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曝光49年前机密:中国缴获D-21无人机,意外
49年前,中国曾经意外地缴获了一架美国D-21高空高速无人机。这款先进无人机凝结了美国多项尖端技术,成为中国军工宝贵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冲压发动机、钛合金耐高温材料、星光导航技术以及当时罕见的“铁球漆”隐身涂层,无一不是世界顶级的“黑科技”。
但是,D-21无人机被缴获的后续影响远不止这些。对比历史进程来看,美国“三位一体”的核武器发展计划甚至因此被打乱。这个隐秘历史,还是最近才被美国解密文件披露出来的。
在大约一年前,一份被解密的美国军方文件被曝光。这份文件显示,美国军方在冷战期间曾考虑将洛克希德公司的D-21高空高速无人机改造为“核攻击平台”。
这个计划,将为美国空军提供一种具有远程突防能力的空射高速攻击武器。即使在今天,美国空军依然在追求这种能力,但至今没有实现冷战时设想的目标。
这份机密文件透露,在1971年1月,时任美国空军副部长兼国家情报办公室主任的约翰·麦克卢卡斯曾向国防部副部长戴维·帕卡德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内容是关于改进D-21无人机为核攻击平台的提议。这项计划的存在直到1992年都是保密的,2019年3月美国官方才解密了这份记录和近100份相关文件,让这项冷战秘密计划被曝光。
但是,在美国空军提出这个初步方案仅仅半年后,这项大胆的创意就宣告终止。其中最决定性的原因,就是D-21无人机在同年3月的实战侦察中,因故障在中国境内坠毁。几十年后,这款无人机的残骸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内现身。虽然D-21被缴获的事实,美国当时尚无法确认,但这款高度机密的先进无人机却因这次失败,被彻底放弃。
美国空军的“远程超音速空射攻击平台”的设想,还未正式启动就胎死腹中。
D-21是美国空军在冷战时期高度保密的一款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装备部队,1971年就匆匆宣告退役。直到1977年,D-21无人机才被公开身份。
D-21采用了A-12/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的大量技术,并且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冲压发动机,因此创造了3.2倍音速、2.9万米升限的无人机最高飞行性能纪录,几乎匹敌A-12和SR-71的能力,堪称是“小型化的A-12”。
除了高空高速性能外,D-21还采用了当时仍是绝密的“铁球漆”隐身涂层技术。这种铁基涂料在进行涂装工作时,需施加特定的磁场,使涂料中的铁基小球能够以“特定磁场图形”悬浮于飞机表面涂层内。当雷达波照射在飞机表面,这种涂层可将无线电波转化为热量,从而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信号。可以说,高空高速的D-21无人机(以及A-12/SR-71侦察机)配以隐身涂层后,当时任何防空武器都很难将其击落。
但是,D-21无人机不仅高空高速和隐身性能非常优秀,续航能力也十分出色。D-21由空中母机投放后,可以持续飞行5500公里以上。这种超长的续航力,对急需远程超音速导弹的美国空军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美国军方一直追求打造“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包括陆基洲际导弹、水下潜射导弹以及战略轰炸机。其中,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主要是B-52)在当时仍需深入敌方控制区域,所以容易遭到防空武器和战斗机的打击。因此,战略轰炸机如果能携带远程核导弹,在敌方防空圈外发射,那么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将大幅提升。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开始研发两种可携带核弹头的空射导弹,作为B-52战略轰炸机的武器,分别是GAM-87“天空闪电”弹道导弹和GAM-77“猎犬”巡航导弹。GAM-87“天空闪电”以弹道方式飞行,最大速度为12马赫,射程可达1850公里。GAM-77“猎犬”最大速度为2马赫,射程可达1900公里。
GAM-77“猎犬”巡航导弹由于计划难度较小,很快在1960年服役。但是,美国空军只是把GAM-77“猎犬”当作一种临时性装备,作为“天空闪电”研制成功前的过渡。但是,GAM-87“天空闪电”的研制出现了巨大困难,测试一再延迟,最终于1962年被取消。“猎犬”空射核巡航导弹虽然一直服役到了1978年,但是美国空军对这种导弹的性能并不满意。
当D-21无人机研制成功后,这款突防能力强,而且续航力几倍于“猎犬”导弹的高速飞行器,已经具备了发展为远程高速巡航导弹的潜力。D-21的唯一缺点就是太重,全重达到5吨,但是“天空闪电”导弹同样也是5吨,“猎犬”也有4.6吨,所以这个问题还不算太糟糕。因此,美国空军在1969年正式装备D-21无人机后,也开始考虑对这款高空高速无人机作进一步的技术发展。
不过,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团队在开发D-21无人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将其发展为攻击武器。
