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上著名的鲁尔包围战 二战德军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事接近尾声,盟军除持续向德国本土前进,同时对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地区进行包围。此役,德军虽意图突围且欲将盟军逐出德国境外,但同时面临东、西线作战压迫,在后勤补给不继下,30余万德军投降,以失败收场。以下就战前情势、盟军作战构想、作战经过与检讨评析,分述如下:
历史回顾战前情势: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3国举行雅尔达会议,会议讨论了铲除纳粹主义、分区占领德国、苏联参与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安排等问题,会后发表《克里米亚宣言》,同时签订《雅尔达协议》。
1945年2月,西线盟军进逼齐格飞防线,东线苏军进至奥得河,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德军将西线战场大批装甲兵、战车及火炮调到苏德战场。在西线企图以仅存约59个师的兵力,依靠沿莱茵河西岸构筑的齐格飞防线,阻止盟军推进。
1945年3月8日,盟军在雷玛根成功地跨越尚未被摧毁的鲁登道夫大桥,抵达莱茵河东岸。
作战构想:
盟军:以歼灭德国B集团军为目的。
盟军以英军第21集团军及美军第12集团军,对鲁尔地区进行两翼包围,由位于中央之美军第15军团与第1军团一部担任正面攻击。英军第21集团军展开「战利品行动」,在雷斯与韦塞尔2个地方成功渡过莱茵河,美军第1军团在南,英军第21集团军在北,对鲁尔地区德军压缩包围并实施扫荡。
作战经过概要:
1945年3月29日,盟军3个集团军于莱茵河东岸暂停前进,全力向鲁尔地区实施包围。
4月1日,第5军抵华堡,第7军之装甲第3师,与美军第9军团第19军装甲第2师会师,完成对鲁尔工业区战略包围,形成袋形阵地。
4月1日,美军第12集团军攻击进展顺利,在利普斯达德地区,与英军第21集团军会师,并对鲁尔工业区的德军18个师完成包围态势。
4月2日,美国艾森豪将军下令,第6集团军保护第12集团军右翼安全,并准备向雷根斯堡发动攻击。美军第12集团军以消灭鲁尔地区德军,英军第21集团军向不来梅攻击,并准备渡过易北河。
4月4日,德军在鲁尔地区反击作战失效。美军第1军团及第9军团,已大致歼灭鲁尔地区德军,并持续向东推进。
4月5日,美第7军团掩护第3军团之侧翼,并占领乌茨堡;4月18日,占领纽伦堡。
4月6日,南翼的美军第1集团军,以2个军兵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北翼的美军第9集团军,以1个军及另1个军的一部,开始收紧鲁尔地区包围圈。与此同时,2个集团军的其余部队向易北河挺进。期间,德军13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元帅,在北面经哈姆、南面经锡根,分别反击突围,但均被美军击退。美军持续压缩包围圈并实施空袭,造成德军后勤补给愈来愈困难。
4月11日,美军第9军团抵达易北河畔,第3军团于13日抵达墨尔德河附近。
4月中旬,北方之英军第2军团抵不来梅近郊,并由威悉河口,向北进迫汉堡。加拿大第1军团同时光复荷兰部分地区。
4月12日,盟军主力部队向德国中部及北部追击,南方的美军第1军团及第9军团占领并控制鲁尔地区。
4月12日,盟军占领埃森后,鲁尔地区的补结线完全被截断,从北部、东部及南部推进的盟军,将B集团军控制的区域缩小到直径约45公里的地区;此时,德军的弹药和粮食已不足3日份。
4月14日,美军第9集团军和美国第1集团军向哈根方向实施突击,分割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
4月16日,第12集团军进抵易北河,4月19日攻占莱比锡,并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
4月17日,德军莫德尔元帅断然拒绝投降,并下令解散B集团军。
4月18日,美军第1军团与第9军团,已肃清鲁尔袋形阵地中之德军,计俘获德军31万7000名。
4月21日,德军莫德尔元帅在杜伊斯堡以南的森林中,饮弹自尽。
检讨与评析
确保补给线 维持部队战力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德军在鲁尔地区被分割包围的B集团军,在阿登反击战中已损失惨重,几乎失去所有装甲车辆,加上莱茵河防御阵地并无充足防御纵深,一线士兵缺乏良好训练,在4月12日盟军占领埃森后,鲁尔地区的补结线完全被截断,德军不仅严重缺乏战甲车、火炮、弹药以及燃料,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严重不足。
就野战战略观点言,盟军在渡过莱茵河所采取之两翼包围,已明显威胁鲁尔地区德军第13集团军补给线。就当时德军兵力劣势状况言,并无与盟军决战之实力,惟有断然采取后退,方得以恢复其补给线。然德军最高统帅部未能下达至当决心与命令,直至被盟军包围、补给线遭截断后,欲以突围方式会师柏林,为时已晚。
虚实变化 战胜不复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说明战胜敌人的战略与战术,每次都不一样,应因应敌情灵活运用。
此役,盟军所用之战术,不仅善用既有空中优势,并使用了古普鲁士人传统之机动作战方式,给予德国国防军最后之猛烈打击。
灵活运用空中优势杜黑所著《空权论》有云:「空中攻击的主要目标,不是军事性设施,而是敌国大后方之工业地区和人口集中之城市。对付敌空军的根本办法,主要是毁灭敌人地面设施和物资来源,以及生产飞机的工厂。」此役,盟军在空军灵活运用,在横渡莱茵河初期,以空袭掩护地面作战,有效的空地整体作战,使攻势进展十分顺利。另由于德军所控制之地区日渐狭窄,因战略轰炸之目标逐渐减少,直至4月16日,对德国之战略空军攻势宣告停止。此外,在鲁尔包围作战时期,因轰炸机多已不再使用,进而转用输送物资。盟军充分发挥空中优势与效能,为每日前进达100英里的盟军部队提供适时空投补给,维持了攻击冲力,迅速获致战果。
盟军在西线战场上,以绝对优势向德国本土追击,藉由截断补给线,围歼德国西线主力集团军并占领鲁尔重工业区。本此作战,盟军在此袋形阵地,计俘获德军31万7000人,德军遭此巨大挫败后,不足1个月便宣告投降,足见鲁尔地区包围作战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