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的文人升官捷径:师爷出身的左宗棠,幕
【湘军系列三十,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在古代想从科举做官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必须都是有极大的天赋,再加上非常大的运气才有可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举人进士。
像范进中举那样高龄中榜的,其实不在少数。乾隆皇帝有个老师,叫沈德潜,在清朝的历史上,这算是一个知名的大诗人。
很多乾隆皇帝著名的诗,其实都有是由沈德潜代笔,就是这么一个文化水平非常高的人,中科举中进士也是在60岁之后,还是在67岁之年得中进士。
所以科举意图其实觉得很多读书人通过科举出仕做高官的梦想,但梦想从来都是充满艰辛的。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这种情况在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突然迎来一个转机。
那就是依靠战功积累功绩,得以加官进爵,即便没有科举为自己加持,也能够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国家柱石。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对晚清来说是一种有灭国风险的灾难。但对很多心怀天下梦想建功立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佳的机遇。
很多文人通过投靠封疆大吏或者投靠军队统帅,为他们出谋划策,然后奉献自己的才华,得到领导的赏识,从此被举荐而平步青云。
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就是左宗棠走的师爷路线,一个是李鸿章走的幕僚路线。我们说左宗棠,这么一个在晚清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人物,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中科举中的最高头衔也就是进士。
虽然举人也能做官,但一般来说,举人都属于在文人心中,尤其在进士出身高官的心中比较低级的东西,所以一般很难得的重用,而且需要等别人退下来才行。
当时中举之后的左宗棠素有才名,得到胡林翼和林则徐等人的举荐,开始其实是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幕下做师爷,然后为湖南巡抚出谋划策,湖南大事全部都交给了左宗棠来管理,他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展现出自己杰出的治理才能,而且明天国进攻长沙的时候成功防守了长达三个月,最终把太平军逼的只好撤军。
左宗棠也因此而名扬天下,他后来又在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帮助骆秉章对湖南军政形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备受当时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赏识,最终他也才能步步高升,组建楚军出任浙江巡抚,如此成为手握一只独立番号的统帅,从一个小小的师爷成长为一代封疆大吏。
而李鸿章则是从曾国藩的学生出身,李鸿章虽然是有进士头衔的,但是呢,他的仕途的起点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官的,而是在湘军曾国藩的幕下做幕僚起步的。
曾国藩的幕下有很多能言善辩的人,而且有很多有才干的人,他们后来很多人都成为了一方的封疆大吏,除了李鸿章之外,还有诸如刘蓉,李元度这样才子谋士,李鸿章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很快就成长为一个超卓战略眼光的军政大才。
在曾国藩的有意培养一下李鸿章很快就成长起来,咸丰11年李鸿章在安徽建立起一支地方团练,也就是后来的淮军。随后他通过这支淮军,也很快成为了手握一支独立番号部队的统帅,然后再被曾国藩举荐为江苏巡抚,也成为了拥有实权的一位封疆大吏。李鸿章成为江苏巡抚的时候,也就是正部级干部的时候,年龄只有39岁。
如果是按正常的官职升迁的话,恐怕要想在39岁,成为一位封疆大吏,绝对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不走寻常路的李鸿章,成功的完成了这一壮举。
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位举人出身的左宗棠,若不是因为从高级领导封疆大吏的师爷做起,恐怕按照简单的官职升迁,可能还在替补任上。
在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的年代,突如其来的机遇使得文人多了一条快速升官的捷径,那就是在战争之中寻找自己的有利位置,或者当封疆大吏的那个师爷,或者去做高级将领的幕僚。
这也是晚清时期,这两位旗鼓相当著名人物的宦海人生轨迹,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参考资料:《湘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