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幸存水兵,忆赤瓜礁海战:对方火力全开,
作者:风千里
“我们的武器只有手里的AK-47步枪,一些火箭筒,以及运输舰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双方交火时,我在605号船上先是看到中国人撤离了礁盘,随后就看到对方的护卫舰火力全开,从12.7毫米机枪到100毫米舰炮,疯狂地向尚在礁盘上的我军与旁边的604舰倾泻弹药,而我们却只能徒劳地用机枪和步枪反击,不一会604舰就已经满目疮痍了。”
——赤瓜礁海战中,幸存的越南605船水兵陈有樵回忆
1988年3月14日,南沙群岛九章群礁附近海域一个寻常的早晨,天刚刚蒙蒙亮,3艘越南武装运输船趁着低潮的时刻,悄悄靠近一块已经快要露出水面的礁盘。43名全副武装的越南士兵搭乘舢板,簇拥着一面红色单五角星旗,涉水登上礁盘,在一片欢呼声中把这面旗帜插进了礁石之中。几乎同时,58名中国士兵则从相反的方向登上礁盘,并和之前登礁的越南士兵发生肢体冲突,双方激烈的叫骂之声甚至盖过了船舶的轮机轰鸣声。而此时,奋力撕扯我军官兵衣服的越南士兵还没有注意到,在离礁盘不远处的一艘舷号502的中国军舰甲板上,三门黑洞洞的100毫米舰炮,早已瞄准了他们。
这艘早已进入战位,随时准备开火的中国军舰名叫“南充”号,是中国研制的65型护卫舰的四号舰。在1988年3月14日早上8:48分这个时间节点前,南充舰与其他65型姊妹舰已经默默地守卫祖国的南海疆界将近20年。而在开赴赤瓜礁之时,恐怕少有人能想起,这款样貌平常,性能与火力平庸的护卫舰,曾是我国造船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此时的中国可谓多事之秋,外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虎视眈眈,内有三年自然灾害对国内经济的重创,加上中苏关系全面破裂,我国的军工产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而此时的南海局势更是错综复杂,海峡长期被封锁,导致我北海和东海舰队力量无法越过海峡驰援南海,美国支持的南越趁机频频挑衅,炮击我国渔船,甚至直接巧夺南海岛礁。
而我国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力量过于薄弱,南海舰队的主力舰只是一艘老旧的南宁号护卫舰,这艘二战时期的日制老爷舰,标准排水量还不到1000吨,火力非常贫弱,而且已经处于报废的状态,其余的就是大批吨位小的扫雷艇和巡逻艇,这样的力量不要所和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对峙,就是和南越海军相比也是相形见绌,南海舰队急需要一款新锐主战舰艇,以缓解我国在南海防务上的压力。
此时中苏蜜月期早已过去,虽然我国已经从苏联方面引进了“里加”级护卫舰的全套图纸与生产技术,并成功研制了6601型护卫舰,这款军舰续航距离过短,面对危机时表现不错,却难以适应南海的远距离作战环境,于是自主研制一款专门用于南海海域巡逻和作战的护卫舰就成了当务之急。1962年,当时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即三机部)正式下达了建造国产护卫舰的任务,新建造的护卫舰被命名为“65”型,鉴于当时复杂紧迫的南海局势,三机部要求要争取在1965年就要实现首舰下水(这也是“65”型名称的由来),并在“三五计划”结束前完成其余四艘舰的建造工作。另外还要求65型军舰尽量采用国家现有产品,保证研制效率。
鉴于海峡的封锁,在项目开展之初三机部计划让广州造船厂负责新舰的建造工作,以避开新船交付时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不过,广州造船厂在建造驱护舰上没有多少经验,于是三机部又计划安排江南造船厂组织大批员工赴广州支援,不过这样一来二去,会极大拖延首舰的交付速度,最终三机部决定让拥有雄厚资源与经验的江南造船厂接手首舰的建造与海试工作,其余4艘由江南造船厂以技术转入的形式指导广州方面建造(上海方面提供成套部件和人员培训,广州方面负责船体制造与总装)。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军舰的建造与交付,又带动给了广州造船工业的进步,为日后为南海舰队就近大规模建造军舰奠定了技术基础。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案。
由于有6601型护卫舰的成功经验做基础,65型护卫舰的前期研制阶段进展十分顺利,1964年初就完成全套生产图纸,当年8月1日首舰“海口”号(舷号209,后改为529)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年底实现下水,并在第二年的8月交付东海舰队试用,而在首舰建造期间,江南造船厂将全套图纸和建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给广州方面学习,在海口舰正式交付的同一天,二号舰“东川”就在广州造船厂开工——这是广州造船厂自成立以来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军舰,同时整个65型护卫舰又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款自行设计建造的护卫舰,无论是对南海舰队,对广州军工产业还是对全中国而言,65型护卫舰的诞生都极具有开创性意义。