理论上来说,D-21的最大飞行航程很远,可以达到“天空闪电”和“猎犬”导弹的三倍。这个距离,足以从北大西洋上空发射命中莫斯科。而且,D-21作为无人侦察机,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星空导航技术,能够按照预先编程的特定路线飞行,精确抵达预定地点进行间谍拍摄,自然也就具备了携带核弹头抵达目标的能力。因为,远程无人机的使用方式和巡航导弹本来就十分类似。
按照美国空军的设想,D-21改为攻击平台可以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作为无人轰炸机,在自主飞行途中扔下几枚小型核弹;第二种是将自身变为巡航导弹,直接携带核弹头冲向目标。这两种模式也可以混合使用,因此这种“远程高速无人攻击平台”的使用灵活性非常强。
但是,科技研究的想法虽然美好,但落实于军方高层的计划时却是另一个回事。D-21的性能指标虽然优越,但是一系列相关试验和实战操作的记录却一塌糊涂。
洛克希德公司原本在A-12侦察机的基础上,开发了D-21专用母机M-21,以确保D-21在空投时能先达到足够高的速度,这样才可以正常启动冲压发动机。但是,D-21和M-21的结合飞行试验多次失败,仅有的两架M-21还坠毁了一架,证明这种空投技术在当时还不成熟。
此后,D-21改为用B-52轰炸机携带,并配备了助推火箭以满足冲压发动机的启动条件。经过这番改进,D-21正式具备了实战能力,于1969年正式装备美国空军,并开始执行对中国的战略侦察任务。
D-21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服役后,只执行了四次实战侦察任务,但全部失败。第一次任务是1969年11月9日,第一架出击的D-21无人侦察机顺利释放后,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消息(后来证实落入了苏联)。经过重新测试后,美国空军又在1970年12月16日、1971年3月4日进行了两次实战出击,两架D-21无人机均成功完成任务返回,但回收照片舱时却都因降落伞打开失败,白白落入了大海。
第四次的失败最为致命,1971年3月20日出击的这架D-21无人机也神秘失踪,飞经中国云南省上空时突然失去了信号。对于这次失败,美国空军做了最悲观的判断——这款三倍音速的无人机竟然被中国防空导弹击落了……事实上,这架D-21只是因故障坠落于热带雨林,从而被中国军方完整缴获。但对于美国空军来说结果是一样的,D-21已经不再是一种绝密武器了。
正是由于第四次失败,美国军方高层下定决心放弃D-21项目,尽管这款高空高速无人机的性能无可匹敌。在美国空军看来,这款单价250万美元的无人机,连续几次失败已经被证明“得不偿失”。剩余的17架D-21无人机全部被封存,后来分别被销毁或送进了博物馆。
事实上,D-21无人机被放弃纯属美国军方的战略失误,对于航空技术发展史来说是一次巨大浪费。
首先,中国和苏联在当时并不具备击落这种高空高速隐身飞机的能力,在中国云南坠落的D-21是遭遇了机械故障,而不是被击落的。
其次,D-21无人机并不存在严重缺陷。第二次、第三次回收失败,都是因为机载照相舱的低级设计错误造成的(美国军方认为绝密设备不应安装水上充气囊),侦察任务原本是顺利完成的。
尽管如此,美国军方的官僚主义作风却决定了这款先进无人机的悲剧下场,设想中的“无人核攻击平台”也不得不无疾而终。这种“远程超音速空射攻击平台”,从提出设想到被迫放弃,时间才不过几个月。
以现代眼光回顾这段历史,D-21无人机改进为“核攻击平台”或巡航导弹的可行性是极高的,关键是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坚定的开发决心。
但是,超音速无人机的发展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还有其他军种的资源竞争。在当时,“北极星”潜射导弹和“民兵”洲际导弹都已经成熟,担负起了战略核打击的核心角色。而超音速无人机发展为核打击武器,对于美国军方高层来说,却存在太多的未知。
D-21无人机在中国被缴获,这次偶然性的失败,给这种“可怕的未知”涂上了更黑暗的色彩,促成了美军高层的错误决策。这个事件的影响可能是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空射核导弹,作战能力被直接降低了一个等级。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美国所有战略轰炸机包括B-52、B-1B和B-2,都只能携带射程2500-3000公里的空射亚音速巡航导弹,而不是5000公里射程的“超音速巡航导弹”。
不过,D-21的技术发展并没有完全结束。进入21世纪后,“臭鼬工厂”重新启动了一个类似项目,与美国海军合作设计一款先进超音速巡航导弹,作为“新概念关键远程打击(RATTLRS)”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开发了BGM-178型超音速巡航导弹。
BGM-178巡航导弹外形非常酷似D-21无人机,但采用的是罗·罗的YJ102R涡喷发动机,而不是冲压发动机,可靠性提高了不少。这款导弹速度可达4马赫,安装常规战斗部或子母弹战斗部,但最大射程只有800公里,而且至今并没有投入量产。由此可见,D-21高空高速无人机的一些性能至今还未被超越。(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