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日本的衣服分为“晴衣”和“亵衣”两种。“晴衣”是指参加婚礼、葬礼 或某个特定日子、吃特别食物时所穿的服装。过去的人比较单纯,只要 换一身衣服,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然而,这种服装一生也穿不了几 次,也就是说对日常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要想改变它是很容易 的,所以“晴衣”很容易受到新文化的影响。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与“晴衣”相反,“亵衣”是日常所穿的衣服,要求蔽体保暖,还要便 于劳动,是实用性的服装,所以很少受到不断变迁的新文化的影 响。“亵衣”的传承呈现出无意识性,很好地保留了各地的传统。“亵 衣”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劳动装,只要各地的劳动方式不发生变化,它就 不会发生变化。

不过,近年来“晴衣”多用麻布以外的纺织品来制作,其耐久性和耐洗涤性都不如麻布,所以当它们稍显破旧时就会被用作“亵衣”来穿,因此“亵衣”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虽然“亵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中仍然残留着一些不变的东西。

它们都是在无意识中保存下来的,很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晴衣”和“亵衣”的不同之处

最近的调查证实,后者又可分 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短袖衬衫那样袖子到腋下即止的无袖和服;另一 种是袖长与“晴衣”相同,但袖口被收紧成三角袖的特殊和服。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另外,“亵衣”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筒袖服装,从其外形 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类只有在劳动时才会穿的服装。 今天人们在穿长袖的衣服时,为了便于劳动,经常用束袖带在背后 打个十字结将衣袖束起来。这根束袖带最初是在穿“晴衣”的时候,从脖 后垂到胸口两侧,像西洋的领带一样起装饰作用的一根带子。

后来,由于经常发生穿着比较正式的“晴衣”却突然要干活的情况,而“晴衣”的长 袖子又非常妨碍劳动,所以干脆就用这根装饰用的带子把“晴衣”束起 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这般用途。

另外,一类衣服及罩衫和束袖带具有同样的功能,无须脱掉“晴衣”,直接把它们套 在“晴衣”上就可以开始劳动。它们的出现使得“晴衣”和“亵衣”渐趋相 近。另外,被称作“koshikiri”或“hanten”之类的上衣也是劳动装,其制作 材料及样式也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下身穿的袴也是劳动装,以前的袴分为里外两层,里层的袴直接贴身穿,袴的布料、 样式和用途等也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无论是上衣还是袴,使用的布料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例如,在今天如果你不去偏远的山 村就不会见到真正的袴。最初的袴都是由兽皮制成,后来变为用麻,到 今天则演变成使用各种各样的织物。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直到今天我们在穿袴的时候,依然会无意识地使用“haku”(套穿)这个词,这其实已经传递出袴最初的含 义。不限于袴,我们今天用“haku”来表示的各种东西以前都是用鸟兽皮 制作的。此外,在“亵衣”类中绝不能忽略的还有“手甲”和“胫巾”,它们 应该是纯日本式的,并不缝制在服装上,使手脚活动自如,这确实是优 于西服的一项发明。

而“胫巾”,对脚踏潮湿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的日本 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都非常讲究制作时所用的原材料,以 前是用耐水又结实的禾本植物芦苇、菰、蓑衣草、宽叶蒲、商麻等纤维 来制作。东北地区至今仍然在用商麻制作“胫巾”。

发饰

接下来,必须调查与衣服相关的发饰和鞋子。

首先需要弄清楚劳动 时的盘发方式。最自然的发型是像朝鲜妇女那样将头发从中间一分为 二,全部垂到背后。但这样的发型无法劳动,之前的妇女在劳动时肯定 会将头发做些处理。至于如何处理,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举个例子, 伊豆大岛的妇女在劳动时盘的发型叫“螳螂卷”,是把垂到身后的头发卷 到脖子以上盘起来,外形很像螳螂,所以叫“螳螂卷”。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当前,对妇女劳动时所盘发饰的采集可以说是毫无进展。不过,关于穿“晴衣”时所盘的 发饰则早有记载。自山东京山的《历世女装考》开始,已经有很多著 作记录过“晴衣”所配的发饰。和服的腰带是服装的附属品,但它在日常 生活里并不很重要,这里就不赘述了。

鞋子

接下来谈一下鞋子。鞋子也分作特殊场合用鞋和日常用鞋两种,而 后一种更为重要。人们最早应该都是光脚,什么也不穿的,后来逐渐出 现了短草屐、草屐和稻草鞋之类。雪多的地方还有了专门在雪中穿的鞋 子。我们调查鞋子时还是应当从鞋的名称开始,例如,短草屐是几乎普 及整个日本的一种鞋,穿它走路时半个脚后跟会露在外面,给人走路很 不稳的感觉,但有一句俗语却是“穿短草屐不扎刺”,可以看出穿短草屐还是能保护脚的。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过去人们常走坡路,走路时前脚掌着地,与今日走平 地时全脚着地的方法不同。 接下来是与衣服搭配使用的蓑衣斗笠及其他披戴之物。蓑衣的制作 方法有很多种,不过与蓑衣比起来,斗笠的变迁更为有趣。过去的人在 出远门的时候,走得远了,面孔就看不清了,不过所戴的斗笠却依然非 常显眼;在耕田或除草时,斗笠也非常显眼——斗笠的外形很容易吸引 人的眼球,所以民间对斗笠的设计很早之前就已经非常时尚了。

人们对其加以装饰性设计,在其形状上下了各种各样的功夫。斗笠的名称自不 必说,单从全国各地的制作方法、材料和外形的种类来看,如果把它们 收集起来可以写出一本很有意思的历史书。另外,我们今天使用的油纸 ,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使用,而且还需要由仆人给撑着。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帽子

从专供尊贵的人使用到普通平民也可以使用,这应该算作是一个很大的 进步。可以说,这在当时是巨大的工艺进步,而且这种变化并不古老,基本都是在 德川中期或是元禄时代以后才发生。 当前,日本人认为戴帽子接待客人是非常失礼的,这种观念其实是 在西洋文化传入之后才形成的。过去,人们会缠头巾,而且这样装扮并 不仅限于祭祀场合,平时也可以,绝不是失礼的行为。不过,如果将脸 也包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会被认为是不合规矩的做法。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过去,将头露出来反而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过去的日本人虽然不会像印度人那 样用一丈多长的布将头缠好几层,但也都会用布将头包一下,后来逐渐 演变成黑漆帽和冠,再到后来演变成头巾。毛巾最初是用来包头的,可 以用来擦手或洗澡时擦身子,那都是后来的事了。根据包头与否,世界 上的各民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头民族;另一类是露头民族。

后者即所谓的西洋人,前者则包括印度人和土耳其人等东洋民族。身为前 者的日本人,是在所有的包头民族中最早脱掉帽子的。过去,日本人认 为裸足是符合礼节的行为,但在今天如果不穿袜子则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日本服饰文化:什么是“晴衣”和“亵衣”?

衣服的附属品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跟搬运有关的垫子之 类。例如,在背上的背架和劳动服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子;渔村妇女卖 鱼时垫在头部和头顶的重物之间、用布制成的直径三四寸的环形垫;挑担子时垫在肩膀和扁担之 间的垫肩;上山干活时的护腰及戴在头上的斗笠的垫子和带子等。我们 有必要将这些附属品的名称全都调查清楚。

最后,缝纫时用的各种原材 料和工具,如线、棉花、染料等原材料,缝纫器具等工具,在各地的种 类和名称也应该放在衣服这一条目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