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楚国被打得迁都,屈原悲愤投江自尽,秦楚五年

楚国被打得迁都,屈原悲愤投江自尽,秦楚五年

战国最负盛名的纵横家苏秦说过:“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尽管当时在秦国执政的是楚贵戚集团,但秦昭王君臣多次发兵攻楚。由魏冉、白起、司马错主持的秦楚五年战争,堪称决定两国未来数十年形势的命运之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始于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终于公元前276年(秦昭王三十一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秦国输掉了最后一个战役,但楚国被打得迁都,悲愤的屈原大夫投江自尽,留下不朽的楚辞《哀郢》。

战争的缘起:打乱秦国既定方针的突发变数

秦楚五年战争爆发之前,秦国并没有把楚国视为头号对手,主要精力还放在中原战场。自从最强劲的对手齐国被诸侯联军打残后,秦国把征服魏国作为主要目标。当秦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秦军第一次包围魏国首都大梁时,魏国丞相孟尝君说服赵惠文王和燕昭王出手相助。秦昭王记恨赵国,把攻赵列为头等大事。

从秦昭王二十五年到二十六年(公元前282 —公元前281年),秦大良造白起两次率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太原郡,占领4座重镇——祁、兹氏、蔺、离石。魏冉恢复了相位。与此同时,魏国在大梁解围后不久就跟赵国反目成仇,转而投靠了秦国。虽然秦国暂时与魏国结盟以抗衡燕赵组合,但这并不代表魏冉放弃了灭魏的宏伟构想。按照原剧本,秦国下一步本该尝试继续进攻大梁。

就在秦昭王二十六年,大概是在白起率上郡军攻打赵国蔺、离石的同时,一桩意外让已经即位18年的楚顷襄王重新燃起了与秦争天下的雄心。

一位没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楚人出现在楚顷襄王面前。他有一项绝技是用弱弓小箭来击落北归的鸿雁。鸿雁用强弓利箭都不容易射中,可见此人的射术十分高超。楚顷襄王得知此事后,把他召进宫来问询。结果那人一开口就说:“我这只是猎鸟的小把戏,大王该射的目标可远不止这些啊!”然后,他以射鸟为比喻来纵论天下,提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强楚之计。简单说,这位无名策士的战略规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吞并魏国。

楚国先攻魏都大梁的南部,再吞并魏国西南的上蔡地区(相当于一个郡的规模),与韩国接壤。然后挥师东征圉县(今河南省祁县)之东的魏地,一直打到秦国的飞地定陶,迫使魏国放弃东部的大宋、方与地区(故宋地,相当于两个郡的规模)。把魏国的东西两臂占领后,楚军集中兵力攻占大梁。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攻略齐地,与燕赵结为合纵。

具体操作是进攻东莒、浿丘、即墨,占据齐国西部的午道,这样就能把齐长城以东、泰山以北的地盘都纳入楚国的版图。占领齐地后,楚顷襄王可以北游燕国的辽东郡,南望越地的会稽山,也就是说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沿岸基本上都由楚国控制,泗水流域的十二诸侯国都会俯首称臣。到那时,楚国西与赵国接壤,北与燕国相通,三国缔结合纵足以平定天下。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攻秦。

楚国攻占魏齐大片领土并与燕赵结盟后,可以趁着秦魏战至两败俱伤的机会,一举收复原为楚地的汉中、析、郦等地(相当于汉中六百里、商於六百里、楚方城三个地理单元)。然后在鄳塞驻扎重兵,等待秦国师老兵疲之时,把山东、河内地区都控制在楚国手里。这时候,楚国就可以慰劳民众、休整士兵,完成称王天下的大业了。

这位无名策士为了刺激楚顷襄王早下决心,还特意强调了楚怀王被秦国欺骗而客死异乡的惨剧。此举果然让楚顷襄王很快拍板,立即派遣使者游说诸侯,重新组织合纵攻秦。

可惜楚国君臣做事不密,合纵尚无进展就提前走漏了风声,楚顷襄王谋秦的意图流产了。唯一起到的作用,大概就是让白起暂停了出塞攻梁的行动,让秦国将相铁三角把目光从赵魏转移到了楚国身上。

