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和平方舟”的和平魅力
-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陈国全 杨悦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蓝色大洋上,“和平方舟”破浪而来。船身上那个巨大的红十字标识,在晴空下格外醒目。
蓝色星球上,这艘船所到之处,留下一路赞誉——“感谢中国”是最多的赞美,“中国是好朋友、好兄弟”是最多的评价,“希望‘和平方舟’再来”是最多的期盼。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究竟是怎样一艘船,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
“当海螺吹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中国朋友”
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内,有一面令所有船员为之骄傲的文化墙——
红棕色的木质底面上,镶嵌着一个个闪耀金属光泽的徽章。这是入列11年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勇闯大洋、“邂逅”各国军舰的独特留念。
“这面墙记录着医院船曾经去过哪些国家,参加过哪些任务,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望着满墙的舰徽,任务指挥员感慨道,“如今,世界各国的很多军舰上也同样有我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舰徽!”
当国外友人看到这份“沉甸甸”“亮闪闪”的履历时,也更能体会“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使命之重。在这艘医院船上,成百上千的外国病患在中国海军医护人员的悉心诊疗下,告别了病痛。
汤加一名青年子弹入体4年,因靠近心脏手术风险大,多次求医未果。船上医务人员精准定位,仅用23分钟就将他体内的子弹取出。
格林纳达的女患者格瑞斯林,经过海上医院船医生的手术治疗恢复光明,重新看清阳光明媚的世界。
斐济小女孩戴安娜,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下肢的畸形被成功修复……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这样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对到访国的民众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来或许对中国并没有太多了解。但现在,“中国人”和“中国”在他们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
那些穿着蓝色迷彩、面带亲切笑容的军人,就是中国人;那些身着白大褂、妙手回春的海军医生,就是中国人;那艘传递和平希望、播撒健康幸福的“大白船”,就是中国……
2017年,医院船访问加蓬,恰逢中国国庆节和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日子里,医护人员不仅没有停诊,反而满负荷工作,累计诊疗6092人次,辅助检查3554人次,手术43例。
加蓬政府高级官员深受感动,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11名任务官兵授予国家荣誉勋章。
同样被感动的,还有“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所有官兵。
医院船战士郅东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一名当地人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们跑。大家以为他想卖木薯,就问多少钱。他说:“中国人免费。”
时任医院船船长章荣华忘不了——在瓦努阿图,“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鸣笛起航,当地民众驾着小船送行,一边唱歌一边向大海里撒下朵朵鲜花。
医院船军医蔡金辉忘不了——在肯尼亚,“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缓缓驶离时,码头上突然出现一支插着五星红旗的摩托车队,前后足有1公里长。
时任指挥员忘不了——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港,当地民众为中国海军送行。一位民众代表将一个大海螺递到他手上,深情地说:“当海螺吹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中国朋友……”
驶离莱特湾,“和平方舟”满载着一船茉莉花香起航
2013年夏天,“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文莱,参加东盟“10+8”防长扩大会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联合实兵演练。医院船在演练中的精彩表现,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医院船一定会在未来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发挥重要作用。”
没想到,“未来”很快成为现实。同年11月,菲律宾遭受超强台风“海燕”袭击,海啸席卷了莱特湾海岸,道路上满是泥泞,椰子树被吹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近岸的建筑许多都成了危房。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临危受命,疾驰救援。当时,码头已经被毁,医院船无法靠岸,只能在莱特湾抛锚。医护人员换乘小艇上岸,争分夺秒开展救援。
时任海上医院院长孙涛还记得,他们上岸时已是下午4点。面对灾民,孙涛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我们是中国政府派来帮助你们的,我们医院船上有良好的环境和设备,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能力救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