出了名的好养,饲料用全素的就好;抗病能力强,用药少,可以大密度养殖,而且成熟快,所以在国内的价格一直上不去也是这个原因。除了在养殖上控制成本,还有就是在加工上下功夫。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罗非鱼全产业链几乎发展到了极致,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同时,品质却没有打折扣,反而因为加工业的各种黑科技,拥有了无法比拟的竞争力。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罗非鱼进口均价为$2.79/kg,除了我国台湾产的罗非鱼价格低于该价格,其余进口国的价格均远远高于这一均价。洪都拉斯进口量排第三,进口均价为$5.82/kg;之后的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的均价更是超过每公斤6美元。
就是靠着极致的成本控制,高性价比的罗非鱼才能在美国市场,俘获大批美国中低层消费者。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就很快波及到了罗非鱼,原本就依靠价格优势打江山的中国罗非鱼,在25%的惩罚关税面前,很快成为让美国人也吃不起的“高端”鱼种,因为罗非鱼产业链能吸收的关税有限,大部分都加到消费者头上了,很多美国人只能多花钱选择其他的可替代鱼类。
在贸易战面前,除了罗非鱼受到打击,很多美国送到中国加工的真鳕、黑线鳕、帝王蟹、野生三文鱼等鱼类也受到波及,因为关乎美国自身利益,美国又对这些鱼类进行了关税豁免。就在美国疫情刚爆发那会儿,也对小规格的中国产罗非鱼制品给予了短期的关税豁免,为的就是给美国中低端消费市场一个缓冲时间。
水产贸易额,只占到中美贸易的1%都不到,却像一根鱼刺一样,一直卡在美国人的喉咙里。想要寻求解决之道,无非就是发展国内的水产加工业和国内的水产养殖业,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而且短期内也很难见到成效。水产业对于美国,跟芯片业对于中国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有大力发展芯片业的动机和决心,可美国对于水产业来说,真心没那个劲儿。要不了多久,美国人就会对中国的罗非鱼招手:快到碗里来!(完)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