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走近百岁老兵陈训杨

  走近百岁老兵陈训杨——
  盛光与萤火

走近百岁老兵陈训杨

  临别时,陈训杨又缓缓举起右手。这是一名老兵饱含深情、凝聚无数荣光的军礼!夏一军摄

  故事开始前,记者想先问这样一个问题——

  你有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吗?

  如果有,你藏了多久?

  如果,这个秘密,是你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你,还能藏得住吗?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复员返乡后,却把用鲜血换来的赫赫战功当成“不能说的秘密”埋藏在心底。这个秘密,他一守就是60余年。

  他叫陈训杨,今年已经100岁。如今是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那天,记者见到他的时候,老人正坐在院子里和老伴儿拣茶籽,悠闲地晒着太阳,脚边卧着一条土狗。这幅秋日里静谧的画面,让你不忍上前去打扰。

  如果不是那深陷、坍塌的左眼眶,可能没有人会把眼前这位安静慈祥的老人和70多年前那一次次残酷惨烈的战斗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有人知晓这是一位在炮火硝烟中荣立过2次一等战功、1次三等战功的老兵。

  信 仰

  “只要有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就够了”

  如果不是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陈训杨或许同无数个农村青年一样,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历史永远没有如果。排行老七的陈训杨先后失去了6个哥哥:两个参加红军失去了联系,两个被日军炸死,还有两个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不返。

  有这样一句话,“在大时代的漩涡中,我们都是小人物。”

  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内忧外患,无辜无助的百姓流离失所。生于1920年的陈训杨以及他的家人也难逃“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命运。

  “双手被死死地用绳子捆着,骗我说只是去运送装备。”如今,老人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被抓的情形——1948年,由于战事吃紧,陈训杨最终也被“抓到”国民党部队入伍。

  当兵不到4个月,陈训杨在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这次被“抓”,却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那碗面吃得好香哟!”陈训杨刚被俘,一位解放军班长就递给他一个高粱面儿的窝窝头,让他先垫垫肚子。可窝窝头太硬了,咬不动,班长就带着他去炊事班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70多年过去了,老人还是忘不了那碗面的滋味。

  是拿遣散费回家,还是留下参加解放军?当时,年轻的陈训杨面临着选择。他隐约觉得,这支队伍和国民党的军队,不太一样。

  “在我们老家,这是孝子孝女才干的事情啊!”俘虏诉苦大会上,陈训杨含泪诉说了自己失去父母兄弟的悲痛,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连长、指导员临时制作了8块灵牌,带着全连官兵和他一起祭奠亲人。望着托举灵牌的连长和指导员,陈训杨心里有了答案,他要和解放军官兵走一样的路。因为,这是一条向着光明和美好的路。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此刻的陈训杨,在共产党的队伍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作“人民”——他是中国人的大多数,是陈训杨自己,是他逝去的亲人,是他的战友、邻居,是他见过的许许多多普通的老百姓……他打仗,是为了他们!

  就像一名红军战士曾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我们不仅懂得怎样打仗,特别懂得为什么要打仗。我们的生命已经贡献给革命了,我们一点汗,一滴血,都是为工农而流。”今日,已无从考证这个战士叫什么,但我们确切地知道他、知道陈训杨信仰什么。

  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陈训杨对指导员说,“我来晚了。”指导员说,“不晚,万里长征才开始第一步。”就这样,陈训杨踏上了一心跟党走的“长征之路”,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停下脚步……

  即使在“文革”中,陈老遭受不公,他仍然惦念着要把党费交上;平反后,组织上要将当时扣除的工分给他补上,他却并不在意,说:“只要有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就够了!”

  有件事,陈训杨的儿子至今记忆犹新。1950年,在剿匪途中,陈训杨的左眼被弹片擦伤。多年后,年近七旬的他旧伤复发,左眼球被摘除,共用去医药费630多元。镇民政所知道后,让陈训杨的儿子带着住院发票去报销。没承想,陈训杨却狠狠斥责了儿子:“家里出不起这笔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为了防止家人再去报销,陈训杨干脆将住院发票全部撕掉。

  功 勋

  “我们哪里知道,主角竟是他”

  藏起的是功名,藏不住的是老兵身上的“勋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