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枚核弹待命,2000架轰炸机随时起飞,一次性灭
核武器的出现,既带来一场里程碑式的军事革命,也让人类快速自我毁灭成为了可能。不过,也正是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终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给亚太带来和平。
二战后,美苏两大霸主因朝鲜战争彻底交恶。战后,双方拉开了疯狂的核竞赛。因为美国研制核武器的时间早于苏联,白宫曾不止一次地想率先发动灭国式核战争,将苏联从地球上抹去。
之所以想采用核战争这种残忍的手段击败对手,美国主要是基于几种因素考虑的:首先,有了朝鲜战争失败的教训,美国知道想以地面战争的方式击败苏联根本不可能。其次,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有限的军备预算全部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再次,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苏联正在奋力追赶,但还不足以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
在决定了大规模核打击政策后,美国加快了核武器生产速度。自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仅用了7年时间,美国的核弹头库存就达到了18000枚,并且大批量生产战略轰炸机,在欧洲多地部署中程导弹。在这一背景下,一份让人不寒而栗的《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计划出炉。
根据后世的爆料,这份厚度达800页的计划拟定,在核战争爆发时,美军将立即对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1860个目标投掷约3500枚核弹,快速取得战争胜利。而在弹道导弹技术尚未成熟的当时,投弹任务就完全交给铺天盖地的轰炸机部队,为此,美军计划出动2130架B-52、B-47轰炸机以及其它伴飞机型执行大轰炸任务。而打击目标则锁定在对手的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预估,这次核战将导致中苏以及东欧国家3.6亿~4.25亿人口被消灭。届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的苏联除了冒烟的、有放射线的废墟之外,不会剩下任何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发展制衡,这份堪称人类灭绝计划的核战方案终被否决。不过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双防核弹头数量激增,核战阴云始终笼罩在人类头顶,任何军事异动都可能成为核大战的导火索。
直到苏联解体后,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核战的风险才被降到最低。如今的世界,虽然战火不断,但很少见到两个有核国家大打出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核战一旦爆发,就是人类灭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