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转眼之间,又快过年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菜篮子里的猪肉价格就格外牵动人们的心,而肉价高低则取决于供求关系。今年因为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肉供应一度紧张,导致肉价大幅度上涨。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后,一场生猪产能“保卫战”在各地打响。那么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现状如何?记者日前到四川省生猪养殖大县三台县进行探访。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的青龙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全村440户村民,从事养猪的有84户,大多都是小的散养户,村里存栏母猪800多头,每年出栏育肥猪14000头左右。记者看到,每天都有出栏的育肥猪卖出去。养猪户们正在陆续补栏仔猪,有两家养猪户正在扩建新的猪舍。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忠全说:“老百姓赚钱了,从6月份到现在,基本上我们这个村卖了7000多头猪。基本上一头猪有2000多元利润,7000多头猪就是1400多万元利润。”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青龙村始终没有疫情发生,猪的健康状况良好,这得益于村里的防控措施做得好。从今年年初开始,青龙村就组织养猪的村民们成立了联防队,明确了防控重点,加强了防控措施,在村外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统一消毒、合作社成员轮流值守、养殖区域封闭管理,大家抱团求生存,有效阻止了非洲猪瘟的入侵。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廖军是青龙村的养猪户,前两年生猪市场低迷的时候,他把自家的猪卖完,外出打工去了。

近两三年,青龙村相继有一些养猪户像廖军这样放弃了养猪,全村的养猪户一度减少到61户。外出打工并不容易,去年年底,廖军回到村里,当时猪肉已经从高价开始回落。廖军在观望,到底该不该重新养猪?他找到村里养猪合作社的人合计。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大家一起算了笔账,综合计算饲料、人力、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就是用饲料价格计算养殖成本,综合计算下来,自繁自养的养殖成本在每斤7元左右,出栏一头130公斤的肥猪成本大约是1820元。当毛猪价格达到7元时,可基本实现养殖盈亏平衡。如果购进仔猪育肥,仔猪价格较高,养猪的成本会高,盈亏平衡点就会提高到12元左右。所以,即使将来猪肉的市场价格回落,只要生猪出栏价格不低于此,猪依然可养。算清楚了账,廖军重燃起了养猪的信心,加入了村里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开始投入养猪。

廖军家的一批猪育肥出栏,25头母猪也开始陆续产仔。他新建了700多平米的猪舍,迎接这批小猪的到来。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近几个月里,青龙村共有20多户像廖军这样的养殖户看到了养猪的发展势头和国家的扶持力度,回到村里,重新发展养猪。青龙村的生猪养殖户已经恢复到了84户。怎样帮助这些小的散养户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青龙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了作用。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2008年,村里的20多户生猪养殖户自发联合组建了养猪专业合作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经拥有328户成员,辐射带动了周围村的养猪户。合作社采取“七统两分”的模式发展生猪产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优良种猪、统一配送安全饲料、统一提供防疫服务、统一提供融资担保、统一监控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生猪产品等,养猪户分户生产经营,分户核算。

今年1至11月,青龙村出栏肥猪13600多头,11月底存栏生猪5900多头,同比分别增长7%以上。

三台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和调出大县,年出栏生猪常年保持在100万头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猪户有十几万户。近两年,散养户逐渐减少,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县养猪户减少到3.3万多户。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生猪散养户近几年急剧减少的原因,一是近年来环境污染治理对生猪养殖影响很大。场地、疫病和市场波动是生猪养殖的三大障碍。养猪户缺乏养猪的信心。而非洲猪瘟加速了小散户的退场,他们大多不用配合饲料喂养、卫生条件差,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生物安全设施。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专家指出,中国生猪产业正从以散户为主到规模化为主的过渡阶段。 在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思路也开始明晰。201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大力促进转型升级。一方面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规模化养猪场;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猪场,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三台县相继引进了新希望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依靠这些企业帮助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同时也在生猪养殖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花园镇八字老村的刚镪生猪养殖场,也是村里唯一一家加入了“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大军的养猪户。这个养猪场有两个猪舍,养了800头猪。2014年,陈碧英跟新希望集团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双方签订协议后,农户只需要负责商品猪育肥,公司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统一回购销售。

生猪养殖的“公司+农户”模式开始于1985年,当时的农户都是小散养猪家庭。随着时代变化,“公司+农户”模式也在不断演变。2008年,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目前,这已成为我国养猪行业的一种主要模式。各公司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升级改造,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的家庭农场都是存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陈黎是三台县花园镇的养猪户,7年前,他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养猪,开始走的是自繁自养的传统养殖路子,由于经验不足,一直赔钱。

从2013年12月开始,陈黎开始和铁骑力士集团合作,加入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养殖户的猪苗、饲料、药品都是公司提供,花费多少钱都记在账上。猪养好了公司回收,进行核算,除了每头猪的代养收入,如果市场行情好,养猪户还能获得高于合同卖价部分10%的分红。

除了“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现在各大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养猪规模更大、标准更高的“公司+养殖小区”的养殖模式。

“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养殖小区”的模式,对于农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降低了养殖风险,种苗、饲料、疫病防治等都由公司提供。农户前期只用投入人工、场地和水电。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公司会承诺最低收购价,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也按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样就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陈黎建设了标准化的养殖场,猪的存栏量也发展到了2000头,一年纯收入约70万元左右。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最近,由于猪肉价格较高,加上政策利好,各企业在市场上抢滩占地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成为各公司抢夺的目标。这对于养猪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各公司为了抢夺养殖户,会承诺给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厚的利益分成,这无疑增加了养猪户的收入。

今年,陈碧英跟三台县本地的一家饲料公司签约。这家饲料公司为陈碧英提供的服务,除了每头猪200元的保底之外,剩余的利润部分,公司会给陈碧英比较高的分红。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专家指出,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加速了我国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的步伐,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水平不断提升。官方数据显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出栏数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34.5%上升到2018年的49.1%。每年平均有430万中小散户退出。

生猪产能“保卫战”打响 这些养殖户们有秘诀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说:“小散户会自动退出,这部分退出一定会被标准化规模养殖所替代。标准化规模养殖里面,由于竞争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所以它会向集团化去过渡。未来我们养猪应该是向着规模化、一些大型的养殖企业,向着少用工,能不用工的地方尽量不用工,这种要求不管是以前的机械化、现在的自动化,还是智能化,就一定是很多大型养猪企业选择的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各项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加上市场行情的带动,生猪养殖场户补栏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随着生猪出栏逐步增加,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将会有所增加,整体供需形势有望好于预期。不过这场“保卫战”的意义不只是解眼前的急,它更推动中国养猪业的模式和布局优化升级。面对考验,很多中小散户联手做大,或者傍上大型养殖企业,养猪更加科学、规范、规模化,抗风险的能力更强,对市场的变化也更加敏感,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持久。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