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不过三,小妾只纳俩,张之洞差点成就皇帝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曾经娶过三位妻子,可惜纷纷早逝,他后来再未敢娶妻,只纳入两名妾室,何故如此?
之所以没有再娶,是因为封建迷信。
张之洞晚清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对他的历史地位评价非常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说到这里有人对迷信的说法就不赞成了,中国凡是迷信的人,都是黎民百姓;古代的大人物从来是不迷信的,正因为不迷信,他们的做事才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没有道德约束,没有禁忌,才能干出大成就。
说的不错,但是事不过三,一个人再不迷信,就怕预言被反复验证。
张之洞是河北人,父亲是大清举人,曾经当过知府,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张之洞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张之洞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甚至说是个神童。
五岁入学,十二岁就成为诗人,还有作品问世,十三岁成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依照张之洞的才学,高中进士是易如反掌的事,大家对他也机遇厚望。
就在此时,贵州那里爆发了农民起义,张之洞不得不为身为朝廷命官的父亲排忧解难,一起镇压那里的苗人起义。
这样一来,考取功名的事就耽搁了,接下来就是娶妻生子,更无暇去考试了。
也就在这段时间,有人给张之洞的人生做出了一个预测。
那是张之洞第一次定亲的时候,照例要找算卦的算命,看看双方在一起能不能幸福。
张家是官宦人家,请了一个有名的算卦先生上门服务,这个算卦先生号称是袁天罡后人,上来看了张之洞生辰八字,再看看他的相貌,还没有开口,看左右无人,扑通一下就给张之洞跪下了,他让众人离开,对张之洞喊起"万岁"来。
算卦的说,张之洞不但位极人臣,还有九五之尊的相貌。但有一点,命里克妻,须有四个妻子为此付出牺牲,才能最终成就大业登基。
张之洞是个明白人,觉得算卦先生在恭维自己,因为傻子也知道自己当老爸的大官,官二代的前程再差也差不到哪里。
至于说自己将来当皇上,更是一派胡言,莫非是想多要点封赏罢了,此乃人之常情。
所以张之洞吩咐管家重赏了算卦的,但根本没有把算卦先生说的话当真。
张之洞的仕途果然顺利,同治二年(1863年),他如愿以偿,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人生开始平步青云,最后官至军机大臣,应验了算卦先生的预言的初级阶段"拜相封侯"。
那么,算卦先生的其它预言,如克死四个妻子和张之洞能当皇帝有没有应验呢?
张之洞第一个妻子姓石,是官宦人家的千金,跟张之洞家可谓是门当户对。
来自大户人家的石氏有教养,有学问,知书达礼,温柔贤惠,跟张之洞可谓珠联璧合,琴瑟和鸣,夫唱妇随。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恩恩爱爱,共度欢乐时光的时候,石夫人不幸患上不治之症,撒手人寰了。
五年之后,张之洞续弦,娶的还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姓唐,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湖北按察使唐树义。
张之洞有修养,妻子比他小七岁,也很善解人意,他对妻子也百般疼爱。妻子同样知书达礼,孝敬老人,尊重夫君,举案齐眉,夫妻相敬如宾,还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好不惬意。
可是好梦总是太短,好景总是不长,第二位妻子也得了一种古怪的病,医治无效一命归西。
唐氏去世后,没过多久,张之洞再次娶妻,尽管他非常悲痛,但不得不娶,因为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不能没有人照看。
张之洞第三个妻子是朋友的妹妹,不仅年轻漂亮,而且早就暗恋张之洞,但此女品行好,不想第三者插足,破坏别人家庭,于是就把爱深藏心间。
张之洞丧妻,此女遂了心愿,对张之洞比前妻更好,二人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三年,第三个妻子王氏也香消玉殒,还丢下了一个一岁多的女儿。
接连不断的打击,让张之洞非常难过,隐约觉得自己命格太硬,有点“克妻”,但悲痛之余,他蓦然想起当年算卦先生的话。
如果第一次、第二次丧妻属于偶然,第三次又失去妻子,就无论如何也不是巧合了。
克妻不克妻的,张之洞倒不太在意,但自己要真的失去四个妻子后,将来会当皇帝?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男人根本就不是个男人。
但张之洞是性情中人,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想想三次生离死别,不禁潸然泪下。
以前失去三个妻子,是自己不相信算卦先生的预测,无心"克"妻。
如今自己知道了,还忍心这样,岂不是禽兽不如了?这样用自己的丧妻之痛、孩子的丧母之痛去换来的虚无缥缈的皇位,还有什么乐趣?
