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神器光环不再,重型武装直升机未来会消
作者:雕鸮
武装直升机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美国陆军发现速度较慢、装甲较薄的「休伊」直升机越来越难以对抗越军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迫切地需要一款速度更快、打击能力更强且防御性能更好的专用武装直升机。这一想法演变成了高级空中火力支援系统,而它的直接产物就是著名的AH-56「夏延」武装直升机。
夏延最终因技术原因下马,但它为后来的先进攻击直升机计划提供了许多思路和理念,最终的产物则是著名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在「正义事业」行动、海湾战争等多场大型军事行动中,以阿帕奇为代表的专职重型武装直升机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对地面大规模装甲部队的打击效果,让它赢得了「坦克杀手」的称号。但几十年时间过去了,军事科技的发展令一个问题赤裸裸呈现出来——专职对地的武装直升机未来还需要吗?
美军思路
从美军的发展思路来看,阿帕奇将成为美军第一代也是最后一代专职武直。美军压根没打算开发新一代的重型专职武装直升机,而是启动了一个名为「未来攻击侦察直升机」的计划,取代的对象则是老旧的OH-58「基奥瓦」武装侦察直升机和部分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也是美军未来垂直起降飞行器计划(FVL)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美军从什么时候就不打算研发下一代专职武装直升机了呢?答案是2009年,在FVL计划的前身——联合多用途直升机(JMR)计划中,美军大致提出了未来直升机的四个发展方向。
其中包括发展轻型攻击型直升机、计划取代黑鹰通用直升机的未来远程突击飞机(FLRAA)计划、计划取代CH-47「支奴干」的重型运输直升机计划,以及一个看着很扯淡的「超重型运输直升机计划」,压根没提到「研发下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
可以说,从那时候起,阿帕奇就已经成为了美国专职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绝唱——虽然一时半会不会大量退役,但的确已是后继无人。
为何放弃?
美军为什么要放弃作为「坦克杀手」的重型武直呢?答案也很简单——武装直升机要肆无忌惮地猎杀地面装甲单位,对面的防空能力首先不能太强。
但数十年来,防空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即使是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也能威胁武装直升机,而许多战场机动性较强的轮式防空系统甚至能威胁机动性更强、飞行高度更高的大型无人机。在这种情况下,构型和定位仍然处于冷战时代、机动性与装甲都相对有限的传统武直面对现代化防空系统,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此外,随着攻击型无人机的迅速发展,价格和维护成本高昂、战场生存性差的武装直升机性价比已经沦落到了非常尴尬的地位。相比起传统重型武直,攻击型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更小,飞行高度更高,战斗半径更长,仅在载弹量上逊色于传统武直。
如果目标的规模较小,防空力量也不足,完全可以靠出动多架攻击型无人机解决问题,避免直升机被击落导致的人员损失;如果目标是一大片自带野战防空的坦克集群——那为什么不用F-35或其他更有效的打击手段解决问题?
继承者们
美军未来可能采用的几款武直继任者中,直升机工业巨头贝尔的360 Invictus无疑是在外形上最接近传统武直的——但与其说它像阿帕奇,其实更像当年名噪一时却因为太贵而被毙掉的「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比起科曼奇,它更轻,更快,也更廉价,因为它采用了许多现有的商用无人机技术。
同时它又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拥有电动开合的内部弹舱,虽然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载弹,不过这也正是美国陆军所想要的——一款速度更快、战场生存性更好、同时又能够打击敌方轻装甲单位和有生力量的武装侦察直升机。
事实上,美国陆航已经不再将「对地打击性能」作为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首要指标。这点不仅从360 Invictus上能够看出,从其他的几个继任者——西科斯基的入侵者X、波音的某型仅公开了想象图的新型侦察武直身上也都能看出。
在美军的设想中,未来的武直将不再专职对地攻击任务,而是着重于强化速度、航程、隐身与战场生存性。在非对称战争情况下,这些轻型武直能承担一定的对地支援打击任务。
在大规模地面战争爆发时,这些轻、小、快还自带隐身性能的武直也能在双方争夺制空权时遂行超低空侦察行动,而打击目标的部分则交给F-35一类的高空隐身战机或无人攻击机,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损失。
俄罗斯的道路
虽然美军未来将不再发展专职武直,转而发展武装侦察直升机。但美国的死对头俄罗斯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苏联发展武直其实并不比美国晚,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就开始琢磨一种「可以为步兵提供战场机动性,同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空中载具」。最接近这种思路的就是著名的Mi-24「雌鹿」,不仅能打能跑还能带人。苏联一开始搞武直就不是冲着「反坦克神器」去的,而是一款「飞行步兵战车」。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军工日渐日薄西山,虽然仍有老本可以啃,但在很多领域的研发实力已经大不容从前。也正是因此,俄罗斯不得不继续对现有的米-28和卡-52两款武装直升机进行改进升级。
俄罗斯始终认为,武装直升机是反制敌方武装直升机最好的办法,因此将原本用于战斗机的R-73短距空空导弹装到了米-28上,这比阿帕奇使用的「毒刺」导弹要强许多。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在研发以Article 305为代表的一系列直升机载导弹,这让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从「步兵战车」变成了「小型坦克」,成了一个具有不错战场机动性的低空远程火力投射平台。
去向不明
但这也是俄罗斯的可悲之处,囊中羞涩的俄罗斯即使有心发展次世代武直,钱包也已经跟不上了。
2019年3月,俄军内部人士爆料称「俄罗斯正在研发米-24和米-35武装直升机的替代品」,新直升机将能够携带士兵的同时承担一定的对地支援任务,但定位并非米-28一类的专职对地武直,而是彻底的「飞行的装甲车」。在短时间内,米-28与卡-52仍将作为俄军的主力武直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10月11日,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董事会表示将把著名的米尔设计局和卡莫夫设计局合并为国家直升机中心,以便更好地协调力量、合作研发新型直升机与欧美进行对抗。
这被许多军事专家视为「俄罗斯要合两家之力研发新一代武直与美国对抗」。有分析指出,即使俄罗斯要开始研发下一代武直,也得等到2020年中期,等到这两家设计局完成合并之后。
目前,俄罗斯的下一代武装直升机究竟是仿照美国思路的「隐形武装侦察直升机」还是另辟蹊径的「超级飞行坦克」,这些都无人能知晓。
俄罗斯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巴拉巴诺夫的意见也许值得参考:在无人机迅猛发展、专职武装直升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当下,中国的直-10很可能将成为最后也是最新研发的一款专职武装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