其实,就算没有走漏风声,无名策士的兴楚大计也是无法实现的。这个宏伟的战略规划在进军路线上是靠谱的,但完全忽略了列国形势。

第一个问题是楚不可能肆无忌惮地攻魏。

虽然当时赵在济西方向与魏交战,大梁的守备力量较空虚,但秦国肯定不能容忍他国染指自己垂涎已久的大梁。况且按照计划,楚国还要攻取相当于3个郡的魏地。面对这样嚣张的军事行动,秦国不发兵攻楚简直不合常理。

第二个问题是楚无法夺得前面提到的齐国地盘。

楚与齐接壤,若能得魏地,就能从两个方向包抄齐地。可是,乐毅的燕军正在全力攻打齐国胶东地区,赵军则致力于征服齐国济西地区。楚国想占领齐长城以东、泰山以北的地盘,等于是直接从风头正劲的燕赵联盟嘴里抢肉……秦国都没把握一口气击溃燕赵联军,楚国就更不用说了。

此外,兵家武庙十哲之一的燕上将军兼赵相国乐毅善于用兵,但他直到被解除兵权时都没把齐国的两个陪都——莒县和即墨打下来。以楚军当时的战斗力,只怕表现更糟糕。

注意:楚顷襄王并没完全按照无名策士的剧本走,而是派使者重新发起合纵。他的算盘是先与燕赵结为三国同盟,然后借燕赵之力依次攻打魏、齐、秦。这个构想看似靠谱一些,实则也是一厢情愿。

燕国全部的力量都用来征服齐地,不可能放弃大好机会去掉头攻魏。赵国倒是正在东线与魏争齐地,但西线被白起打得连战连败,根本不愿与秦国死磕。秦国则抱着只要燕赵继续攻齐就是朋友的态度来选择是战是和,燕赵顺水推舟就能三方满意,何必蹚楚国合纵攻秦的浑水呢?

楚顷襄王也很快意识到此计行不通,于是又打算与齐韩合作伐秦,第一步是以三国联军灭周。

自从楚国失去方城以内的宛地,韩国失去了宜阳、新城等地之后,两国就不再接壤,中间不是隔着秦土,就是隔着魏地。若能成功灭周,韩国不但可以扩大地盘,还能为三国联军开辟攻秦的运输通道;楚国则可以趁机得到象征天下共主地位的周王室的宝器,提升自己对诸侯的号召力。

周赧王得知消息后,马上派西周惠公之子武公去游说楚国丞相昭子。武公陈述了3个不能灭周的理由:首先,“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没有10倍的优势兵力很难一举灭周;其次,周是天下共主,楚攻周名不正言不顺,只会让邹鲁等中小诸侯寒心,让齐国想跟楚国绝交;最后,楚国灭周得到的实惠不多,反而因为获取周室宝器而成为众矢之的,被群雄围攻。

楚相昭子听后觉得有道理,便说服楚顷襄王和其他大臣放弃了这个计划。就这样,两个以攻秦为最终目标的战略方针都下马了。

早在攻魏安城、大梁之前,秦昭王在鄢、穰两次与楚顷襄王会盟,为的是让楚国置身事外。秦昭王君臣没料到楚国突然就变成了最大的不安因素。如果想要继续攻魏以打通定陶与秦本土的联系,除了避免燕赵插手外,还得警惕楚国重启任何形式的合纵。不先把楚国打残,秦国就没法全力攻魏。

秦楚旧恨被成功激活了,谋秦尚无实际成果的楚国要倒霉了。

【现货】战争事典053:秦国将相铁三角 ¥49.9 购买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53》


楚国被打得迁都,屈原悲愤投江自尽,秦楚五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