65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1200吨,满载1250吨,舰长90米,整体设计是基于苏制里加级和国产6601型护卫舰,舰体采用长首楼线型,配备两台33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可超过20节,续航里程达2700海里/16节,在火力方面,虽然该舰没有装备当时流行的反舰导弹,但依靠3门61式100毫米舰炮和4门37毫米双联机炮,该舰拥有较强的近战火力输出,应对南越海军的主力舰艇绰绰有余,作为一款以护航警戒巡逻,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任务的军舰,65型完全满足了当时南海舰队的实际需求。
【70年代末,在南海海域与美太平洋舰队的FF-1074 Harold E. Holt护卫舰对峙的“下关”舰,此时该舰舷号已变为501】
上面提到,因为有6601型的成功经验,65型的研制建造工作进展顺利,但其中也经历了不少技术困难。
首先就是新型钢材在建造过程中暴露的强度问题。65型护卫舰的船体材料采用国内新研制的901号锰钢,不过该型材料还未经历实践检验。在“海口”舰开工后,人们发现在机舱部位的底部分段施工过程中,肋板与纵桁交错布置的十字接缝边缘出现了多达21处裂纹,单条裂缝甚至长达500毫米,这样研制的焊接断裂实属罕见,整个建造工程为此停工了两个月,江南造船厂成立专业技术小组进行集中技术攻关,并在其他院所的大力协助下,发现主要原因出在不合理的焊接工序上,而非901钢本身的问题。经过对施工工艺的再调整(即采用逐块安装焊接工艺)后,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其次就是让人头疼的动力装置选择问题,6601型护卫舰的蒸汽轮机还未完成国产化,而当初从苏联引进并仿制成功的大功率柴油机又无法适应南海海域高温潮湿的工作环境,万般无奈之下,江南造船厂只得将目光投向一款民用的9缸低功率柴油机上(即43/67型),在经过技术改进后,功率得到有效提升,新改型被作为65型的主机。这样的折中方案虽然饱含着各种无奈,但改进后的民用柴油机马力强大,可靠性好,算是满足了最初的设计要求。
从1965年底首舰“海口”号下水后,到1969年6月,其余四舰全部在广州造船厂建成下水。其间遭受到特殊年代的一定冲击,但在造船厂上下的齐心努力下,终于按期完成了所有建造任务。事实证明,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65型都是一款极为成功的护卫舰,尤其是其优越的适航性更是广受好评,舷号232的南充舰(后改为502舰)在1968年9月8日的一次远航任务中,突遭12级强台风的袭击,在狂风巨浪中,船体在落差十几米的浪涛中剧烈颠簸,最大横摇角达到63度,几乎到了倾覆的边缘,舰上最有出海经验的船员都已经被折腾得七荤八素,而在台风中冲锋陷阵了48小时,两次驶入台风眼,南充舰居然毫发无伤地平安返回,不要说在中国海军,就是放眼全世界,这样惊人的可靠性都是比较少见的。
1974年的西沙海战,南海舰队获得全省,在战后收复南海岛礁的行动中,65型的南充和下关两舰负责支援与巡逻任务,而在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中,65型护卫舰终于获得了与敌舰短兵相接的机会。在越南派出由HQ505号登陆舰,HQ604和HQ605武装运输船抢占我岛礁时,当时舷号已经改为502的南充舰会同“湘潭”舰(053H1型)和“鹰潭”舰(053K型)组成护卫舰编队前往拦截。在看到越军已经登上礁盘并插上旗帜后,南充舰派出33人,与鹰潭舰上的25名战士一道组成突击队,登上礁石与越军对峙。
在双方对骂和撕扯中,越军一名水兵在极度亢奋下,向我军开枪,登礁的我突击队员杨志亮左臂被击伤,早已被“不打第一枪”的命令压抑住情绪的我军等的就是对方这第一枪,登礁突击队迅速撤离现场,恭候多时的南充舰立刻开火,100毫米舰炮,37毫米副炮,以及高射机枪火力全开,舰上官兵和登礁战士也举起步枪支援。
一时间,无论是先期登礁的越军还是登陆舰船上的越军都被南充舰强大的火力打懵了,南充舰100毫米炮弹命中礁石上引发的爆炸,更是一次性带走了数名越军士兵的性命。几轮炮击后,支撑不住的登礁越军只得脱下白色衬衣表示投降。随后南充舰将炮口对准不远处的604号运输船,又是几轮密集的炮火,船体孱弱的604船根本无力招架,很快便起火沉没。
上午9时左右,越军505舰和605船赶来支援,并再次派遣士兵登礁,南充舰配合湘潭和鹰潭舰,以迅疾猛烈的炮火先后将这两艘越舰打得起火燃烧,其中南充舰发射的7发100毫米炮弹直接命中505号舰的驾驶舱与烟囱,舰上指挥人员全部被击毙,舰上的大火一直蔓延了5天。
整个赤瓜礁海战,持续时间不过4个小时,越军几乎被全歼,3艘登陆舰船全部被击毁,9人被我军俘虏,越方记录64名官兵被击毙,其中包括越海军125运输旅副旅长陈德聪少校和604舰长武飞储大尉。而这仅仅是有岸可查的数字,如果算上失踪的人数,越军方面损失的兵力可能高达527人。
我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先期登礁的突击战士杨志亮的一条左臂,以及500余发主副炮弹药,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海军官兵的勇敢无畏的作风与高水平的作战素养可见一斑,同时,也在实战中证明了65型火炮护卫舰可靠的性能和强大的火力。
当海上的硝烟逐渐散尽,65型的使命也行将结束,进入90年代后,随着更新锐的导弹护卫舰的到来,以火炮为主要作战方式的65型已经无法满足南海舰队的作战要求,5艘65型护卫舰先后退役,其中南充舰在1995年进入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但因保养不当,这艘英雄舰最后却因舰体严重老化而于2012年被拖往拆船厂拆毁。
如今,已经升至少将的杨志亮在谈及当年那场漂亮的岛礁遭遇战,还忍不住撸起袖子,像展示军功章一样,给人展示手臂上的伤疤。而这场海上战斗,却给了越南人难以抹去的阴影,每年的3月14日,越南方面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赤瓜礁海战结束多年后,越南海军官兵依旧被南充舰那100毫米舰炮倾斜火力时所带来的恐惧所支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