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终生未嫁的小脚老太太,凭什么被世界公认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话。大家都明白,评价一个人不应当从他的身份、外貌和财富入手,而更应该看重其内涵,看其思考的能力。
但是这个标准放在女性身上时通常就失效了人们总是习惯着眼于女子的外貌。从古至今,女性都一直活在男性的凝视下,被物化、被轻视,古人常说着“女子无才便是德”以此扼杀女性依靠知识崛起的可能性,千千万万的女性被缠住了脚,更是被缠住了逃出牢笼的勇气。
然而,在民国时期,却有一位终生未嫁的小脚老太太,一位看似普通的女性,却被世界公认为“智慧女神”。
我辈当自强这位传奇女性,名叫吴贻芳。1893年1月吴贻芳出生于湖北武昌,家境还算殷实,十一岁时,她便和姐姐一起进入了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后又转入上海启明女子学校接受新式教育。
她本该像当时的无数少女一般,接受新式教育,再谈一场自由恋爱,而后顺利走入婚姻过上平凡的日子。但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1909年,吴贻芳的父亲因被上司构陷而跳江自杀,家中一下失去了顶梁柱,被暴露在了狂风暴雨之中。
更为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一个月内,吴贻芳的母亲、姐姐和哥哥都相继去世,鲜花跌落凡尘,她成了孤儿。如此重大的人生劫难,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降落在了年仅十六岁的吴贻芳肩膀上。姨夫怜其身世,遂把她接到了家中,吴贻芳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生在清朝末年的吴贻芳与当时的普通女子一样,从小便被缠足,可就是这样一个小脚孤女,今后的日子里在国际上大放光彩,虽然终身未嫁,却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智慧女神”。
1919年从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吴贻芳前往北京女子高师任教,吴贻芳不仅勤奋好学,并且十分乐意接受新事物,虽未出过国,但却练就了一口十分流利的英语。
1921年冬天,盟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的校长前往北京女子高师演讲,被吴贻芳地道的口语所惊艳,于是吴贻芳获得了她的推荐,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进行深造。在美期间,吴贻芳时时刻刻以最高的要求约束自己,谨记不可丢了祖国的脸面。
某次,当澳大利亚总理前往美国演讲时,竟然口出狂言对中国进行了恶劣的侮辱,吴贻芳当夜便奋笔疾书了一篇驳斥之文刊登在了《密执安日报》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走在时代前沿的女子留美归来之后,吴贻芳便前往了自己的母校——金陵女子大学担任校长。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风雨飘摇的世纪末,一个女子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其难度可想而知。
吴贻芳深知,中国女性需要的教育并不是如何“相夫教子”也不是“三从四德”,她们需要的是有人告诉她们冲破牢笼的方法,是有人告诉她们闺房外有多么广阔的天地,她们更需要的,是铸就一颗坚强的心。
吴贻芳在金陵女子大学任校长时,开设了许多“离经叛道”的课程。她设置“矫正体操班”,那些体态不端,下意识含胸驼背的学生,皆会参加为期一学年的矫正班。
封建王朝的女子,总是习惯于低声下气,也从不敢展现自己优美的躯体,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吴贻芳可谓是煞费苦心。她还为这些含苞待放的少女们增设了“五月花会”,在操场上,竖起一根由白紫绸缎缠绕的竹竿,这是花会的标杆:May Pole。
女孩们在这之下翩翩起舞,花会结束后还会选出一名“五月皇后”,只有开朗、优雅、热情并充满活力的女孩才能摘得这个桂冠。一时之间,金陵女子大学的做法风靡整个城市,它几乎成为了新潮自信之女学生的代名词。
气度非凡的智慧女神吴贻芳无疑是优雅的,她的优雅,不是“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的清冷,而是如三月春风般的亲切。她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是贫苦还是富贵,当时许多达官显贵都想送自己的孩子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学习,但吴贻芳坚持不给她们开后门,她更愿意学生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录取通知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贻芳毅然带领着学生们离开南京,她更深知,学校是属于知识的净土,不该被政治染指,于是她婉然谢绝了宋美龄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部长的盛情。虽无疑涉足政治,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吴贻芳从未放弃过对抗战的支持。
1943年3月,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赴美进行抗日宣传,以期争取到美方的帮助,在大会上,吴贻芳侃侃而谈,优雅而从容,那份气度与自信,让人无法想象她的祖国此时正遭受着侵略者的屈辱,她挺直了腰板,与美方陈述了数条帮助中国的理由,不卑不亢,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大会上盛赞这位小脚女性为“智慧女神”。
从古至今,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便是做一个“贤妻良母”,向女性灌输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教她们“在家从夫,出嫁从夫,”甚至“无所出”也被列为休妻的理由。一桩桩一件件事,分明是把女子当成了孕育后代的工具。看透了世界对女性的压迫,吴贻芳终身都未选择嫁人,她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知识,将自己的人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是当之无愧的“智慧女神”。
“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若为一事则太短。”吴贻芳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也为万千女性找到了人生前进的目标,从金陵女子学校毕业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成长为了国之栋梁,她们最终飞出了“闺房”这个牢笼,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女性,我们拥有着比前辈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平台,更舒适的生活,不需再信什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将自己囿困于孩子与丈夫之间,女子本就坚强,我们应当鼓起勇气,去看看人生旅途中更绚丽的彩虹。