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帕米尔高原:一段守望绵延58年

  一个边防连队一所边陲小学
  帕米尔高原:一段守望绵延58年

帕米尔高原:一段守望绵延58年

帕米尔高原:一段守望绵延58年

帕米尔高原:一段守望绵延58年

  ③

  俯瞰祖国版图,迈丹只是西陲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小黑点。喀喇昆仑山与天山在此交汇,碰撞衍生出的座座山脉如树叶纹路般,装点着苍茫单调的大地。

  山高路遥,现代文明历经坎坷,才蹒跚走进迈丹:这里电脑仍是稀罕物件,手机信号至今时断时续……

  这里又被称作玛依丹,在柯尔克孜族的语言里,意为“上有油下有粮的地方”。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队伍经过长途跋涉,走到这里扎下营地,因地得名“迈丹边防连”。从连队驻地向西2公里外,迈丹小学静静伫立,两者算得上“比邻而居”。在长达58年的过往岁月里,连队助学兴教、真情守护迈丹小学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祖孙三代,都是迈丹小学的学生”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夕阳还没落下,村民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就提着小板凳,早早来到迈丹小学教学楼前的LED大屏幕前,悠闲地等待着电影晚会的开场。

  对于包括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在内的迈丹村村民们来说,参加由迈丹边防连利用这个LED大屏幕开展的集体观影活动,是每周一次的欢愉时光。

  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今年72岁,是迈丹村原民兵连连长,也是迈丹小学的首批学生。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最初的迈丹小学最多算是个扫盲班,学生除了适龄儿童外,还有不少村里的成年人。由于没有固定校舍,牧民的毡房被轮流当作教室,汉语和数学是主要的授课内容。

  大多时间,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和小伙伴们会选择“泡”在连队里,好奇地观看官兵的学习训练生活,有时还能幸运地摸一摸官兵手中的枪。连队当时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学文化活动。每当这时,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总会蹲在一边,安静地听讲,“有了连队的便利条件,汉语也就越学越好,不仅会说,还学会了写”。

  “我父亲和我都毕业于那儿,前年我的孩子也从那儿毕业了。祖孙三代,都是迈丹小学的学生。” 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的儿子居玛·库尔班说。

  1980年,运转了20余年的迈丹小学流动教学点无法满足当地孩子们读书的需求,连队官兵帮助建起了3间教舍。

  回顾过往岁月,居玛·库尔班留下了许多有关连队官兵帮助他的温暖记忆。

  当时,居玛·库尔班由于缺少练习册和铅笔,只能用折断的骆驼刺作笔,在地面上划拉着写字练习。连队官兵提供的文具,让居玛·库尔班尝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什么滋味。

  “与大多数孤守一方的边防连队相比,我们其实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村民作伴。”迈丹边防连现任指导员彭国棋介绍,虽然他们的守护范围大都是无人区,但在连队驻守迈丹58年的时光里,附近的柯尔克孜族人陆续迁徙到连队周边,形成了如今的迈丹村。

  也正是因为这样,从买买提明玉山·乌斯曼那一代人开始,每一位迈丹村民都曾在迈丹小学求知求学,开启成人立业的生命之途。

  “阔别31年,除了老连队,迈丹小学是最牵挂的地方”

  2017年夏天,在阔别连队31年后,金宽忠回到迈丹。

  76岁的金宽忠重返迈丹,执意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迈丹边防连,抱抱自己当年种的树,看看曾经守卫过的老哨楼;另一个地方,就是迈丹小学。

  在金宽忠眼中,迈丹小学的变化让人惊叹:崭新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食堂、存书颇多的图书室、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学生们吃住免费,宿舍也通了暖气,学校成了全村条件最优越的地方。

  没有人比金宽忠更有发言权。1986年之前,金宽忠在边防服役长达20多年,把青春都“撂”在了帕米尔高原,直到从边防团团长岗位转业回到甘肃老家。

  “天翻地覆,今非昔比!”那天,抚今追昔的金宽忠很是感慨,谈了许多关于迈丹小学的过往印象。不过,他的记忆总是伴随着一些标志性的时间点——

  1963年,他在迈丹边防连当战士时,迈丹小学还没有固定的场所,一位老师、一块简易黑板,算是学校的全部“家当”。像金宽忠那样文化水平高的战士,在业余时间主要任务是兼任老师,给村民扫盲,教孩子汉语和数学。

  1974年,作为迈丹边防连的第4任连长,金宽忠带领战士为迈丹小学修了一处土坯房,作为固定的校舍。

  1985年,金宽忠担任迈丹边防连所在团的团长。在他的推动下,迈丹小学拥有了简易篮球场和足球场。

  令金宽忠欣慰的是,即使到今天,迈丹边防连的官兵,依旧保持着给孩子们捐赠文具的传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