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深陷朝战泥潭,想和中国讲和,却被麦克
1950年6月24日晚上,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向正在度假的杜鲁门打来电话。“总统先生”,他说,“我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消息要告诉您。”
艾奇逊告诉杜鲁门,南北朝鲜开战了。
在事件发生后,艾奇逊也已经主动地通知了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本来杜鲁门打算立刻返回华盛顿,但艾奇逊建议他留了下来,他说:“所有能够做的事情都已做了。如果您能睡的话,就放心地去睡。”
“感谢上帝,朝鲜战争正当其时地爆发了。”
焦慌恐惧的杜鲁门杜鲁门本就是一位谦卑、刻板的政治家,他占得天时地利。他本不是民主党的最爱,但某些品质,比如廉洁和正直让他享誉政坛。据杜鲁门女儿玛格丽特回忆说,她父亲在接完电话后一直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并不能睡好觉,他担心这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为何他会这样想呢?我们先看一下二战后的局势。
二战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极度下滑,都想战胜对方。1949年8月29日,苏联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尽管这不是苏联的专利,但这也意味着苏联拥有了抗衡美国的能力。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国际政治格局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北朝鲜军队越过边境的第四天下午,杜鲁门就将美国士兵们送上了战场,同时也开始催促联合国的支援。而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也派出了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当中美双方在70年前的朝鲜半岛反复鏖战了5个月以后,战线重新持平在了“三八线”附近。而此时美军已经很是人困马乏,雨天武器生锈,衣服发霉;夏天暑气逼人,饮水不足,严重的痢疾病也在队伍中传播蔓延。伤亡率很高,还要不停遭遇顽强的人民志愿军的攻击抵抗。
数不清的反战信件和电报涌向华盛顿。美国人认为是时候收起武器,坐下来好好的谈谈了。
《华盛顿邮报》上刊发一幅漫画:杜鲁门孤单一个人工作到深夜,在桌案上堆满了各种信件和报告,上面标着“朝鲜”“欧洲”“原子弹”“氢弹”“军队”“飞机”“联合国”“和平”“战争”等等。
只要战争多打一天,就意味着更多的消耗和伤亡。当杜鲁门深陷朝战泥潭之后,没人比他更想早点结束战争了。
麦克阿瑟的坚持但想要重新打回鸭绿江的联军司令麦克阿瑟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必须尽一切努力打回鸭绿江甚至如果有必要,则应该彻底消灭亚洲的“红色势力”,于是就在杜鲁门不想再和中国打下去,正在为停战进行努力时,一个来自东京的消息彻底让杜鲁门怒火万丈。
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会见记者时,发表了很多违背“白宫”意愿的言论,比如他要扩大战争统一半岛,并煞有介事地说道:“中国缺乏工业基础、部队没有优势、武器不能自给自足、联军已经适应了志愿军的打法,并建议海军应该封锁中国海岸、空军轰炸中国腹地,用核武器在中朝边境地区造成污染带,防止中国人再次进入朝鲜去阻挠联军的行动等等。”
这些言论无疑给了世人一个信号:“美国可没有和谈的意思和打算”。
同时西方各国的电报上,也充斥着关于麦克阿瑟的言论。这让杜鲁门觉得这是背叛,不尊重政府,不尊重总统,他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家伙!
终于,在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解除了一切职务。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能够让美军快速地撤离朝鲜战场,他只能继续埋头工作。
1952年12月,杜鲁门在民意调查中声望下降到最低点,全国仅有23%的人对他表示赞同。
1953年1月,杜鲁门卸任。
有人说:“杜鲁门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使最爱脸面的美国人丢尽了脸,杜鲁门也因此卸任,他怎能不愤怒?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前人的事给我们的便是经验和教训。国际警察长久不了,一味地坚持战争也长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