如果算卦先生说的是真的,这个“皇帝”,我不当也罢。
于是,张之洞一生没有再娶妻,只是接连纳了李氏秦氏两位小妾,不给小妾以妻子的名分,因为他实在难以承受生离死别,也对所谓“皇位”心有余悸,不敢造次。
妻或者妾,对张之洞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自己放下了心理负担,驱散了心头的阴影,不必再自责。
那么张之洞当“皇帝”的事,是不是就泡汤了呢,也不尽然,历史还真的差点给过他一次机会。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颠覆活动,也加紧了对大清官员的分化拉拢,他们向中国派遣大量间谍,宇都宫太郎就是其中一个。
宇都宫太郎生于1861年,日本佐贺县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后为日本参谋本部情报人员。1897年被派往中国长江流域,他撺掇张之洞发挥个人影响,驱逐德国人在中国的势力,反对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
1900年,义和团搞事,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
南方督抚在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主持下,与列强达成某种程度的谅解,不参与慈禧的排外,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
但列强势力很大,开战之后,慈禧政权能否存在都成问题,所以张之洞不得不做打算。
正是在这个时候,张之洞做了借外力以独立的筹划。
6月27日夜半时分,张之洞亲信,外交官钱恂紧急求见宇都官太郎。
钱恂言道:张某曾有言,天子蒙尘既久,清国处无政府之际,不得已,欲联合南部二三总督于南京成立一政府。此夜宿赤坂,未归。"【详见宇都宫太郎日记】
几天后,钱恂又找到宇都宫太郎,表示当务之急是充实张之洞所属的兵力,希望日本军方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比如五千支步枪,以及一些军事教官之类。
张之洞的长子张权也率领一个湖北系部队军官考察团来到日本,目的是考察军事、购买武器,加强与日本军方的联系。这个考察团中有张之洞的部将总兵吴元恺与游击张彪、纪堪荣,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黄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是天不作美,眼看就要玩完的大清,竟然咸鱼翻身,八国放了慈禧一马,张之洞借外力以独立的想法成为黄粱一梦,张权和他率领的军事考察团悄然回国,一切都像不曾发生过那样。
这段秘史几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宇都宫太郎有一个记日记的习惯。
如果算卦先生所预测是真,张之洞之所以没有称帝成功,是因为没有再坚持娶第四个妻子。
但历史总归是历史,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也都有机会改变历史,当时日本人的确为扶助张之洞下了力气,在庚子和议期间,日本代表还草拟出了“让中国成立一个以张之洞为首的新政府”的提议,准备递交给清政府谈判代表手里。
当宇都宫太郎给张之洞报来这个“喜讯”的时候,张之洞吓得大惊失色,赶忙发报阻止:“此事断断不可,务必收回这条提议,我绝对不离开湖北,于中外有益!”
此时的张之洞已经非常清楚,列强已准备饶过慈禧,这个关键时刻自己露头,必将招致祸端,慈禧肯定轻饶不了他。
假如历史真的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慈禧与列强达不成一致协议,北方成为列强势力,东南互保成为常态化运作,那么将提前造成南北事实分裂的状态,南部的互保最终很可能产生一个日本人扶持的伪政权,这个伪政权的“皇帝”,则大概率是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